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让妈妈给她跪下了?
编辑:fifi
没见过这么当女儿的?
跟妈妈说话时,
她不是在翻白眼⬇️
就是满脸嫌弃⬇️
更直观的,是当场开怼⬇️
带着妈妈一起参加探索母女关系的综艺《是女儿是妈妈》,
逢人就调侃妈妈记性不好:记不住别人名字⬇️
同行的嘉宾打圆场:实在不行叫大个就可以⬇️
王珞丹立即反驳:完了,明儿连这都会忘⬇️
等到下一组嘉宾进门时,
她又把记性不好这事重复一遍⬇️
调侃记性还没完,妈妈的口音也要被拎出来当众处刑。
一众嘉宾聊到如何称呼彼此,
赵小棠妈妈表示自己的名字叫岳彩晶,叫她晶晶或者彩彩都行。
王珞丹:“彩彩对我妈不太友好。”⬇️
原因是口音奇特⬇️
#她还特地模仿了妈妈的口音
和其他嘉宾第一次见面,
妈妈准备了丝巾作为礼物⬇️
但妈妈的热情在她看来,
是有点丢人⬇️
和尴尬到想钻地⬇️
难得录一次节目,想拍照留下纪念要被调侃⬇️
去旅游穿当地服装打卡要被念⬇️
一个不留神放了个屁,
还要被王珞丹在镜头前点明⬇️
妈妈的尴尬和局促,
仿佛是王珞丹的兴奋剂⬇️
#全靠自己那句“你真要把我毁了吗”挽回风评
看上去,她好像是把当众揭妈妈的短当成了一种乐趣?
嘴上说着不在乎节目里的母女关系的排名,心甘情愿垫底,缓和关系的念头看上去也没有其他几对嘉宾那般强烈。
但又频频用儿时的经历提醒妈妈:你当年大错特错。
节目安排妈妈给女儿梳头,
她满脸抗拒:小时候你怎么揪的我?
下楼帮妈妈买小吃,
买完后不送上去,
让妈妈从窗边把绳子扔下来自己拿。
因为自己小时候被妈妈锁在家里,都是这么运输食物的,觉得很有意思想让妈妈也经历一遍⬇️
妈妈担心王珞丹饿喊她吃鲜花饼,
不小心拿反了袋子撒了一地⬇️
想捡起来时遭到了阻止⬇️
接着又是一番审问,
王珞丹反复问妈妈,自己小时候做错了会被怎么对待?
妈妈:“没关系。”
她听到后一脸不可置信地说:“妈妈,我们真实一点。”
妈妈想了想,还是觉得自己不会因为无意的错误责罚女儿,进行了否认。
又一次换来王珞丹的审问:“妈妈,你再想想。”⬇️
这样的审问循环了好几遍,
看妈妈还是坚持原来的说辞,
她才结束话题,
最后不忘强调,没法继续聊的原因,是“记忆的缺失和偏差”。⬇️
当众揭短、随时调侃、反复用童年经历责罚妈妈…桩桩件件叠加在一起,
不免让人觉得,奇怪的人好像是王珞丹?
这份“奇怪”延伸到了节目之外,在她诉说童年的痛苦时,观众原本也许会出现的共情心理,都和她对妈妈的态度抵消了。
王珞丹有一个姐姐,
小的时候跟姐姐起争执,
妈妈会拿着姐姐的手打她。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注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很长一段时间里,
她都对妈妈的这份“偏心”耿耿于怀。
到了初中她想报考艺校,
但因为姐姐已经先她一步念了艺校,
于是被妈妈以“一个家里不能两个都搞文艺”为由拒绝了,
还因此不给她足够的报名费。
除此之外,妈妈还会偷看她的日记本⬇️
因为担心她和姐姐会碰电受伤,
于是提前把姐俩揍一顿⬇️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同时还夹杂着妈妈的“偏心”,催生出她不断想逃离妈妈管辖范围的念头。
离开家去上大学时,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对父母的不舍,而是自由。
她收起了分享欲,鲜少与妈妈分享自己的事。
长久的隔阂与疏远,也让肢体接触与情感流露在这对母女之间难以进行,提到就是要用脚抠出四室一厅的程度。
但意外的是,这种母女之间常见的疏远、亲密羞耻,没能大范围引起观众的共情和理解,反而是对王珞丹的“控诉”:
是王珞丹一直在抱怨和支配妈妈⬇️
看她对妈妈的态度,觉得妈妈像是王珞丹的仆人⬇️
妈妈什么都没说,反而是她一直在指责⬇️
加上有其他嘉宾作为对比,让王珞丹的态度格外突出⬇️
的确,从节目呈现来看,在王珞丹和妈妈的这段关系中,把握主导权的一直是王珞丹。
相处的过程中,不时甩出“我不懂你”⬇️
“E于常人”⬇️
“没想到你这么耗人”⬇️
这类颇有责怪意味的话,
妈妈最后只得以“让我闭嘴的意思吗”收场⬇️
喜欢怼妈妈这一点,甚至在节目里也得到了两位嘉宾的见证…
聊到谁会怼妈妈,几乎都看向了王珞丹⬇️
而她的妈妈,在面对女儿的控诉时一直采取的是乐呵呵面对的态度。
一些居高临下的画面,也证实了这对母女之间不平衡的关系,把王珞丹衬得更加十恶不赦。
但要说这对母女,仅仅是王珞丹一方存在问题,倒也有失偏颇。
从节目一开始就能窥见,双方对这段关系的认知是有偏差的。
妈妈认为,除了是母女,两个人还是朋友、闺蜜,无话不说的关系。
但在王珞丹看来,她们之间存在着批判、对抗和未知。
王珞丹耿耿于怀的童年往事,
得到的是妈妈的一句“不记得了”。
在妈妈的记忆里,
王珞丹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过不开心的时刻,情绪不曾有过低谷期。
即便是记得的事,也不认为会给女儿带来伤害。
站在妈妈的视角,
用大女儿的手打小女儿的手,或许是出于对大女儿的补偿心理。
大女儿从小跟奶奶住在一起⬇️
王珞丹则一直跟父母在一块⬇️
等到工作、生活稳定时才把大女儿接回身边。
两个女儿的性格截然不同:
跟着奶奶长大的孝顺、乖巧、懂事,
跟着父母长大的多了几分天真、淘气。
在两个女儿有矛盾时,偏向大女儿或许是出于补偿和大女儿比较懂事的原因,从而忽略了小女儿的自尊心。
把年幼的女儿锁在家里是因为家里最安全,
用打骂的方式提醒女儿们触电很严重,
偷看日记是想了解女儿,
不让两个女儿都走艺考这条路,
有大女儿小时候勤于练舞而小女儿疏于练习的原因,
也有她自己曾经的艺考失败。
而站在王珞丹的视角,
锁在家里、打骂、不让艺考都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控制,
偷看日记是侵犯隐私,没有边界感。
两种相悖的观念,以及小时候的认知局限,让两代人怎么努力接近彼此,都让她们离彼此更加遥远。
女儿因为妈妈的过于接近逐渐建立起边界,而妈妈看见女儿的退缩,以为是自己不够接近,于是互相使劲达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她努力维护的秩序,在妈妈看来,不过一句“连你都是我的”。
在“婚姻问题”上,这种分歧尤为明显。
妈妈告诉她,要遵循传统,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
不惜在王珞丹生日当天,分走一个生日愿望,希望女儿能带一个对象回来⬇️
而王珞丹对婚姻没有太多的执念,并不信奉传统那套。
当下只觉得被扫兴了,当场翻了个大白眼⬇️
告诉妈妈时代会变的⬇️
细究原因,其实还是两代人的不同频。
由于经历与见识不同,王珞丹自己走出了传统叙事那一套,更注重于自身的感受,而非在该结婚的年纪结婚、该生育的年纪生育。
而妈妈是从需要考虑温饱的年代走过来的女性,加上自己婚姻幸福,希望让女儿传承自己的幸福,步入婚姻最能实现。
两种观念碰撞之下,让王珞丹心疼父母这一辈的辛苦,但又忍不住要跟固执守旧的观念抗争。
她太急于反驳,迫切地希望能把妈妈的观念纠正过来。
只是观念上的改变和她的表达羞耻一般,都是难以急于求成的事,过于急切,反而弄巧成拙。
王珞丹尝试着说一些宽慰的话来安抚妈妈⬇️
#虽然说完还是忍不住用脚趾扣城堡…
理解了妈妈的经历带来的局限性⬇️
妈妈也在学习其他母女的相处模式,想要跟上女儿的脚步。
对于王珞丹心直口快常常调侃妈妈一事,
比起带有恶意的奚落,橘更倾向于这是她偏爱的情感表达。
在不擅长表达爱的家庭中长大,没有表达爱的契机和语境,想要迅速进阶为如欧阳娜娜一家一般,对爱、拥抱、亲吻等亲密举动习以为常,还挺难的。
就像王珞丹,希望妈妈在二人分别时对她亲密表达一番。
妈妈也只有一句:“二丫我走了。”
妈妈希望她学着点用拥抱、亲吻来表达感情,
王珞丹听了只想逃。
于是都练就了一种扭曲的、拧巴的、不太健康的关于爱的表达。
用调侃、吐槽、奚落来精心包装,生怕对方发现言外之意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其实也是大多数母女关系的现状。
鲜少将爱挂在嘴边,但总会用一大桌子菜、絮絮叨叨的关心,以及不管需不需要都强行添上的衣物来替代。
最后一句
你理想中的“母女关系”是何种模样?
快来跟橘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