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半马”的跑友多?还是“全马”的跑友多?

健康跑吧
04-20

近年来,马拉松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赛事数量与参赛人数屡创新高。

然而,踏浪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全程马拉松,因其挑战性被视为“跑者殿堂”。但在实际赛事中,半程马拉松的参与人数却往往更胜一筹,甚至一些赛事半马的中签率比全马更低。

“半马”人数的飙升

原来马拉松赛事,全马比半马的名额更紧俏,往往全马的中签率比半马的中签率低很多!

“大老远跑个马拉松,能跑全马就不跑半马,半马自己在家就跑了!”这是很多跑友原来的心声。

而最近几年,很多赛事全马报名人数没有半马人数多。比如,2025年某知名马拉松全马报名人数为54658人,而半马则高达92408人,后者几乎是前者的1.7倍。

《2024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4年有大量“新人”完赛。从中国田径协会2018年数据统计以来,至2024年底,全国至少有313万人完成过“半马”或“全马”赛事,其中“全马”累计完赛人数78.14万,比2023年增长13.97万,“半马”累计完赛人数235.04万,比2023年增长49.14万。

2018年,完成半马人数和完成全马人数相差53.79万,而2024年半马人数和全马人数相差156.9万。

大赛事半程马拉松项目的中签率逐年拉低,全程马拉松赛事的中签率在提升,这就从侧面印证了半马的市场热度在逐步增加。

一些国内中小赛事出现了全马“遇冷”与半马“爆满”的现象,有些赛事全马常因报名不足而需通过降低门槛或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选手,而半马却供不应求。

为何半马更受欢迎?

半马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或许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体能门槛。全马并不是两个半马的相加,对身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人跑N年的半马,也不一定能跑全马。

全马需突破“撞墙期”,依赖脂肪供能,对耐力和补给策略要求极高,而半马以糖原供能为主,很多人稍微训练就能完成。

而挑战全马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完成,在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方面,不止是半马的二倍。

许多跑者通过半马完成自我挑战后,发现全马所需的训练量远超预期,转而选择停留在半马阶段。

第二、健康意识。随着跑友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大家都在从“盲目崇拜”到“理性回归”的一个转变。

健康跑吧经常提到,过量长跑可能引发心肌损伤、关节磨损、器官受损害等问题。很多资深跑者开始回归健康跑,“每天健康10公里,偶尔半马”成为新潮流。

第三、时间与经济成本。全马训练需每周投入10-15小时,甚至更多,对上班族而言难以长期坚持。而半马挑战者每天10公里跑步,就能完成挑战,相对付出的时间成本很低。半程马拉松报名费也比全程马拉松低。

半马赛事的深层逻辑

中国马拉松已从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甚至一些乡村也在举办马拉松赛事。中小城市缺乏举办全马的专业能力,半马成为更稳妥的选择。

从经济效益来说,半马赛事同样可以撬动文旅经济,拉动消费。

很多跑友也实现了从“证明自我”到“享受过程”的转变。早期,马拉松被视为“人生必挑战”的标签,而今更多跑者将其视为生活方式。

无论从中年群体的健康焦虑,还是年轻的社交需求,半马足以达到目的。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跑全马去证明什么。

写在最后

当越来越多的跑者理性选择半马,这并非对挑战精神的背离,而是马拉松文化走向成熟、包容的标志。

无论是半马还是全马,其价值不在于距离长短,而在于参与者对健康的追求、对极限的探索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正如马拉松的口号“跑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未来的赛事或许将更注重让每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奔跑意义。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