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推理吧》:如何才能在这栋疑云密布的公寓里活下来?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2022-06-04

现在,很多人喜欢推理,不管是《大唐狄公案》还是《神探夏洛克》,早已烂熟于心。

但此时此刻,假如有疑点重重的事件发生在你家公寓。

你能像名侦探那样,一眼看出端倪吗?

你怎么看?

巧了!最近腾讯视频制作的综艺《开始推理吧》,就打造了一座神秘的11号公寓。

这座公寓墙体斑驳,造型怪异,像艘幽灵船一般停靠在海边。公寓里有着幽暗的走廊,寂静的窗格。据说还有住户听到过诡异的猫叫。

很显然,这公寓中,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神秘的11号公寓

现在,桃就邀请你“入住”11号公寓,试炼下大家的推理能力。

“隔壁那位!你到底有完没完!”

公寓微信群中,一场线上争吵一触即发。你的某个邻居正不断@一位房客。

“昨晚你怎么搞的!凌晨三点还在家蹦迪?”

然而,被@的房客,在沉默了一会儿后,却振振有词:

“抱歉,昨天三点我在忙着加班,安静得很呢,希望你别诬陷别人。”

紧接着,他还发了一张照片自证清白:

“呐,这是我女朋友昨晚随手拍的照片,巧了,当时正是凌晨三点,你自己看!”

此时,抱怨扰民的人陷入了沉默,但你却发现,微信群里有人撒谎。

这天,你刚刚走出房间门,却发现楼道里围了四五位街坊。

公寓内没监控,人员又复杂,想必丢东西的“无头案”又发生了。

果然,A先生就丢了快递。他在网上买的手机包裹,被快递员错放到了B先生家门口。待A先生搞清原委,却没在B宅处找到快递,遂敲开了B先生家的门。

然而,B先生出门后一言不发,还拿起手机,通过打字告知A,自己突发性耳聋,听不到声音,更不知道快递的去向。

楼里的街坊看到这一幕,便开始和稀泥。

但此时你心生一计,向A先生轻声耳语。

A先生听了你的建议,只说了一句话,就让B先生露出了马脚。

这天晚上,你的舍友找你小叙。这位老好人向你抱怨。最近,有个同事总是假装跑业务,背地里躺在家偷懒,然后把工作的锅甩给自己。

舍友不想当大冤种,却苦于没有证据。就在这时,这同事阴阳怪气的信息接踵而至。

舍友非常无奈,他把这段对话展示给你看,又耸了耸肩,对你说:

“唉,现在帮这小子做PPT,估计得干到后半夜了……”

这时,你看了看舍友的手机,突然发现了推理的突破口。

眼看三个谜题结束,有朋友可能要问了。

“这11号公寓,到底神秘在哪儿呢?《开始推理吧》是不是就是一帮嘉宾,聚在一起玩推理游戏啊?”

桃却发现11号公寓,可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因为这座公寓,其实是个“有故事”的沉浸式剧情空间。

很快,这里将会有新的房客入住。更加离奇、紧张的怪事也会接连发生。大家需要对环境和线索充分判断,才能一点点接近真相,破解公寓隐藏的谜团。

如果放眼全局,《开始推理吧》的内核是推理,但故事却是以单元剧的形式呈现。

节目的背后,更是有20万字的案件剧本,100位有故事的人物形象,以及10个独立单元故事。当我们置身于11号公寓中,会发现整个节目是一个完整且缜密的框架。

环环相扣的解谜推理近在眼前,独立成章的案件故事,又像一部完整的单元剧。

穿过《开始推理吧》的层层迷雾,桃也发现,这档节目在综艺效果和故事剧情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结合点。

传统的综艺,往往有这样的特点:为了让观众捕捉到贴近真实的节目效果,会重临场表现,而轻剧情。

但《开始推理吧》却另辟蹊径,它大胆地用20万字的剧本、100位有故事的人物、10个独立单元故事在“综艺”和“故事”间找到了一条桥梁,营造出了单元剧的观感。

此话怎讲?桃来给大家分析下。

学者郭光韵指出:悬疑推理类单元剧的特定模式,在于人物、结构和情节设置。很显然,《开始推理吧》就同时满足这三个重要要素。

我们先说人物。在单元剧中,人物有“贯穿人物”和“单元人物”之分。

比如《X档案》中,调查真相的穆德是贯穿人物,服务于故事主线。突然闯入剧情的“变形狼人”,就属于“单元人物”,负责在某一节点推动剧情、制造悬念的作用。

两类人物的配合,故事情节就会更丰富。

这样的人物设置,在《开始推理吧》当中也很明显。节目开头,故事就用“群像展览”的方式,交代了主要的人物。

他们都是11号公寓新入住的房客。但这些人性格各异,职业也大不相同。更有悬念的是,我们对这些主要人物的深层信息,也知之甚少。

面馆老板,白三碗。

著名的推理小说家,郭包佑。

巧克力大师,周可可。

待房客入住后,“单元人物”就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在第一案中,神秘的红衣女孩侦侦出现,牵出了一系列紧张刺激的剧情。在看房过程中,房客们和侦侦打了个照面,大家侧面了解,这是八楼剧院的主人。

可没想到,穿着红色卫衣的人坠楼,天花板滴血的突发事件接踵而至,这让人不得不开始审视侦侦身上的隐藏要素。

在“贯穿人物”和“单元人物”的共同推动下,故事剧情开始缜密地推进。

由此,《开始推理吧》的另一大特色也开始凸显,这便是单元剧中的结构设置。

单元剧的结构,往往类似糖葫芦:一条完整主线,贯穿多个独立成章的故事。如果这样说不够直观,大家可以回忆下《重案六组》。在一部中,每个单元是双案并行的故事,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大曾追查胡刚之死。

总结而言,就是人物固定,故事崭新。这样的好处是,观众不管是看单集还是看完全剧,都能获得新鲜感。

回到《开始推理吧》,节目中10个独立单元的故事,就具备这样的巧思。

故事的第一案“真假爱情”就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故事。

七层的周可可午睡时,天花板突然渗出鲜血。众人循迹到八层的侦侦剧院时,发现上午看到的红衣女侦侦早已倒在血泊之中。

经过一系列推理,众人终于推测出了自己认为的凶手。

但是!

作为独立单元的故事到此结束,这一集的情节设置却为主线留下了悬念。

坠楼事件发生后,管理员们的口径却出奇地反常。

紧接着,公寓的电子屏幕上出现了瘆人的警告和神秘符号。

这是否说明,所有人都会遇害?公寓的管理者们,是不是在刻意隐瞒秘密?

然而,这两个疑点在本集中都没有得到解答。

此时,桃只想用8个字,来总结情节设置的亮点:

接着看就完事儿了

聊完了故事,桃再来说说《开始推理吧》的质感。

刚刚说到,《开始推理吧》在综艺效果和故事剧情中,找到了巧妙的结合点。

结合质感来说,《开始推理吧》也在让综艺和单元剧优势互补,达到1+1>2的效果。

首先,我们先来梳理下“场景与人物”的关系对故事质感的影响。

在许多传统单元剧中,人物是高的,是主要的;场景是低的,是服务于人和事的。就像《X档案》中,场景的呈现和变化,需要配合穆德的调查。它可以是办公室、也可以是民宅、沙漠、实验室。

总之,场景是陪衬。它是实物搭建,还是CG制作,都不会对故事产生影响。

但是,《开始推理吧》却从故事开篇,就明晰了一点:

人物和场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神秘的11号公寓,由节目组用时近百天打造。它不仅是场景,更是剧情场景。

11号公寓足有2万平米,场景设计用了1000张图纸

在房客看房的过程中,节目就通过类似“逛鬼屋”的手法,带观众了解公寓的设施、房间。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公寓的真实感就已经被立了起来。

“逛鬼屋”是温子仁导演在恐怖片《招魂》的表现手法,意在引导观众直击场景画面

紧接着,坠楼事件发生,公寓楼下、房间、侦侦剧院等多个场景,被房客逐一搜查。观众会发现,《开始推理吧》的故事,不仅在“人物”身上,11号公寓本身就有故事。

一方面,公寓的设施,如“侦侦剧院”,会牵出重要人物。另一方面人物也能运用公寓独特的场景,让谜案直逼观众面前。

所以,在人物和环境的相辅相成下,层次更丰富的剧情和体验感就呼之欲出了。

节目充分运用侦侦剧院这一场景,让剧情更加丰富

而说到体验,《开始推理吧》也在通过演员和角色之间界限的把控。给观众带来突如其来的惊喜。

试想下,我们看综艺的时候,着眼点是嘉宾而非角色。就像孙红雷上综艺,观众很难联想到他会突然掏出杆枪。

同样,大家在看单元剧的时候,聚焦的是剧中的角色。就像大曾在《重案六组》里出现,很少有人会在意,大曾的演员演过精神病人。

但是,当综艺和单元剧的特色叠加在一起,一种奇妙的化合反应就呼之欲出了。

观众们极有可能会分不清演员和角色,从而产生“熟悉又陌生”的观感。

譬如11号公寓的腾中介,由沈腾饰演。他只要一笑,观众就会下意识想到沈腾身上的幽默细胞,认为他绝对是来搞笑的。

但随着节目深入,观众“知根知底”的腾中介,却做出了种种可疑的表现。

这时候,观众们可能又会在“演员”和“角色”之间拉锯,产生自我怀疑:腾中介是否在扮猪吃老虎?

这样的编排,无疑正在让综艺和悬疑剧之间的屏障消弭。

如果我们的视野再扩大一些,就会发现《开始推理吧》也充分吸纳了游戏的特色。

在游戏领域,多结局常常是游玩卖点。因为玩家们需要充分判断信息、完成任务,才能打出完美的结局。

譬如《新绝代双骄II》中,就有多个结局

这样的设定,也在考验着11号公寓的房客。

故事中每个单元案件里,都会出现关键人物和任务信息,公寓推理团需要仔细斟酌。

他们每一次的推理结果,都会影响主线最后的结局。

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甚至让桃产生了一种错愕感。因为我明明看的是综艺,却在不知不觉间,收获了综艺、单元剧、游戏、沉浸式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多重体验。

透过这些巧思,桃也看到了综艺节目更多的可能。

当下,是个细分的时代,许多节目都在追求细分、追求专而精。但与此同时,也有迷失者背道而驰。

细分的最终目的,本是做出更精良的节目。但背道而驰者,却在着眼于细分本身,仿佛越细分,观众越爱买账。最后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脚下的立足之地越来越少。沦为了和观众隔绝的孤岛。

细分之下与观众隔绝的孤岛

然而,《开始推理吧》却在专、精方面,给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探案推理,是专而精的细分。但在呈现形式上,《开始推理吧》却没有画地为牢,反而将其他门类的优势“为我所用”,用巧思和创意,将优势有机结合了起来。

作为观众,我们的需求,也好比在看单元剧:千篇一律的故事让人生厌,只有不断出现的新故事、新尝试、新创意,才能让我们真的心驰神往。

所以,相信此刻你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11号公寓一探究竟了。

但一个关键的问题,却摆在眼前。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