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忍辱多力

文/星云大师

图/ 取自网路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
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四十二章经》
一、忍力最大
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所以,《罗云忍辱经》说:「忍之为明,逾于日月。龙象之力,可谓盛猛,比之于忍,万万不如一。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其招忧,以致灾患;忍之为宝,终始获安。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又《法句经》说:「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二、忍的真义
忍辱,是对无端横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而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因此,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忍是一种认知、承担、处理、认同、负责、牺牲、定力。忍是一种大勇、大无畏、大智慧。经典中关于忍辱的阐释很多,例如《贤劫经》所载,就有一百种之多。 《优婆塞戒经》说:「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作能作,名出世忍。」简单的说,忍有四种真义:
1.遭恶骂时默而不报:以沉默折服恶口。
2.遇打击时心能平静:以心平气和赢千秋事业。
3.受嫉恨时以慈对待:以慈悲心消弭怀恨嫉妒。
4.有毁谤时感念其德:以感念恩德彰显道德涵养。

图/ 取自网路
三、忍辱的方法
据《瑜伽师地论》载,忍辱含不忿怒、不结怨、心不怀恶意等三种行相。在佛法中的忍,是很高的菩萨道。如寒山大师说:「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佛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所以,我们要想为未来的佛教、未来的众生担当重任,就要先学忍耐。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那么,要如何忍呢?
忍,不要用力,要用力去忍的忍,是不会长久的。有力者,「先忍之于口」,不在语言上和人计较;「再忍之于面」,脸上没有不悦的表情;「后忍之于心」,以慈悲心、平等心包容怨恨、差别。所以,忍辱者能增长其力,养成平等互融之心境。
四、忍辱的功用
1.忍辱能息怨:《出曜经》说:「不可怨以怨,终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来法。」人能于横辱之来,全以慈愍行之,不为所动,恶自息灭,如火燃虚空,薪尽火息,虚空不坏,是故忍辱者能感化一切恶人。据《贤愚经‧羼提波梨品》载,过去久远劫时,印度波罗奈国迦梨王在位,有仙人羼提波梨居住山林,修忍辱行。王因女色故,截断仙人手足、耳鼻等,仙人忍之,并悲悯发愿成佛后先度王等,王遂忏悔而供养之。因此,「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2.惟忍辱可怙:世间上,「忍」是众生唯一的依怙。 《罗云忍辱经》说:「世无所怙,惟忍可恃。忍为安宅,灾怪不生;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忍者之志,何愿不获!」

图/取自网路
3.忍辱得众善:忍辱是一种阴德,可以增长福报。 《大集经‧月藏分》载,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忍能显众生,忍能作亲友,忍增美名誉,忍为世所爱,忍得富自在,忍能具端正,忍能得威力,忍照于世间,忍得诸欲乐,忍能成工巧,忍力降伏怨,及以除忧恼,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属,忍招诸胜报,忍能趣善道,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忍能息诸怨,不害于众生,忍能离偷盗,忍能舍淫欲,忍能止妄语,两舌绮恶言,忍能除贪瞋,及离邪见意,忍力成施戒,精进及禅那,般若波罗蜜,能满此六度。
4.忍是菩提因:忍辱不只可以培养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门。 《罗云忍辱经》说:「吾今得佛,诸天所宗,独步三界,忍力所致。」又《优婆塞戒经》说:「我身若被截斫分离,不应生瞋,应当深观往业因缘,当修慈悲,怜愍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辱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
忍辱有如是功德,故《四十二章经》云:「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摘自《星云大师全集68‧佛教丛书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