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上有多少座桥,你绝对想象不到

大运河上的桥
连接南北,融通东西
赋能美好生活
全景立体影像将拱宸桥搬进“大莲花”,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聚集在一起。杭州亚运会上开幕式上的这一场景,让京杭大运河上的拱宸桥被世界看到。
千里之外,在运河北端,一座名叫“千荷泻露”的桥也火了。
作为京杭大运河上最年轻的桥之一,“千荷泻露”桥2021年完工后便成为北运河上热度超高的打卡点,社交媒体上的“出片”攻略也层出不穷。
人们为了跨越江河湖海的阻隔,于是有了桥。那么在南北绵延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上,究竟有多少座桥?
周刊君提问过AI,没有找到准确答案。但据热心网友收集的信息统计,京杭大运河上具名和不具名的桥可能超过600座【1】。换算下来,平均3公里一座桥,可谓密度极高。
桥上看漕运,桥畔赏风雅
在北京什刹海东麓,矗立着一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桥,它是被誉为“运河第一桥”的万宁桥。“大量的建筑材料、工匠都是顺着大运河到北京的;大运河上漂来的粮食等物资,为紫禁城作为皇宫的运营提供了物质支持。”单霁翔在《大运河漂来紫禁城》【2】书中这样写到。
作为“入京最后一闸”和“出京第一闸”,万宁桥关乎着紫禁城的建设,也连接了北京城与外界的互联互通。
自元代开始,与什刹海相连的积水潭码头便“舳舻蔽水”。米面绸缎、鹅鸭瓜果、珠宝文玩等众多商品经运河漕运后在此交易,什刹海周围成为坊市遍布的商业中心,呈现出了一幅属于元明清三朝的《清明上河图》。

北京万宁桥。图/视觉中国
杜牧在《寄扬州韩绰判官》写道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因此闻名。但时过境迁,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究竟在何处,已无从考究。
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的关注。如今的“二十四桥”修建于1987年,是根据《扬州画舫录》等史料修建的单孔拱桥。桥如其名,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与瘦西湖内其他景致共同组成了24景,处处都呼应“二十四”之数。

扬州二十四桥。图/视觉中国
京杭大运河流淌千年,保存至今的古桥实在众多。在修桥技艺中、在民间轶事里、在史书工笔中,这些桥诉说着历史上人们与大运河共生的故事。
运河桥通新篇章
关于桥的故事,枕着大运河流传延续,也在奔涌向前注入新的内涵。
在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北京通州,一朵倾泻露珠的“荷花”横亘于五河交汇处附近。这座名为“千荷泻露”的北运河跨河大桥,因其独特的设计成为北京的网红大桥,是人们在北京城市副中心CityWalk的打卡点之一。
千荷泻露桥的桥身由白色的曲线勾勒,营造出了荷叶边的造型。在“千荷泻露”桥的起伏之处,是三层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远处的运河景观便能尽收眼中。除了便于游客观景,“千荷泻露”本身就是一处充满巧思的景观。尤其在下雨天,雨水会顺着桥身流淌而下,和其名字“千荷泻露”唯美呼应。

北京“千荷泻露”桥。图/视觉中国
京杭大运河上的桥,既是物理意义上的连接,也是文化意义上的连接,更是生活方式上的连接。人们守在颐和园十七孔桥畔,一睹冬至“金光穿洞”的风采;漫步沧州百狮桥,享受大运河绿色生态画卷;穿行于北京亮马桥,体会历史与时尚的交融……在未来传承、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京杭大运河上还会修建起更多桥梁,它们在承担连接两岸任务的同时,也将让运河边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大运河重新“活”起来。
大运河,本身就是一座“桥”
无论是承载大运河千年历史的古桥,还是城市发展建设中为方便生活而建的桥梁,都在不同时代让大运河焕发新风貌。
事实上,从京杭大运河修建的意义来看,其本身就是一座桥梁。它联通南北,在舟楫往来之间让沿线的商品流转,成为元代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脉。以沧州海丰镇为例,大运河作为连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让更多商品走向世界,让中国的文化传扬世界。
11月13-14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以下简称“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将在北京举办。活动以“传承运河文化 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办。
自2019年起,“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是推动大运河沿岸城市建设、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际行动。本届活动“朋友圈”持续扩大升级,联络协同天津、河北等地共同参与,加强交流合作,以运河为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为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本届“京杭对话”活动与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合并举办。通过音乐节、马拉松等贯穿全年、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吸引公众广泛参与,让大运河文化浸入当代生活,为美好生活赋能。
据悉,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策划推出11项主题活动,包含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图片展、京杭对话活动文艺演出、“艺·韵河”京杭雅集、“情景交融 文明互鉴”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国际传播对话、“共建·共融·共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会议、“京杭对话——千年运河千里行”采风活动、2023 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园说 V——南北名园 和合竞秀”文物展、“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北京站)网上主题传播等活动,邀请政产学研界众多国内外专家见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向世界讲好运河故事。还让更多观众走进大运河、了解大运河,传承运河文化,展现运河时代新风貌。
桥是陆地之间的延伸。生活在大运河畔的我们和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一样,都是它的“修桥者”。大运河文化不仅会在各类主题活动中不断激发时代价值创新,也会在生活中成为美好生活的依靠,承载每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