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有1700多年历史的佛教,为何突然消亡了

养老地产高广银
2019-12-29

去过西安的朋友,很多人对大雁塔并不陌生,它是为玄奘收藏佛经与舍利的地方,后来经过数次修葺改建,现在成为佛教传入中国的见证。佛教最早起源于印度,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宗教的概念,因此当时并不把佛教当作一种宗教,而是当作类似于道家的方术。

方术也叫道术,是一种修炼方式,所以最早的佛教徒也叫释道。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融入到中国强大的世俗权力当中,和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和谐相处。和印度本土佛教不同,随着时间的流逝,佛教在印度本土却早早消亡了,这其实和印度佛教日益学术化,被印度教不断同化,以及后来突厥军队的数次入侵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佛教教义非常博大精深,其完备的理论体系,对儒家思想影响非常深,儒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基本没什么存在感,这主要是因为佛教的竞争。南宋有本文人笔记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王安石有一次问一个叫张文定的学者,过去这几百年,是不是没人能超越孔子和孟子?张文定说,怎么会没人呢,有不少佛教僧人,见识都在孔子之上啊。所以不是过去没有人才,而是儒家笼络不住人才,他们都跑到佛教那边去罢了。

佛教作为对我们国家影响极大的宗教,却在公元13世纪时期,在印度本土消亡了,这不仅是佛教盛行的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难以理解,在人类宗教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佛教在印度的产生

佛教是在反对印度传统宗教婆罗门教的思潮当中诞生的一种宗教,在当时是印度文化当中一股清流。比如当时的佛教反对婆罗门教梵天创世说、吠陀天启说、祭祀万能说、种姓说等,主张众生平等,奉行慈悲忍辱,并且制定了严格的戒律制度。当时佛教受到十六国当中最大的两个国家,摩揭陀国与憍萨罗国的支持。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了全印度,他决定以佛教治国,此时也推动了佛教走向全世界。佛教在印度1700多年时间里,经过不断传播与发展,对婆罗门教等其他宗教,既有破坏,也有借鉴与吸收,而且自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佛陀圆寂后的一百多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以及十八个其他部派,他们之间无论是对教义的解读,还是对戒律的遵守上,都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大约在公元1世纪,大乘佛教兴起,后来在公元7世纪,佛教的密教兴起,更是将佛教异化推到极致,并且与上座部、大众部等构成了迥然不同的佛教形态。这些佛教教派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我们日后汉语佛教体系,藏语佛教体系,还有巴利语佛教体系。

但是在印度本土,由于缺乏文字记载,佛陀时代,以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佛教的语言都没有用文字给记录下来,仅仅依靠僧侣之间合诵的形式进行传播。通常是一个人凭借着记忆朗诵出来,大家确认之后,再口口相传。而且佛教教徒们聚众相互传诵的次数也极其有限,只有释迦牟尼圆寂600多年后,才举行了第四次结集,而且此时,部分文字才记录到贝叶上,即树叶上,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文字记录《巴利文三章贝叶经》。

虽然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防止对佛经的误读,但是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本身就是最大的误读,拓展训练的时候很多人有做过传话的游戏,即队伍当中第一个人把话口口相传到最后一位,最后所传的话都是似是而非,和最初的思想大相径庭。这也为很多人善意的曲解,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大乘佛教是从大众部发展出来的,并且出现了大量的梵文记录,这是印度上等贵族的一种高雅语言,逐渐形成了大乘佛典,这也为印度教以及婆罗门教的渗入提供了机会。比如印度教中常常用自己的最高神来称呼佛陀,在介绍佛教一些罗汉、菩萨的时候,用婆罗门中的种姓等。而且佛教自身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都使它更加被印度教同化。

佛教本质是一种无神论,佛教不主张偶像崇拜,最早的佛教用菩提树、佛塔、舍利等来纪念佛陀。而大乘佛教中,不仅将释迦牟尼推崇为最高神,而且还提出了十方三世中有无数佛陀和菩萨。特别是公元初年,更是出现了各种的佛陀、罗汉、菩萨等形象,而且此时的罗汉与菩萨等,都被神话,成为普度众生的神灵。

佛陀时代提出了很多划时代的思想,比如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盘寂静等思想,这些思想不追求形而上学的一些东西,刻意回避了现实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随着佛教争论越来越大,佛教界不得不回应大量关于本体论、价值观、方法论等一些哲学当中形而上学的问题。当佛学逐渐哲学化以后,也逐渐经院化,形式繁琐,逐渐脱离民众和现实。

公元4世纪~公元8世纪,印度教逐渐强势,尤其是公元7世纪大乘佛教密宗的兴起,它不但整合了中观和瑜伽两大派,而且大量吸收印度教当中一些咒术,逐渐向印度教靠拢。由于受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挤压,佛教只能在印度东部波罗王朝中传播。

当佛教逐渐逐渐繁琐化,贵族化之后,佛陀那些平等观、中道观被四种姓说,偶像崇拜等所替代。普通百姓很难区分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以至于逐渐疏远脱离了佛教。

印度教对佛教的影响

印度教兴起于公元2世纪左右,是在婆罗门教六哲学思想基础上,借鉴吸收佛教、耆那教等宗教思想的影响,而构建的一种新宗教,到了公元8世纪而逐渐日臻完善。印度教建立自己的僧团,从百姓日常生活当中的婚姻、丧葬等习俗,完善宗教仪式,唤醒百姓心中的爱国情结。而且对世俗权力妥协,不再搞神权高于王权,同时向贵族送出各种头衔,以换取世俗权力对印度教的支持。

虽然在突厥人入侵印度的时候,印度教和佛教遭到打击,神庙和经书都遭到焚毁,信徒一度被迫更改信仰,但是印度教凭借其身后的社会和文化基础,伊斯兰政权也不得不向印度教妥协,印度教被视为和伊斯兰平等的宗教。

千百年来,印度教通过不断兼容并包,已经成为印度文化当中哲学、文化、宗教、社会习俗等无所不包的综合体。它既崇拜偶像,又反对偶像崇拜,即信仰一神论,又信仰多神论。印度教将佛教释迦牟尼列为毗湿奴的十个化身之一,所以在印度,人们认为佛教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

印度教和佛教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之后甘地的非暴力、素食等都与佛教密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佛教当中很多教义以及习俗等都已经融入到印度教这个海洋当中,正因为如此,佛教在印度很难崛起。

突厥人对佛教的影响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并且组建了伊斯兰军队,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之后,开始将武力指向了亚洲地区。穆罕默德所到之处,对当地佛教进行毁灭性破坏,中亚大部分佛教国家都相继皈依了伊斯兰教。

公元11世纪,突厥人入侵了印度,他们在极短时间内就消灭了北部印度的国家,建立了印度历史第一个伊斯兰帝国德里苏丹国。这些突厥人要远比当年的阿拉伯人更加激进,他们大肆烧杀抢掠,强迫异教徒信奉伊斯兰教,他们认为异教徒比敌人更加可怕,因此常常利用信仰,对异教徒进行血腥的屠戮。

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被焚烧一空,然后在旧址上建起了清真寺,佛教信众要么逃亡,要么缴重税,很多人被迫改姓伊斯兰教。到了公元12世纪,突厥人又攻入了比哈尔以及孟加拉,印度最后的佛教圣地也被攻陷,这标志着在印度被传承1700多年的佛教,最终消亡了。

结束语

虽然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其无所不包的特性,传入我国以后,也逐渐本土化,佛教成为本地区的核心文化,在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则发展成为主流文化。

印度佛教在1700多年时间里,分裂为大乘佛教、大乘密教,它们之间既联系,又存在着分歧,在印度,佛教自身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自我革新。

印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古国,历史上也是多灾多难的国家,曾遭受希腊、罗马、阿拉伯、突厥、蒙古、英国等国家或民族的侵略与殖民,以至于印度的宗教、语言等奇特之风甚多,被称为人类历史的博物馆。

后来印度教在吸取佛教等其他宗教思想基础上,创立了以不二论为中心的思想,把宗教哲学发展到空前的高度,使佛教失去了重要的思想阵地,日益被边缘化。而在中国,佛教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深度融合,逐渐成为佛教主要思想阵地,至今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