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粤菜教头林振国讲大排档、路边摊、土生菜里的澳门滋味

林振国
中国烹饪大师、国际中餐大师
二月底的时候,我们一大口美食旅行团带着大口组去澳门猛烈地吃喝了三天,感受澳门的美食进化论。在这其中,我们还听“粤菜教头”林振国大师讲述了澳门粤菜的前世今生。相对于澳门本地厨师,林振国大师经常往来于内地各大城市,对内地餐饮的变化感受敏锐,眼界也更为开阔,他的分享不仅对于粤菜从业者很有启发,对于其它菜系的从业者来说,都可以在粤菜的发展变化和流变中触类旁通,找到未来的方向和口感。
01.
大排档、路边摊、土生菜里的澳门滋味
粤菜在不同城市的风格,是和人口分布有关系的,香港是珠江东面,粤菜的风格是来自深圳的前身宝安、惠州、汕头、东莞。
澳门在珠江口的西,所以大部分过来的人都来自珠江西面,例如中山、顺德、佛山、江门,广州则是两边都有,所以粤菜的形成因为人口的来源,有一些味道不一样。

现在很多菜流于表面,其实深挖还是老菜有它的深度,把老菜沉淀下来,才有现在的菜的创新,没有以前师傅的经验跟手艺,很难有突破性的改变,顶多是在花胶上加一勺鱼子酱,在鸡上面放一些黑松露,太表面。
澳门有很多古老的粤菜,烹饪材料很多以“三鸟”为主,像鸡、鹅、鸭、乳鸽。比如过去的八宝鸭、陈皮鸭、烧乳鸽、脆皮炸子鸡……这些古老菜也有它自己的特点,不是那么容易处理好。新菜的创新要有以前的沉淀,才有现在的变化,比如从八宝鸭到鸽吞燕,八宝鸭是要剔掉骨头,演变成鸽吞燕,就要把那么小的鸽子的骨头剔掉,再把燕窝和鱼翅放进去,用有限的原材料,发挥无限的空间。

澳门烧鹅 图片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
澳门靠海,有很多小海鲜,不要看轻澳门的小海鲜,其实很美味的。比如说胜哥的炒狮头鱼,那个是非常美味的,炒这个菜,火过了就全部散掉、融掉,不够熟的就会生,所以这道菜很讲手艺。
澳门还有很多从大排档走入高档餐厅的菜,比如椒盐狗兔鱼,以前大餐厅没有卖的,我在1985年做大排档的时候发明的,后来在澳门卖的最好是我师弟的海王饭店,连周润发都要过去尝,后来这个菜成名了,产生很多版本,比如把骨头剔掉,每一家的配方都不一样。澳门还有一种鱼叫龙利鱼,珠江口产的最多,以前一条鱼大概有两三斤重,现在一条只有几两,越来越小,就用来做椒盐。
澳门人都很喜欢在冬天路边摊开一个小炭炉吃羊腩煲,也非常有风味的。还有澳门烧肉,也是我从引入酒楼的路边美食,我1992年把烧肉引入酒店,然后整个市场都开始卖。以前澳门人都是在地坑里烧一整只,起码七十斤到一百斤左右,一天可能卖不完,就亏掉了,所以后来很多老板很聪明,就卖猪最精华的五花肉那一块,然后剩下的在路边摊做“斩料”,那时候小孩子会帮大人买10块钱“斩料”做下酒菜。

澳门还有自己的“土生菜”,是以前大量的葡萄牙人经过非洲、马六甲、泰国、印度,融合了航海之中吃过的很多菜系和香料,后来在澳门跟华人通婚后创造的菜系。“土生菜”里也有盆菜,里面把包菜、葡萄牙的香肠、咸猪手、咸鸡,还有猪皮都放在里面,放虾酱融汇一炉。类似这样的融合菜还有大量的移民华侨从印尼和缅甸带过来的糕点。


土生菜不仅融合了粤菜与葡萄牙菜,还兼并了航海路上的众多风土
餐饮业走到今天,哪一个菜系都要创新,但是一定要有基础才可以创新。
02.
昨天:深受香港影响
今天:采百家之长
明天:从大湾区走向世界
香港在80年代经济起飞,那个时候澳门很受香港的影响,以前我们厨师都是限于本地的原材料,因为香港才进来很多国际原材料,比如澳带、象拔蚌、南非鲍、澳洲龙虾、龙趸、苏梅、老鼠斑都是那个时候进来,以前没有西兰花、西芹,我们只能是炒菜心、炒芥兰、炒苦瓜那些。香港师傅很聪明,会把原材料融会贯通,慢慢创新,做出很多新菜出来。80年代到90年代,是香港餐饮很辉煌的日子。

因为接近香港,所以澳门那个时候也跟着将那些原材料进来,我们厨师也慢慢跟他们学,那个时候葡京1973年开业,香港师傅就过来做。
到现在澳门美食那么多,也是因为很多集团不计成本,装修、请全世界最好的厨师,务求要把餐厅做到最好,所以我们澳门年轻的厨师才有机会跟他们学习,也有了很多米其林一星、二星主厨,也让今天的澳门成为中国第三个美食之都。
我们每年都会跟其它几座美食城市的师傅们交流,请他们师傅一起来做菜,让厨师的经验见识一直提高。澳门的粤菜不单只是做粤菜,也借鉴其他菜系,鹅肝酱在30年前就被放入粤菜里了,把剔掉骨头的脆皮鸡放鹅肝脏里面就是一道”鹅肝酱脆皮鸡“,我们还用葡汁来焗菜,葡汁里面包含了咖喱、黄姜、牛奶,这也是30年前融合了西餐元素的的粤菜。
澳门餐饮未来依托的是什么?是大湾区。因为大家语言相通,还有有两个城市面对海外,所以很方便吸纳吸外面的东西。

未来首先还是创新,就是用有限的原材料发挥无限的创意,就像用26个字母拼成一句很有条理的话一样。就像我们以前广东菜里没有“过桥”,后来去到云南吃过桥米线,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做,像以前我在北京顺峰的时候做的过桥东星斑就是这样。
还有就是继续传承一些很道地、很古老的粤菜,为什么它们卖到现在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就是技艺,比如金钱蟹盒,用两片肥肉包调好味的蟹肉、有笋、有芹菜、有马蹄,两块肥肉对人工要求很好,大小要一致,需要用热水把刀烫热才能片出来,再用高度白酒和糖去腌制,才可以吃到入口即化,外面渣蛋清多不行,蛋清少也不行,太白粉也是一样,浆要恰到好处,你才可以炸的脆,入口的时候要有声音在里面,如果没有这个声音,那个菜就黄掉了。

胜哥做的金钱蟹盒
03.
大师 Q&A
在林振国大师分享过后,我们的美食旅行团也提出了很多餐饮业关心的问题和大师一起探讨:
Q:如何将川菜的调味优势和粤菜对食材处理的优势更有机地结合?
A:这个要有点长时间的沉淀和实践。
第一,粤菜要最重要的是功底,比如你翻锅时火大火小,我们是用这个脚去控制,以前我的经常讲一句,我们是玩火的人,不要被火玩,控制火候很重要。粤菜炒不一样的东西,火候也不一样,其中有很多“鬼门”,那个“鬼门”首先你要看,看到后你要悟,然后再学。为什么你要最后才学?是看你能不能进那个门道,进不了,你不要浪费时间学。
你比如什么叫猛火阴油?锅要烧成红的,油一下去,肉就要下去了,那个肉不受大火,可是受阴火,比如狮头鱼就是要这样子做的,要有实践去琢磨。
第二,还有食材的挑选,例如一根青菜,广东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菜心了,可是一年四季的产地都不一样,有宁夏的,有云南的,有广东本土的。那什么时候才用宁夏的?什么时候用云南的?你不知道不行,冬天我们用宁夏的,冬天过后用昆明的,用云南的,秋后我们用本土的,采购也不能只做一个会打电话的采购,要懂原材料,要慢慢琢磨,要用心就有成就。
现在做餐饮集团那么大,管理也是很不容易,每个分店的每个师傅眼光不一样,他们有他的自己的意见,如果想要改善,就要让师傅专门去看两三个月,他会琢磨到一些东西,然后就可以和当地的菜系融在一起,不看的话,理解会是片面的。
Q:餐饮业的第二代们,怎么才能更好融入餐厅管理?
A:如果你没有兴趣,很难做,除非他很有兴趣,不然两代人的理念很难结合在一起。最好可以去外面跟其他的师傅学,自己教不好的。
Q:怎么在采风之后,把学到的经验转化成有自己品牌基因的菜品?
A:我过去把“梅菜扣肉”改造成“苦瓜跟凤梨扣肉”,客人觉得非常不错,所以菜要学,要改得恰到好处。我们有一句话,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要限于原材料,不要限于地方的地域,好吃就行。
还有怎么鼓励师傅创新?你要让师傅对店里有归属感,为他的名誉去做一些东西。
Q:如果是粤菜技法去重新塑造河南的豫菜,您觉得有这样的机会吗?
A:其实每个地方菜系都有自己的空间,可以联合当地的烹饪协会,发掘当地的农作物,请一些大师回来,整理一些菜出来,就看有没有有心人,有魄力去做。
文 | 林振国口述,大口君整理
联系人: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