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终于见到你!“马蒂斯的马蒂斯”

马蒂斯的马蒂斯
2023年7月15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呈现现代主义艺术巨匠亨利·马蒂斯(1869-1954)于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马蒂斯的马蒂斯”。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从马蒂斯成为马蒂斯,一共需要几步?

▲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海报,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2023年7月13日,现代主义艺术巨匠、20世纪重要艺术流派“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亨利·马蒂斯(1869-1954)个展“马蒂斯的马蒂斯”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意义非凡,是亨利·马蒂斯于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也是其完整艺术生涯于中国的首次呈现。

▲ 伊莲·亚当,《马蒂斯在蕾佳娜皇宮酒店,尼斯,1953》,1953,钡地相纸上明胶银盐冲印,15.9 × 17.9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1986年吉恩·皮埃尔·恩布登托克捐赠。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提供。
此次展览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共同呈现,从位于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的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藏中,精选280余件涵盖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与藏品,呈现自马蒂斯学徒时代开始,到开创野兽派并成为其代表人物、直至后期投身剪纸艺术,再到晚年主持旺斯礼拜堂设计的完整艺术生涯与毕生探索轨迹。此外,展览还增设特别章节,对马蒂斯与“野兽派”对中国1920-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的联系与影响进行了探讨。
“马蒂斯的马蒂斯”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长和首席策展人帕特里斯·德帕尔普策划,帕斯卡尔·罗德里格斯负责展览设计,Doors 门艺提供全程支持。作为第十七届中法文化之春的重点展览,“马蒂斯的马蒂斯”由法国驻华大使馆提供特别支持。展期持续至2023年10月15日,2023年11月4日至2024年2月18日,展览将巡展至上海UCCA Edge。

▲ UCCA馆长田霏宇 Philip Tinari开幕致辞,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 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 Bertrand Lortholary致辞,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 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副馆长苏菲·勒弗拉曼克 Sophie Le Flamanc致辞,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 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长和首席策展人帕特里斯·德帕尔普 Patrice Deparpe线上致辞,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 UCCA展览部邹嘉澍进行展览介绍,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终于等到你。
2022年,由于国际争端,筹备已久的马蒂斯大展被迫推迟,将政治与文化艺术的关系推向风口浪尖。我们都在寻求一个答案,被裹挟于立场与偏见之中,承载“真善美”期盼的艺术又当何去何从?

▲ 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今日,“马蒂斯的马蒂斯”正式向公众开放,昭示着文化交流重回正轨。这些凝聚着马蒂斯在动荡年代对于宁静和谐追求的珍贵作品,终于冲破阻碍、跨越重洋而来,回应着时代困惑,亦慰藉着观众的心灵。
“我的艺术理想是创造一种美的艺术,它如同一座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花园,让人们感到愉悦,感到轻松,又像舒适的安乐椅,使疲倦的身体得到休息。” ——马蒂斯自述
“我向往的艺术,是一种均衡的、纯粹的、宁静的、不含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成分的艺术。对于身心疲乏的人们,像一种镇定剂,或者像一把安乐椅,可以消除疲劳,享受宁静、安憩的乐趣。” ——马蒂斯《画家笔记》
是花园,是安乐椅,马蒂斯通过简化观念和形体而走向的“宁静”当是如今的我们最迫切的需求。在马蒂斯诞辰154周年之际,通过这样一场展览与其艺术遗产相遇,回望其人生经历与艺术实践,观马蒂斯如何成为马蒂斯,亦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心灵栖居之所。

▲ 马蒂斯 《豪奢、静寂、逸乐》 1904年
“马蒂斯的马蒂斯”展览按照艺术家的人生和创作发展轨迹进行划分,共有11个章节,展出280多件珍贵的作品和藏品,观众可以一览马蒂斯艺术生涯各个关键时期的创作演变。展陈设计灵感来自马蒂斯的剪纸和作品色彩,呈现出他在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色彩和艺术形式方面的独特贡献。

▲ 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据首席策展人帕特里斯·德帕尔普所言,标题“马蒂斯的马蒂斯”突出强调马蒂斯本人对于展览的“策划”角色。马蒂斯在去世前两年在自己的家乡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创建了马蒂斯美术馆,捐赠了一批自己的珍贵作品,并亲自参与展陈策划。

▲ 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
“马蒂斯的马蒂斯”以艺术家的亲笔信作为序言,由章 “美术馆的缘起”章节介绍这批珍贵展品的起源,其中核心展品均由马蒂斯生前亲自精心挑选。因而本次展览随后开启的各个篇章不仅是对马蒂斯人生与艺术创作脉络的系统性回顾与梳理,更是马蒂斯本人对其毕生艺术实践的一次自我阐释与总结。

▲ 马蒂斯的调色板,年份不详,颜料、木板,27.2 × 37.5 × 1.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让·马蒂斯捐赠,1964年,Inv. 2011-0-1。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从“马蒂斯的早期艺术训练”聚焦的包括临摹大师作品、肖像画练习以及为后期风格奠定基础的习作在内的早期实践,到重点呈现马蒂斯开创性的“野兽派的革命”,再到“1920年代:模特至上”再现的在一战后西方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时期马蒂斯的全新创作道路,前半段的展览章节以重要时间节点为线索推进。

▲ 亨利·马蒂斯,《自画像》,1900,安格尔纸上炭笔,62 × 48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艺术家捐赠,1952年,Inv. 1952-40。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贝尼特斯提供 。

▲ 亨利·马蒂斯,《第一幅静物橙子》,1899,布面油彩,56.2 × 73 cm。巴黎蓬皮杜,法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存放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2002年,Inv. AM 1972-5。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的道路是不停地寻找忠实模写以外,表现
的可能性。” ——马蒂斯
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十余位画家在巴黎“秋季沙龙”上一起正式展出了他们的作品,以狂放的笔触、“烈性炸药”般的强烈色彩,向传统绘画及印象派的画家进行挑战,掀起轩然大波。马蒂斯的绘画和理论震动了当时的西方画坛,以歌颂纯色为基础的“野兽主义”是20世纪的第一次革命,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美术的发展进程。“艺术家应该根据自然,独立地、自由使用颜色、创造抽象的色彩形象和构图,用线条勾画基本形体。”

▲ 亨利·马蒂斯,《科利尤尔镇,太阳街》,1905年夏 ,布面油彩,46.2 × 5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地区美术馆购藏基金和遗产基金支持购藏,1996年,Inv. 1996-3-4。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 亨利·马蒂斯,《自画像》,1918年1月1日-16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65.5 × 54.3 cm。玛丽·马蒂斯捐赠国家,奥赛博物馆,巴黎, 存放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1978年,Inv. RF 1978-3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提供(DR)。

▲ 亨利•马蒂斯,《马德琳 II》,巴黎,1903 ,青铜,58.5×17.5×17.5 cm,艺术家自留版。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艺术家捐赠,1952年,Inv. 1952-71。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提供。

▲ 亨利•马蒂斯,《翻转的裸体像与火盆》,1929,阿诗布纹纸上平版印刷,50.5 × 66 cm,版数41/50。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玛丽•马蒂斯捐赠,1982年,Inv. 1982-15。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佛洛里安•克莱奈芬提供 。

▲ 亨利·马蒂斯,《戴皮帽的玛格丽特》,1914年于巴黎,布面油彩,82 × 6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玛丽·马蒂斯遗赠,2002年,Inv. 2002-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塔希提之旅”作为重要转折点突出强调了1930年塔希提(大溪地)之旅给予马蒂斯艺术创作的灵感与影响;“1940年代:风格的极致”中,马蒂斯通过标志性色彩鲜艳的油画总结自己对线条和色彩关系的探索,这也是贯穿他艺术生涯始终的议题。
“群岛成为天堂般的耶路撒冷:我在珊瑚岛上生活了20多天,这里充斥着纯净的光线、纯净的空气,以及钻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绿松石般纯净的色彩。” ——马蒂斯
塔希提旅程六年之后,马蒂斯通过“大溪地岛之窗”系列绘画重构了旅行丰富、直观的的体验感受,而这一系列也正是其晚年剪纸作品《大洋洲的联想》的“种子”。

▲ 亨利·马蒂斯,《塔希提岛之窗或塔希提岛II》,1935年12月18日-1936年3月15日于尼斯市,布面水粉和蛋彩,238 × 183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艺术家捐赠,1952年,Inv. 1952-6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兹卡·阿歇尔,《大洋洲,天空》,1946,粗亚麻布上印刷,兹卡·阿歇尔根据马蒂斯的水粉剪纸作品制作,177 × 370 cm,版数8/30。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亨利·马蒂斯捐赠,1952年,Inv. 1952-7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提供(DR) 。

▲ 亨利·马蒂斯,《两位女孩,黄色裙与苏格兰格纹裙》,1941年11月2日-16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61.5 × 50.2 cm。巴黎蓬皮杜,法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存放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1996年, Inv. AM 2590 P。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 亨利·马蒂斯,《凯西亚的大头像》,约1950 - 1951 ,BFK里夫布纹纸上飞尘蚀刻版画,65 × 50 cm,试版。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艺术家捐赠,1952年,Inv. 1952-30。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 亨利•马蒂斯,《阳光透过窗格照进室内》,1942年10月22日-23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73 × 50.3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地区美术馆购藏基金支持购藏,1995年,Inv. 1995-5。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随后的章节着重呈现了马蒂斯晚年艺术创作的转向和所涉媒介的多样性。第七章“剪纸”聚焦马蒂斯艺术生涯后期几乎全身心投入的剪纸创作;第八章“旺斯礼拜堂 :最后的创作高峰”中,将近80岁的马蒂斯开始着手旺斯礼拜堂的设计,这一过程历时四年,也被其视为毕生艺术探索的结晶;第九章“马蒂斯与织物”则特别呈现了马蒂斯丰富的纺织品收藏及相关创作;第十章“马蒂斯与书籍插画”,为观众呈现马蒂斯的另一重要创造领域:绘制书籍插图与设计封面。
“对表现我自己来说,理所当然地要使用简练、直截了当的方法。” ——马蒂斯
由于身体原因失去作画精力从而寻求其他表现方式是部分缘由,马蒂斯的剪纸亦是源于他对绘画形式的探讨,以不同于油画用色的手法寻求理想艺术的可能性。

▲ 亨利·马蒂斯,《小丑》,1947,阿诗布纹纸上镂花版版画,42 × 6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爱丽丝·特里亚德捐赠,2000年,Inv. 2000-2-53 (1-2)。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 亨利·马蒂斯,《伊卡洛斯》,1947,阿诗布纹纸上镂花版版画,42 × 6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爱丽丝·特里亚德捐赠,2000年,Inv. 2000-2-53 (8)。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 亨利·马蒂斯,《白色与金色十字褡模型》,1950年末于尼斯市,布面裱贴纸上水粉纸剪贴,127.5 × 197.5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地区美术馆购藏基金支持购藏,1998年,Inv. 1998-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佛洛里安·克莱奈芬提供 。

▲ 亨利·马蒂斯,《穿蓝色冈多拉宽袍的女子》,1951年12月于尼斯市,布面油彩,81 × 64.8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地区美术馆购藏基金和遗产基金支持购藏,1992年,Inv. 1992-9。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佛洛里安·克莱奈芬提供 。

▲ 亨利·马蒂斯,《Verve》第六卷第23期封面“被爱填满的心”,巴黎Verve出版社,1949年4月杂志,35.7 × 26.8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爱丽丝·特里亚德捐赠,2000年,Inv. 2000-2-35 (18)。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 亨利·马蒂斯,《Verve》第四卷第13期封面“从颜色中来”,巴黎Verve出版社,1945年11月杂志,36 × 26.8 cm。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 爱丽丝·特里亚德捐赠, 2000年,Inv.2000-2-35 (12-2)。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菲利普·伯纳德提供。
无论是前期自身风格的形成与强化,还是后期的多种媒介的探索,马蒂斯从不曾停留在某一固定程式中,呈现出西方现代绘画运动关注艺术本质的特质。通过展览,我们能够看得到以马蒂斯为基点的风格展现背后,技法与思想的发展轨迹。
展览特别章节“马蒂斯、野兽主义与中国现代绘画”的策划人、UCCA研究部副总监黄洁华认为“无论是野兽派或是马蒂斯的创作,都不止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它是一个延续性的艺术运动,并且与我们本身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关联”。故而在展览的最后章节,对马蒂斯的作品及野兽派如何传播至中国,及其对中国1920-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丁衍庸 ,《穿黄色外套的女人》,1969,布面油彩,61 × 45.5 cm。私人收藏。

▲ 刘海粟(编),《世界名画第六集:玛提斯》,1936年,中华书局,由梁晓波提供。
展览内容之外,也有相应的多元企划。展览同期出版物、公共艺术项目、特别演出项目、儿童工作坊、亲子导览、展览衍生品等项目目不暇接。通过多样的企划项目,“马蒂斯的马蒂斯”能够更广泛地触达观众,提供不同层面和方式的参与和互动,为大家带来丰富而全面的艺术体验。





▲ 展览现场,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编辑/程子 责编/dbk)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