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揭秘“通通”: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

近日,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教授向世界展示了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并深入解读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前沿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通”:无需大数据、大算力的智能人
“通通”是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的具身AGI系统原型,它代表了2024年中关村论坛十大重大科技成果之一。这一系统原型基于原创的认知架构理论框架设计,由国产学习和推理框架TongOS2.0和编程语言TongPL2.0提供底层支撑。与众不同的是,“通通”的日常学习和训练无需依赖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它通过认知架构支持“理”(能力体系U)与“心”(价值体系V)双系统,拥有类人价值观,能够与人类进行多模态交互,获取、对齐人类的价值观,并自主生成任务。
“通通”展现出了主动视觉的能力,能够主动巡视周围环境,通过主动照镜子构建自我模型,并实时生成、更新当前任务。它通过观察、倾听交互对象,理解其动作和话语的意图,并基于价值映射的结果进行语言和动作的交互。此外,“通通”还拥有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自身的固有状态,同时也能理解他人行为。在价值规范下,它实现了人机互信,能够回答关于自身和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相关问题,推理和决策过程透明、具有可解释性。
在最新的TongTest测试中,“通通”表现优异,通过了涵盖视觉、语言、认知、行动、学习和价值6个维度的多项测试,与三到四岁的人类儿童能力相当。朱松纯院长指出,“通通”在未来的应用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可能性,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教育培训、娱乐互动等领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可成长的行业数字智能人。
通用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朱松纯院长进一步阐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三大特征:完成无穷多任务的能力、自主定义任务的能力以及价值驱动的行为模式。他强调,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需要认知架构的完备性,还需要一个全面的测试环境,以确保其能够应对各种可能的任务和挑战。
中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朱松纯院长还分析了当前中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他指出,尽管深度学习模型在特定任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这些模型在任务迁移和泛化能力上仍存在局限。他强调,人工智能领域正朝着统一架构和跨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已成为未来10-20年国际研究的前沿和焦点。
中国人工智能的优势与挑战
朱松纯院长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政府支持、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他呼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人工智能研究范式从“大数据、小任务”向“小数据、大任务”转变,并突破底层技术瓶颈。
大型社会模拟器1.0发布
在25日举行的第二届智能社会治理论坛上朱松纯院长还介绍了全球首个社会层面的通用人工智能模拟器平台——大型社会模拟器1.0。这一平台能够在仿真环境中模拟海量智能体的交互,为智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资源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朱松纯院长表示,这一平台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结语:
朱松纯院长的分享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窗口。随着“通通”等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