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f?1946年的坦克战:神秘的烈火豹

燃烧的岛群
02-08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

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战争的艺术”、“德国军事中心”、sonicbbs等军史网站和《突击》、《战争史研究》等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

本专辑将收录本号至今已发表的彩绘中的战争系列中所有对应德制武器文章,登场兵器有:

一号坦克C型、二号J型侦察坦克、四号坦克G型、豹式坦克(D型、G型、指挥型)、虎I式坦克(初期型、中期型、指挥型)、六号虎P式坦克、Pz.Kpfw KW-2 754(r)、“费迪南”式坦克歼击车、三号A型突击炮、42型突击榴弹炮、黄鼠狼II型坦克歼击车、38型“诱猎者”式驱逐坦克、sd.kfz.234/4型装甲车、Sdkfz 250/9装甲侦察车、Sd.kfz.232装甲侦察车、PaK 43/3 L/71反坦克炮、Flak 36/37高炮

Fw 190A-2、A-3、A-4、A-5、A-8/R8、D-9、D-13、Bf 109 E-3、G-6/AS、G-10、G-14、K-4、Bf 110E、G-4、Ju 52/3m、Ju 87D、G-2、Me 262 A-1a、Hs 129 B-2

通过陆空兵器讲述第三帝国6年间在欧洲及非洲的战历、人物及部队考证等等,并同时进行了勘误和部份资料追加,总篇幅约20万字,敬请期待!

本号VIP读者微信群试运行中,该文集试读版将在群中共享

1944年底至1945年初,在阿登反击失败以及解围布达佩斯的尝试(“康拉德”行动)未果后,第三帝国已陷入绝境。

为了挽回败局,纳粹德国的兵器工程师们仍在办公室中全力研发新的武器系统——从技术最先进的秘密武器到因资源短缺而被迫采用的替代品,一切都旨在增强坦克在末日战场上的潜能。而其中一些武器系统至今仍然用途不为人知。

如下面这组图片拍摄于戴姆勒-奔驰工厂(Daimler-Benz)车间,研发人员给豹式G型坦克和三号G型突击炮的后部,装上了新型的46式单兵便携式单发火焰喷射器(Einstoßflammenwerfer 46)。

此款单兵用喷射器于1944年10月推出,旨在解决步兵火焰喷射器过于的笨重问题:35型(Flammenwerfer 35) 和41型(Flammenwerfer 41)分别重达36公斤(携带11.8升燃料)和18公斤(携带8升燃料)。这样的重量严重限制了喷射手的机动性,并使其成为战场上狙击手的首选目标。

35式火焰喷射器

41式火焰喷射器

46式单发火焰喷射器由德意志武器弹药制造公司(Deutsche Waffen-und Munitionsfabriken AG)设计,其外形是一个约60厘米长的圆柱形容器,上面一个手枪式握把和背带,全重仅3.6公斤,整体设计极其简单轻便,

内部装有1.7升的汽油-氮气混合燃料(氮气为推进剂),能够喷射一次持续半秒的火焰,有效射程为27米,最大射程可达40米。

极为易于携带的设计堪称城市巷战中的理想步兵武器,又因其紧凑的设计,46式火焰喷射器优先配发给空军伞兵部队;由于操作简单,也装备给了纳粹民兵组织-国民突击队,所以在一些历史文献中也被称为 “Volksflammenwerfer 46”(46型国民火焰喷射器)。

再来看照片,十具46式单发火焰喷射器固定在特殊支架上,成对或三具一组,固定在豹式坦克底盘的后部。而在三号G型突击炮后部则仅为成对安装。所有的喷射器都以不同的射击角度指向地面。

由于没有留存下来当时的相关记载文件,乍看之下,最有可能的假设是此装置是为了伴随步兵设计的,一旦有需要,他们只需伸手就能取到火焰喷射器使用。

然而,仔细查看照片会发现,有一些电线连接着这些喷射器的扳机尾部,一直延伸进黑豹坦克的后部隔舱,这些电缆无疑是用于点火的,很可能是由坦克车组成员在车内进行操作。

德军的主力喷火坦克由3号坦克加装14毫米口径火焰喷射器(14mm Flammenwerfer)改装而成

因此,火焰喷射器并不是为跟随坦克的装甲掷弹兵设计的。有一种猜测是这种奇特的装置是一种反制措施,专门用来对付盟军的“坦克杀手”,也就是当敌方反坦克士兵接近坦克时,坦克乘员可使用火焰喷射器进行反击。

但是安装在坦克储物箱上和其周围的这十具46式单发火焰喷射器(三个在左侧储物箱上方,两个在该储物箱正面;右侧储物箱两侧共五个),没有一具指向坦克前方180°的扇形区域。

坦克的前面和侧面也都没有配备此喷射器,而这些区域恰恰是战斗中最容易受到敌方反坦克单兵攻击的地方。

除了安装在左侧储物箱上的两个火焰喷射器可以向左侧发射外,其他8具全部指向后方。

如果以飞行员的方式参照时钟表盘,喷射器的覆盖范围是从5点到9点钟方向,这一区域通常由伴随的装甲掷弹兵或跟随的坦克保护。三号突击炮也是如此,其上的五对喷射器也指向后方,覆盖5点到7点钟的区域。

因此这种装置很可能与对抗敌方步兵的近身防御无关。

有一种可能是装备了46式火焰喷射器的豹式和三号突击炮可以通过喷射火焰产生浓厚的黑色烟幕。目的何在呢?

在遭遇敌方战斗轰炸机的空袭或强大的装甲部队攻击时,将这些烟幕散布在E-100或“鼠”式超重型坦克周围,以遮蔽它们的行踪,使其能够撤出战场,寻找掩护。

E-100

鼠式

与笨重且难以操控的鼠式和E-100相比,使用更轻、更快、更灵活的装甲车辆来执行这一动作,显然能为这些庞然大物提供更大的生存保障。而使用烟雾发射器的效果还会因风向和风力的不确定性而大打折扣。

由于10具喷火器都是朝后安装,乘员能够保持前方和侧方的视野,从而根据需要移动,为需要保护的超重型坦克散布火焰和烟幕,协助其撤离战场。

而左侧储物箱上有两具火焰喷射器莫名其妙地指向9点方向,可能意味着会有另一辆豹式的火焰喷射器“镜像”安装在右侧(喷口指向3点到7点方向),这样两辆车各自部署在E-100/鼠式的两侧掩护。

由于今日已无法找到关于此武器方案的任何文件,所以以上只是推断,很难给出定论,期待有一天能从某个幸存于世的档案中找到答案。

另外在此推荐一本好书

2010年9月,美国陆军退役上校詹姆斯·皮尔斯(James G. Pierce)博士与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军营的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合作发表了一篇有关陆军组织文化的研究报告。

皮尔斯推测,“专业组织能够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使其为应对未来环境与内部的不确定。性做好长期准备,这种能力取决于组织文化”。他认为,美国陆军领导层“可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带领这个军种走向未来的成功。”

仅靠死记硬背,不再足以造就当今复杂挑战下需要的那种军人了。时至今日,美国陆军的课程继续使用判断题和多重选择题来评估指挥员,这是无效的。

适应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已经成为现代军人的关键技能。陆军领导可能声称,他们正在改变训练和教育方式、确保在下属中灌输这些技能,但唐纳德·E.范德格里夫认为,他们并没有做到。

他们确实正在购买最新的数字化学习设备、视频设备、音频系统和训练模拟器,但他们对待课堂、培养学员思维(尤其是早期思维)的方式却有所欠缺。

为未来的成功做好准备的需求,与任务式指挥概念的使用相吻合。本书根据这些概念,为通过教育和训练建立一种更加优异的指挥文化提供了一组建议。作者认为,在整个陆军和其他军兵种中采纳这些建议,就能带来必要、期待已久的改革。

【作者简介】

唐纳德·范德格里夫(Donald E. Vandergriff)是退役美国陆军少校,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服役长达24年,现就职于美国陆军训练和教育司令部陆军能力集成中心,专门从事军队领导力培训。范德格里夫是历史上首位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授课的陆军少校,发表文章60余篇,专著4本,其著作《寻找明日百夫长》被美国前陆军参谋长乔治·凯西分发给所有少将传阅。他也被同行誉为“美国陆军中最有影响力的少校”。

【译者简介】

姚军,资深译者,翻译多部军事作品,其中包括《登陆日:“海王”行动、 “霸王”行动和诺曼底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步兵作战信息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装甲兵作战信息图》等。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