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历史(87):清朝的柳条边,让中国失去了啥?不仅仅是土地

东北的柳条边,堪称是与长城一样庞大的工程。
修建完这项工程后,满清皇朝曾经沾沾自喜,以为是自己的老家再也不会让人家践踏。然而,他们却不知道,由于柳条边的封锁,让东北常住人口越来越少,给了列强机会,蚕食了东北土地。
当然,丢失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一样东西很重要!

柳条边
柳条边,说白了就是一道土长城。
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修建这座土长城,总长达到1690公里。
他们修建这座土长城的目的简单,主要有三个原因。
1、在满清统治者看来,东北是他们的“龙兴之地”,为防止其“龙脉”受损,必须加以管控封禁。防止百姓私自跨越柳条边,进入东北地区,满清统治者便在沿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开一座门,称之为“边门”,同时设立哨卡,派兵驻守,实行军事化管制。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这柳条边就是红线,就是雷区,如果不经边门,穿越过去就是犯法,就要受到严惩。
2、东北地区生产的皇室贵族所需要的人参、貂皮、鹿茸、东珠、鳇鱼、松籽、榛子等特产,以及供每年采捕供物及皇帝巡幸时围猎所用的围场。修建柳条边,能够防止中原汉族人和朝鲜族人进入东北采摘这些野生物种。
3、满清贵族入关中原后,非常不自信,害怕中原待不住。一旦待不下去了,再回东北老家。所以他们修建这座土长城,主要目的是防止蒙古族入侵东北腹地,抢了他们的老家。

柳条边
但是,修建这座土长城的过程中,浪费了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周边百姓带来了很多痛苦。
比如说,他们在修建这座土长城的时候,从中原地区押解过来了大量的罪犯,支边建城。吃的、喝的、用的、包括修建柳条边需要的物料,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一步步拖垮了这个庞然大兽。
更主要的是,修建柳条边,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资料显示,出入边门的,都要交税,少则200文,多则400文。再如,周边村民去开原贸易,原来的直线距离很近。但是,柳条边修完后,要多走二三百公里,绕到边门,才可以进入边内,之后才能进入开原城内。
柳条边修建完后,边内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少,给了一直觊觎东北土地的俄国机会。

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土地示意图
1689年,沙俄向南侵占清朝东北,康熙多次派兵打败沙俄,但沙俄不久后又卷土重来,于是清朝为了尽快解决边境问题,与沙俄签讨《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到海边的黑龙江流域、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都属于中国,而外兴安岭以北、贝加尔湖以东的土地属于沙俄。
这些土地非常肥沃,原本属于中国,如今却属于沙俄。但是,沙俄对此还不死心。
1849年,沙俄入侵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趋英法联军侵犯中国之机,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占领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把乌苏里江以东列为中俄共管之地。
1860年,在沙俄的诱逼下,清朝与它签订丧权辱国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沙俄,其中,包括了具有重大战略位置的海参崴。
资料显示,沙俄趁着东北空虚,侵占了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些土地有多大呢?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新疆的面积非常大,占了中国差不多六分之一的土地。但是,新疆仅仅为166万平方公里,东北丢的土地比新疆的面积少不了多少!
提到这些,很多人都很痛心。
如果……
如果……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的车辆终将会向前。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清朝的这种做法,失去了人心,以至于晚清时期,出现多起农民军起义,抵抗清朝的乱作为。【作者:每日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