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时代,健康老龄化如何“跑赢”人口老龄化?

中国新闻周刊
2023-04-14

老龄化挑战的应对之道就是“健康老龄化”

老龄化速度远比人们预想的要快。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预计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与此同时,伴随着老龄化进程而来的还有人口高龄化。预计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会翻两番。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长寿人口的增加,将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对于大众来说,预期寿命延长的同时,带病生存时间也相应延长了。有数据显示,人们带病生存时间约为8年,这意味着人们要承担更多的照料压力和医疗支出压力。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增强老年健康服务意识,促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促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就此来看,在通往健康老龄化的道路上,要迈出的第一步是扭转传统观念,构建积极的老龄观。

重塑对生命尺度的认知

你印象中,60岁的人是什么状态?

在“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受限于社会经济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六七十岁的人已算高寿,且数量稀少。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命尺度被拉长,即便是百岁老人也不在少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关于老年人的传统认知已经不再符合现实情况,急需重新建构“老人”的划分标准和定义,以健康寿命重新划分老龄人群标准,评估老龄人口的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人们从意识层面改变对老龄人群价值的认知。“应对老龄化,最重要的是改变对生命尺度的认知。” 著有《长寿时代》一书、基于对未来人口结构变迁的深刻洞察,构建出长寿时代理论体系的陈东升认为,60岁应看作是中年人,80岁以上才是老年人,60岁的健康人群依然具备很强的劳动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的价值仍待进一步挖掘。

近日举办的长寿时代高峰论坛,陈东升、刘国恩、雷晓燕现场对谈

近日举办的长寿时代高峰论坛,陈东升、刘国恩、雷晓燕现场对谈

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60岁及以上群体,才能更好地挖掘老龄社会的潜力,激活老龄社会活力。“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研究表明,预计人们工作年限延长1年,除了增加总资本和政府资本外,还能在4年内将GDP提高1.5%以上。另有研究表明,60岁非自愿退休的男性,健康水平在退休1年后显著下降,而自愿退休的人健康没有下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人口健康中心执行主任、陈婉清医学科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John Eu-Li Wong(黄聿立)主旨报告数据,表达对老年人价值的肯定。他还提出,社会应将更多关注力放在如何将老年人的价值发掘成为真正的人才红利,让老龄人也能实现价值再造。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等基本需求后,会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价值等高级需求。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老年人口比重达到54.6%,其中不乏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特长,也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的低龄老年人。他们将工作看作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实现自我精神追求的抓手,也有能力在社会各层面继续发挥价值。

于社会而言,老年人不仅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更是重要的财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推动老龄人口转化为人才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践行积极老龄观的题中之义,对于推动老龄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医防融合,助力健康老龄化

《“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等9项任务,为我国发展健康老龄事业指明了具体发展方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机构在积极探索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新路径,试图通过防病与治病的医防融合方式,升级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

据统计,我国现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以慢性病为主的健康问题成为影响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慢性病挑战,延长人们的健康寿命?

对此,长期专注劳动经济学和老年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耀辉给出了具体意见:“预防老年期慢性病要从儿童抓起,儿童期的营养、医疗卫生服务、教育和健康素养都要在那个时间养成,在青少年初期和成年初期注重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图/图虫创意

图/图虫创意

赵耀辉教授提出,关于健康影响因素存在一种业内共识:临床医学对健康影响小,80%以上的因素都是社会经济行为等因素,包括胎儿期、儿童期健康等。要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需从全生命周期提升健康素养。

致力于胆固醇代谢研究,积极推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发展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主任宋保亮主张,除了加强预防外,还应依靠科研力量不断缩短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距离,让实验室里的最新成果成为实际应用,“生命医学领域的研究,一旦有新突破就能找到适用场景,能够极大解决人类面临的健康难题。”

事实上,一些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医院,已经展开了关于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研究实践。“我们搭建了全生命周期全健康管理体系,采用全健康全程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了全健康管理运营中心、全健康系列产品开发中心、全生命周期健康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介绍,瑞金医院正在建设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规划体系,建立家-校-医-社健康管理网络,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我们希望从胎儿到老年整个全生命周期去做健康管理,赋能全社会” 。

与此同时,相关企业机构也在试图用医疗技术创新的方式,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助力。“老龄社会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且随着年龄加深,疾病复杂程度完全不一样,对医疗诊断的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企业比较关注怎么打造产品, 帮助医院或医疗机构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敏直言,技术进步能推动健康老龄化事业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普及,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建构完整的医疗服务新生态,布局医疗机器人、智能药物研发、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和智能健康管理等应用,辅助医生诊病治疗,甚至为患者做手术,大大提高了医疗诊断效率和准确率。未来,伴随着医疗服务与预防服务有效衔接,医疗科技的进步发展,更多人将受益于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健康老龄化的进程也将随之加速。

产学研融合,赋能长寿时代

上述专家观点均出自2023年长寿时代高峰论坛。至今,长寿时代高峰论坛连续举办4届,已成为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探索积极应对老龄化方案的重要渠道,为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

每年人们齐聚长寿时代高峰论坛,共同探索健康老龄化的实现路径,寻求应对老龄化的解决方案,分享国内外跨学科的前沿研究与实践经验。作为论坛的主办方,泰康保险集团(以下简称泰康)用更多行动推动产学研融合,以自己方式积极探索着助力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方法论。

2021年,泰康宣布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支持武汉大学建设一流的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武汉大学与泰康的合作开创了一流大学和企业合作共建医教研体系的全新模式,建立的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也已成为高端人才集聚的高地和科研创新的高地,为推动慢性病防治创造了更广阔的平台与空间。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科学问题,需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应对。”宋保亮院士指出,武汉大学与泰康的合作建立了科研“从无到有,从有到加速跑”的过程,极大充实了生命科学力量,为应对长寿时代老龄挑战提供了科研支撑。

产学研融合发展是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发掘潜在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泰康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通过投资参股的方式,布局医疗服务、生命科学等领域,促成创新综合解决方案落地,进而帮助老年人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命质量。

“在健康产业中,产学研的互动是科技进步和业务进步非常重要的推动。” 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表示,泰康一直在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到临床,再到产业的应用,并与武汉大学形成了“科研在武大,临床在泰康”的良好合作模式,实现大健康全产业链协同。

泰康大健康体验中心

泰康大健康体验中心

泰康把保险与“医疗、养老、康复、安宁疗护”相结合,推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打造出长寿、健康、富足三个闭环,通过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同时解决了养老筹资问题、养老照护和医疗服务三大难题。如今,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实现全国29城33社区的布局,吸引了超8300位居民入住,为助力健康老龄化贡献了泰康方案。

“健康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结果,任何单一系统的创新,都无法实现向健康寿命的转变。” John Eu-Li Wong(黄聿立)认为,人口老龄化不是社会固有命题,也没有固定解决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答案。面对挑战,需要社会多个系统和组织间共同做出改变,协同发展。

由此来看,健康老龄化的实现任重道远,仍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长寿时代高峰论坛也将持续关注老龄化的应对之策,邀请各方专家继续深入探讨,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引才聚智。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