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西天取经途中为何沙僧从不化斋?


虽说在许多的印象中,《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角色,既没有做出过太多出彩的事情,也没有刷出多大的存在感,顶多也就在任劳任怨的挑重担,偶尔喊上一句“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但实际上在《西游记》的原著中,挑担的从来都不是沙和尚,而是号称最懒的猪八戒。

沙僧在原著《西游记》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中,当时的观音菩萨正打算上长安去寻找取经人,就在经过流沙河的时候遇见了沙僧,在沙僧向观音菩萨提交自己的履历中,有着这么一句话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

虽说在原著中并未坐实被沙僧所吃的九个取经人就是唐僧的前世,但在较早前的《西游记》版本,如元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却是白纸黑字的说了那九个取经人就是唐僧的前世:

(和尚挂骷髅上,云)恒河沙上不通船,独霸篙师八万年…有一僧人,发愿要去西天取经。你怎么能勾过得我这沙河去!那厮九世为僧,被我吃他九遭,九个骷髅尚在我的脖项上。”

这些本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其实是沙僧他不但爱吃人,而且还曾经“吃人无数”,简单点来说也就是:沙僧在入伙唐僧的取经团队之前,他的伙食只有一样,也就是吃人!

可能大家会奇怪着:要说吃人的话,猴子孙悟空和猪八戒也同样是吃过呀?为什么偏偏就拿沙僧来说事?这其实是不一样,孙悟空和猪八戒吃人只是偶尔而为之,顶多也就是只能算是偶尔加餐,但人家沙僧却是专一菜谱上的伙食,量级不同…

所以,在唐僧的取经团队中,需要出去化斋的时候,该谁去化斋,沙僧从来都不是被考虑的选项,虽说沙僧是加盟了取经团队,有改邪归正的意向,但谁又能保证其在化斋的过程中偷偷的打个牙祭呢?

第二个将沙僧排除在化斋人选的原因也就是沙僧的形象,原著中沙僧长得可不像电视剧里的一副憨厚老实样子,而是面相十分的凶恶:

红头发,蓝靛脸,颈下九个骷髅头,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这么的一种形象,就算是妖怪,也有看他不顺眼的,更何况是凡人,这不比孙悟空和猪八戒,孙悟空就算是原形出去化斋,普通人顶多也只是以为来的是马戏团的猴子,被人使唤出来找点吃的,而猪八戒则顶多是被人当作野猪上门找吃的,乞讨到一些猪食应该也是不难的,但沙僧可就不同了,一个不留神就足够吓死一群人,搞不好的还有可能被他将就当做一餐…

总而言之也就是:化斋也是一门技术活,想要化到人吃的饭菜,始终还是得由人去化,毕竟形象这么一回事,在《西游记》里面也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