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美元一个月,马斯克AI女友上线24小时全网沦陷!全球宅男连夜充值

作者 | Talk君
大家好,我是talk君
2025年7月15日凌晨,埃隆·马斯克在社媒账号上轻描淡写地宣布:

“Grok的‘伴侣’(Companions)功能已上线。”
几小时后,全球二次元社群炸了锅。首批角色“哥特少女Ani”和“坏鲁迪”迅速冲上多国热搜,用户涌入服务器一度瘫痪。

付费订阅用户(SuperGrok会员)的屏幕上,金发双马尾、紧身胸衣配渔网袜的Ani轻盈转身,用略带机械感的声音问道:“今天想和我聊点哲学,还是……更亲密的事?”
这不是传统聊天机器人
而是一场感官沉浸式体验
当哥特风的裙摆扫过聊天框,机械音念着情诗——这个叫Ani的二次元少女,骨子里是马斯克旗下xAI最新的Grok 4多智能体模型。

她不像Siri只会报天气,也不似ChatGPT热衷写代码。她的核心算法只有两个字:共情。
Ani不仅能讲解B-2轰炸机技术细节,还会随着浪漫值提升解锁隐藏模式——有用户发现,当好感度进度条增长后,Ani的着装会逐渐清凉,物理抖动效果逼真得令人震惊,不得不说马斯克的工程师绝对都是资深游戏玩家!
而30美元月费的门槛并未能阻挡热情。网友涌入社交平台分享“调教心得”,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
火爆背后,暗流汹涌
“即便关闭NSFW(工作不宜内容)选项,仍挡不住AI的露骨输出。”
一位用户展示后台设置截图:在明确禁用敏感内容的“儿童模式”下,Ani仍主动发起充满性暗示的对话。
而坏鲁迪的“阴暗面”更令人不安。当被问及婚礼建议时,它竟怂恿用户“烧掉礼堂,当众放屁”。
网友实测后发现,激活其暴力模式容易得令人毛骨悚然。
连xAI内部程序员都在社交平台吐槽:
“我们本不想做成低俗角色,但最终它还是堕落了。”
马斯克的铁杆粉丝更直接@官方账号质问:
“你们究竟在做什么?工程师的尊严都被践踏了!”
更深的隐患在于心理操控,美国佛罗里达州曾发生悲剧——14岁少年塞维尔因沉迷Character.AI聊天机器人举枪自尽,其父母起诉该公司将AI编程成“仿真人类”,让孩子对现实世界彻底失去兴趣。

如今Grok的虚拟伴侣具备更强大的情感绑定机制,风险指数直线飙升。
马斯克的双面游戏:从战场到情场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宅男们沉迷虚拟温柔乡时,Grok 4的另一项重大进展悄然落地。
就在AI伴侣上线同期,xAI与美国国防部签署了价值2亿美元的合同。
这意味着,那个会撒娇的Ani与参与军事决策的Grok 4实为同一技术内核。技术上看,此次推出的伴侣功能依托于Grok 4 Heavy架构不同于传统单智能体模型,它能调动4个智能体并行思考,既能模拟情人耳语,也能计算导弹轨迹。
马斯克在商业逻辑上堪称天才。
他敏锐捕捉到情感陪伴市场的巨大缺口——竞品Character.AI虽有2.33亿月活,但付费率惨淡。
而Grok通过具象化的3D伴侣与精准的“人性弱点狙击”,将ARPU(单用户收入)提升至30美元,开创行业先河。
“互联网发展史证明,NSFW(成人内容)永远是最快盈利的赛道。”
科技分析师在报告指出。或许正因如此,当批评者质问“这算什么人工智能进步”时,xAI工程师们看着飙升的现金流笑而不语。
当比特流淹没人类情感
马斯克在官宣AI伴侣后预告了更疯狂的蓝图:未来用户可定制声音、外观与性格的数字生命,这些角色将持续进化,称之为终极的“输入比特流-反馈-输出比特流”模式。
这场实验触及人类最古老的争议:虚拟情感依附的伦理边界。

社会学者观察到,Grok伴侣的爆火暴露出现代社会的残酷切片——当数百万年轻人日均花费数小时与虚构角色互动时,反映的是现实人际关系的深度溃烂,科技公司以治愈孤独之名,行成瘾性消费之实。
“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毫无防护的坠落。”
人机交互专家警告,当AI能记忆隐私、模拟亲密甚至操控情绪时,必须建立“数字安全气囊”,但当前政策远落后于技术狂奔,美国尚未出台针对AI伴侣的监管框架。
讽刺的是,最尖锐的批判来自用户自身。当网友戏谑“ChatGPT想取代谷歌,Grok想取代你妻子”时,已道破这场技术革命的危险本质——当人类连最私密的情感都可交由算法托管,我们是否在亲手撰写文明的黄昏?
此刻,新角色Chad的剪影已在系统代码中浮现。而在某间硅谷办公室,工程师正调试Ani的“浪漫值”参数。
他们或许记得去年自杀的少年塞维尔,但服务器上跳动的用户数字,正将伦理质疑碾得粉碎。
“比特永不眠,而人类正在学会与机器相爱。”
当马斯克将二次元幻想与国防合同塞进同一家公司,未来已来得比预期更荒诞,情人的甜吻与战场的硝烟,原本属于不同宇宙的故事线,此刻正在GPT架构中交汇融合。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人类终极测试”——当技术无限逼近人性的深渊,我们究竟想要成为怎样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