二战中纳粹德国曾研制出多款直升机,还计划用直升机营救墨索里尼
如果说越南战争是直升机真正登上战争舞台的成熟时期,而二战则是直升机发展的萌芽期。美、德、日都相继研制生产了自己的直升机并投入战争。虽然并不为人所知,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但是,对于整个直升机发展的历史,却具有非常寻常的意义。直升机的各种战术战法正是在这个战场上最先得到演练。
纳粹德国在一战后到二战爆发前的这段时间里,在直升机研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世界上首架进入部队服务的直升机就是德国的FW-61。纳粹德国空军对FW-61的兴趣显然要比陆军和海军要大,海军希望得到的是舰载直升机,用于通信和观察警戒,陆军则对这些压根就不怎么感兴趣,要么嫌直升机太小,装不了多少人,要么嫌弃性能比不上战斗轰炸机。FW-61进入部队服役的时间较早,但是更多的是用于飞行试验,实际应用无迹可寻。反倒是海军方面,随着安东·弗莱特的FI-282直升机的成功,德国海军第一时间就把它变成了自己的舰载直升机。
安东·弗莱特与FI-282
FI-282由安东·弗莱特设计,采用了双座设计,而且延续了从1936年就在FI-265上采用的反向共轴技术。双座设计最大的作用是满足海军和陆军对观察警戒、侦查校射的需求,为了达到体积小,还采用了双座背对窜列的形式。纳粹德国海军在1935年的时候就明确的提出了舰载直升机的需求,FI-282的前身FI-265就在1938年被责令设计出适合舰载巡逻和反潜的型号,在装备了FI-282之后的1942年在波罗的海和地中海分别进行了测试。1941年,在德国巡洋舰“科隆”号一个炮塔的顶上,FI-282进行了着舰实验,这些实验验证了直升机着舰的可行性,为随后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1942年,在德国一条2000吨的打捞船上,德国人搭建了一个更大的着陆平台,实验的海域也从波罗的海挪到了地中海。在地中海的实验过程中,德国人除了对运动中舰艇的着舰进行探索外,还对辅助着舰设备和方法进行了实验。利用辅助着舰设备进行着舰时,先由地面指挥员指挥飞机飞到飞行甲板上方并保持同速,然后直升机上释放一根10米长的缆绳,由地勤人员把缆绳固定到甲板上的一个缆车那,然后由缆车把直升机拉下来。
进行着舰试验的德国FI-282直升机
到了1943年,FI-282开始执行有关反潜作战任务,一般从舰艇的炮塔临时平台顶部起飞,在地中海、波罗的海的恶劣海况下,FI-282显示出了非常好的操控性和可靠性,完全超出了德国海军的预期。在地中海执行反潜任务的FI-282主要靠的是目视观察,经过用德国潜艇的实际观察实验,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FI-282可以发现水下50米左右的潜艇。发现可疑目标以后,FI-282会用信号弹标示目标的位置并跟踪投放标示航迹。取得这些成功以后,德国人开始尝试用直升机装备攻潜武器,但是结果在1943年5月10的一次事故中,飞机坠毁,飞行员死亡,攻潜实验就没有了下文。
加装了自卫机枪的Fa-223
进入1944年,德国陆军开始对直升机产生了一点点兴趣,于是在更换了油箱位置和更小巧的无线电设备以后,德国陆军的炮兵观测直升机就此诞生。德国陆军打算给每一个独立炮兵旅都装备那么几架这样飞机。
而在空中自卫和格斗方面,1944年6月22日,德国空军用一架FW-190战斗机与一架FI-282进行了战斗实验,结果表明直升机在发现有战斗机来袭以后,降低高度到100米左右就可以凭借优异的机动性利用地形甩掉战斗机。第二阶段的测试主要测试的是发现距离,直升机在欧洲高大的林区间飞行,被发现的概率很低,这次测试还得到了一个有点滑稽的结果:战斗机飞行员说,因为直升机旋翼的反光,加上战斗机座舱玻璃的反射,有时候被晃花眼。
FI-282的测试到此,德国军方上上下下都非常满意,于是下了一笔1000架的订单。但是此时已经是1944年末期,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直接把这1000架的订单炸没了,工厂没了,造不了飞机了,能用的只有之前制造的包括原型机在内的24架而已。
被美军缴获的Fa-223
作为FW-61的概念延伸,德国还研制过一种Fa-223直升机,它的升限超过7500米,载重量超过从2吨,巡航速度200/小时。德军对该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比如吊运75毫米反坦克炮,为山地部队运送弹药和补给等,同时还用于运送大型设备,比如战斗机机身。值得一提是德国人曾经想过用这种飞机去营救墨索里尼。整个二战期间,Fa-223只生产了不到30架,德国军方在对Fa-223测试以后下了30架订单,但是跟FI-282一样,被盟军的战略轰炸没了一半,只有10架左右的飞机可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