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人喜欢你的捷径:学会肤浅

十点读书
4天前

著名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我唯一的智慧,就是不让别人觉得我有智慧。

虽然被外界誉为“投资天才”,但芒格在公开场合,总是表现得非常接地气。

他从不在与人交流时,说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

即便解释复杂的金融概念,他也不会故弄玄虚,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

有时,他还会讲些幽默段子,逗得人捧腹大笑。

正因如此,他赢得了很多事业伙伴和合作机会,每年的股东大会,更是座无虚席。

越有智慧的人,越不会在旁人面前卖弄才学。

因为在他们眼里,显摆没有意义,真正的实力,也不是靠装腔作势来彰显的。

放低身段,才能拉近关系;

亲和待人,才能赢得好感。

让所有人喜欢你的捷径,就是学会“肤浅”。

最近重温热播剧《北上》,有一个叫邵秉义的作家,让我印象深刻。

邵秉义平日在文化馆上班,常常自诩知识分子,动不动就在旁人面前掉书袋。

有一次,因为文章终审没通过,他找领导提出质疑。

当着领导的面,他又是引经据典,又是大谈情怀,力证自己的文章很有价值。

结果领导烦不胜烦,随便找个理由打发了他。

邵秉义悒悒不乐,回家发牢骚,埋怨领导没眼光。

儿子安慰他,不是他学术水平不行,而是他写作题材太老,所以没有市场。

邵秉义便问儿子,读者对什么题材感兴趣。

儿子认真分析道,时下流行盗墓和悬疑题材,如果他来写,肯定大受欢迎。

邵秉义却狠狠扇了儿子一耳光,破口大骂道:

我是一个文人,有风骨和气节,我能写那些下三滥的东西吗?

儿子觉得邵秉义不可理喻,从此渐渐疏远了他。

见过很多人,就像现实版的邵秉义,总爱在人前故作高深,彰显自身的与众不同。

或许在他们看来,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学识、地位,能够得到更多敬佩。

殊不知,架子端得越高,给人的印象分就越低。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得好: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任何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举止背后,都有一种亟需隐藏的自卑感存在。

一个人越喜欢显摆什么,内心就越匮乏什么。

时时都要彰显才能,事事都要压人一头,不仅遭人反感,还会暴露出自己的浅薄。

做学问不是为了自恃清高,而是为了认清自己的渺小。

若总是沉溺于光环之中,沾沾自喜地营造优越感,只会适得其反,惹人厌烦。

听说过一个“瑕不掩瑜效应”:

意思是,对于有实力的人来说,有时犯些无伤大雅的错误,反而能够提升自身的魅力。

与人相处也是一样的,不怕你降低身段,就怕你故作姿态。

真正高情商的人,即便胸有丘壑,也不会以上位者姿态,对待他人。

听过建筑大师王澍的故事。

王澍留美归来时,曾承接过一个改造旧楼的项目。

刚开始,他和同事交流的时候,总爱强调:

这个问题在美国是这样解决的,你们做得不对。

同事听完他的话,都纷纷缄口不言,给王澍一个人滔滔不绝发表意见。

最初,王澍还很享受自我表达的过程。

可后来他渐渐发现,同事们都不待见他,只要有他在的场合,氛围都会迅速冷却下来。

直到有次外出考察,见到形形色色的建筑风格,王澍才顿悟:

世界是多样的,我只是多样化的其中一样。

在这之后,王澍开始关注周围人的意见。

每当遇到分歧,他都会耐心倾听,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出自己的建议。

有人称赞他想法绝妙,是不可多得的建筑天才,他也只是摆摆手,说自己是“造房子的”。

渐渐地,越来越多人愿意与王澍合作,原本陷入僵局的项目,也顺利推进了下去。

很多时候,放低姿态的真诚,才是人际关系的金钥匙。

毕竟,没有人喜欢在沟通时,被人强压一头,也没有人愿意被人以“我比你懂”的姿态来指点。

想要赢得好人缘,就没必要在别人面前,把自己懂的东西都展现出来。

要知道,降维沟通,并不会折损形象,夸夸其谈,才惹人讨厌。

与人交往,接地气一些,有同理心一些,才是收获他人喜爱的关键。

近年来,很多文化名人都在网上悄然走红。

他们之所以备受喜爱,不仅是因为著作颇丰,更因为在大众面前,展现出了接地气的一面。

比如余华,常常自我调侃“潦草小狗”,直言当年辞职写作,是因为不想上班;

有人问他:你的语言为什么那么简洁?

余华说: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

还有李娟,自称“拖稿李天王”“社恐兼人来疯”;

读者问她为什么写非虚构文学,李娟回答:我不会写虚构。

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一丝的自矜,有的只是淡淡的松弛感,和对自我的全然接纳。

所谓大师,大抵如此。

他们实力出众,却没有身份感;胸怀锦绣,却没有傲慢心。

他们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当成普罗大众的一员,所以也能赢得大家的支持和喜爱。

想起曾因为一份简历,走红网络的南开大学教授胡金牛。

和很多高大上的专家简历不同,他的简历,堪称画风清奇:

明明去过很多著名院校做学术访问,他却解释原因是“主要当时找不到工作”;

明明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过40多篇SCI论文,却自嘲自己研究的是夕阳学科,部分期刊也是“水刊”;

明明担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却说自己能力平平,“承蒙前辈大佬的支持”。

不仅如此,胡教授写的招生要求,也让人忍俊不禁:

本人双子座,性格多变,所以请心理承受度低的同学不要联系我;

本人智商有限,请太聪明的同学不要联系我……

虽然是名校教授,但胡教授却把简历写得十分实在,一点不“装”。

也正因如此,他成了学校里人气最高的教授。

越有本事的人,越不把自己当回事。

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是装不来的。

想要得到尊重,靠的不是摆谱,而是设身处地的平视与共情。

放下优越感,才能消解距离感。

懂得藏锋守拙,保持谦卑,是与人相处舒服的关键。

作家拉罗什福科说过一句扎心的话:

伪饰做作是卑微灵魂的特征,他们想以此遮盖一个缺陷,却难免暴露出另一个缺陷。

很多故作姿态的人,之所以惹人反感,不是因为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是他们没有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

殊不知,装腔作势,反而显得底气不足;

卖弄学问,往往会暴露心虚。

一个人是否得人心,和外在的矫饰无关,和内在的底蕴有关。

真诚不做作的,即便自我解嘲,也别有一番魅力;

刻意表现的,即便附庸风雅,也难免落入俗套。

世间套路千千万,真正能打动人的,往往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坦率和真诚。

当你不端架子、不耍派头,大大方方以真性情示人,好的人缘,自会不期而至。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