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元帅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聂荣臻元帅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南方开讲,一样的军史,不一样的品读!

晚年的聂荣臻
1991年9月,聂荣臻因心衰住院。经两个多月治疗,转危为安。出院回家后,他的生活不能自理,稍活动就气喘,心衰一天比一天严重。1992年2月14日下午,聂荣臻对两位秘书说,我已经93岁了,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算来已经70年了。无论从寿命还是革命时间来说,同党内尚健在的老同志比,我大概算是最长的一个了,现在死了也无憾无悔。目前我的病情日见沉重,你们可要作好准备。3月,聂荣臻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说话时上气不接下气。4月2日,301医院发出病危通知。由于聂荣臻坚持不住院,就在家中监护。
4月12日下午,聂荣臻自觉病情沉重,对秘书说:我心力衰竭,恐怕很难熬过这一关。趁现在头脑还清醒,说几句话,就算临别遗言吧。我入党70年,从未离开过党交给我的岗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虽然没作过多大的贡献,但党赋予我的任务都是坚决完成的。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我很想多看一看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喜人形势,也很想多听一听祖国科技事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现在行将归去,临别依依……聂荣臻对女儿聂力说,死,我是不怕的,这是自然规律,人活百岁,终有一死。你们不要为我悲伤……这次谈话,经秘书根据录音整理,给聂荣臻念了一遍,他表示可以。

右起:女儿聂力、夫人张瑞华、聂荣臻、外孙女聂菲、女婿丁衡高
这期间,聂荣臻依然听文件,医生只同意上午半个小时,下午半个小时。1992年5月14日上午10时,聂荣臻听《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下午仍听文件。晚上,他看电视新闻,休息片刻,又看动物录像片。看到一半时,工作人员关了,他同意剩下部分明天看。大家围着聂荣臻聊天,说到菜价贵,聂荣臻说,这可是个大问题,中国人吃肉少,吃菜多,政府要多想些办法,多搞些暖棚嘛。大家说,北京和各大城市都在按中央指示搞菜篮子工程。聂荣臻点头,还想说什么,医生进来请聂荣臻休息。已经是21时多了,护士给他洗脸洗脚。聂荣臻问他的军事文选怎么样了,秘书说解放军出版社讲,今年建军节一定出版,请您放心。聂荣臻说,那好。随后对家人说,你们也休息吧,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
平时聂荣臻入睡不久,大家可以听见鼾声,今天却没有。正好这天301医院副院长汪石坚和几位专家都在,十多分钟后发现聂荣臻的室性心律严重紊乱,极度心衰,赶快进行抢救。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心脏停止跳动,他的脸上没有一点痛苦的表情。
按聂荣臻的遗嘱,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桧柏树下,树旁竖立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聂荣臻80岁时的诗句“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背面刻着“聂荣臻骨灰撒放处”。他的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周围栽满了沙漠特有的胡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聂荣臻亲自选定的,现在已经发展成航天城了。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7月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后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到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1937年11月起,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领导创建被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晋察冀边区,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先后指挥正太、清风店战役和开创城市攻坚战范例的石家庄战役。1948年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参加指挥平津战役。后任平津卫戍司令、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北平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七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第十一和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革命战争年代,他身经百战,运筹帷幄,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命领导科学技术工作,他呕心沥血,精心组织,为加强国防和民用科技事业进行了开拓性、奠基性工作,尤其对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