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培养兴趣很重要,这几个点要记牢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兴趣爱好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成长中的孩子,培养合适的兴趣爱好尤为重要。

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孩子们总能保持长时间的热情和注意力,这个时候他们往往能够全力以赴。生活中,许多父母凭借着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去教导孩子,完全忽视了孩子本身的意愿。这种做法极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关于培养和对待孩子的兴趣,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一、宽容对待孩子的兴趣
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这样一句广告语:“长大后我要当太空人”,孩子们的兴趣和梦想往往是多姿多样的。但是呢,在传统观念的熏陶下,长大后“有出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于是一些“听话”的孩子们,梦想逐渐转变成那些大人喜欢的,大人听了说好的职业;而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往往被冠上叛逆的标签。
一个人年幼的梦想会影响他的一生,即使梦想并没有多么伟大。家长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孩子的生活阅历不足,知识储备少,未必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请宽容对待孩子的兴趣,给他们提供指引、注明方向,而不是一味抹杀、全盘否决。

二、帮助孩子更全面地获取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从书本中汲取,二是亲身参与实践。家长们可以不定期带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观看戏剧表演、参观博物馆、参与体育活动等等,既能让孩子见多识广、增长见闻,又能达成亲子陪伴,增进亲子间的关系,更是发现孩子兴趣的绝佳机会。

有些教育心切的家长想要得到孩子的反馈,让孩子参加完活动或者读完一本书后写读(观)后感。实则大可不必,规定了任务将会降低孩子的兴趣度,而孩子一旦对某个方面产生兴趣,就会自觉自动地去参与、去了解,家长在这时可以帮助孩子“把好关”,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条件去学习,去激发潜能。
三、培养孩子发散思维
如果父母能够恰如其分地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那么将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锻炼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引起兴趣。。

培养发散思维就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待一些问题不要立即给出孩子答案,让他自己去思考。举个例子,在陪孩子参观动物园时,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大象的鼻子这么长呀?”“为什么孔雀会开屏呀?”等问题来引发孩子的思考,求知的欲望让孩子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这时候孩子的兴趣会变得更强。
尊重孩子的兴趣,适当培养并加以引导,避免实行“专政”——强行报兴趣班。让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自己起跑,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