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通知:课后延时服务收费标准出炉!60分钟1.8元!全体中小学生家长炸锅了……

文 / 教师君
从2021年秋季起,中小学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
其目的就是减负,减轻家长因为下班时间与放学时间冲突造成的困扰。
这无疑是“双职工”家庭的福音。
但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落实,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家长们开始不满了,纷纷呐喊:取消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服务”
收费不合理?
前段时间,山东一所小学给家长发了一封关于课后延时服务的信。

信中提到,学校自2023年2月13日起全面启动延时服务原则。
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服务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后的一个小时,收费标准是每天每小时1.8元,按月收费;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想要参加课后服务,可向学校提供证明材料可以免费。

按理来说,60分钟收费1.8元,一个月下来才36元,这个费用真的是很便宜了。
但即便是收费如此低的课后延时服务,不少家长还是不乐意。
有的家长嫌60分钟收费1.8元太贵了,应该降到1元。

也有的家长表示,延时服务就是给学校老师谋福利。

甚至还有家长愤怒道:这是变相敲诈。

其实,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收费,早就有意见了。
去年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其中对课后服务等服务性收费作出三条管理要求:

该《制度》旨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本是好事,然而家长不满了。
学生减负+课后延时服务费=给学校增加收入+学生没减负+增加家长支出。

家长认为:
九年义务教育本就是免费的,老师照看学生本是职业,现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凭什么还要收费?这与集体收费“补课”有什么区别?
尤其是从最开始说可能免费到收费,这让家长无法接受。

“课后延时服务”
如今变了味?
眼看着课后延时服务,已经实施两年,结果却不往好的方向发展,呼吁取消的人是越来越多。
为什么“课后延迟服务”不受家长欢迎?
首先是收费问题,难免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收费手段,从而感到很反感。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这些原因:
一、自愿成“强迫参加”
根据相关文件,课后延时服务是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也就是说,家长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参加。
但有家长反馈说,自家孩子所在学校说是自愿选择但实际上不允许你自愿。
除特殊情况外,要求孩子都要参加课后延时服务。

二、老师利用课后延时讲课
根据相关文件,禁止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来进行补课或者是讲授新课。
但根据家长的反馈,很多学校都存在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讲课的情况。
而不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孩子,会不会跟不上进度从而影响学习?
这在家长看来,是一种不公平对待。

三、家长担心孩子压力更大
本来上了一天课,孩子已经很疲惫了,参加课后延时服务,还要再坚持坐够两个小时,孩子又饿又困。
甚至在这两个小时里,孩子们被迫“内卷”起来,听老师讲课、布置作业。
回家后还要写作业,这样一来孩子只会更累,很有可能出现厌学情绪。

从家长的反馈中就可以看出,课后延时服务这个政策有不少弊端。
家长呼吁取消的背后,隐藏着课后延时服务急需解决的难题。

“课后延时服务”
教师有苦难言!
家长总觉得,课外延时服务就是变相收费的借口,就是变相给老师涨工资。
殊不知,大多数老师也并不愿意参加课后延时服务。
一方面,学校收取的延迟费只有少部分能到老师们的手中。
大部分都由学校进行二次分配,其中一块为教学日常维护费用,另一块为管理费。
当然了,每个学校对于分配的方式方法并不完全相同。
但不管怎样,一线教师参加课后延时服务,每个月的薪水相比之前并没多多少。

另一方面,课后延时服务加重教师的负担。
要知道,老师除了日常教学任务,还有各种非教学任务。
如:家访工作、扶贫工作、迎检工作、志愿服务任务、大大小小的会议……
一天到晚本就忙个不停,又迎来了“课后延时服务”任务,这势必加大了老师们的工作量,加紧了老师们的工作节奏。
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身边有一教师朋友,她教小学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
她说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后,每天长达10个小时的工作量,这让她疲于应付,不堪重负。
不仅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还影响了身体健康。
而且,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顾及到。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课,弄不好老师还会违规、被投诉举报。

课后延时服务,教师们心头说不出的苦,甚至有的教师谈起课后延时服务,都有恐惧症了。
教师的疲惫、恐惧,消磨了教育热情,这难道对教书育人没有影响吗?

“课后延时服务”
到底应不应该存在?
近日,网上有一个话题:课后延时服务该不该取消?

有支持取消的,也有反对取消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可否认,课后延时服务政策的推出,确实有很多弊端。
但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有利有弊,从整体上来看,课后延时服务也是利大于弊。

目前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也不见得都没有解决的办法。
其实说到底,课后延时服务的关键就两点:
一是做到让家长满意;二是解决老师遇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关键点,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开始行动。
此前,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对于课后延时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上海市教委也发布了课后服务指南:

不少地区更是推进落实了“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
安徽省积极探索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保障教师的休息时间。

浙江宁波市教育局出台《关于深化“双减”工作 加强教师关心关爱的指导意见》,就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合理均衡配置师资、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等九大方面提出具体意见。

教育部给老师解绑,原则上不安排教育教学之外的工作。

可以看得出,相关部门对此也是很重视的,也在不断地对该政策进行完善,以及建立更完善的教师保障制度。
期待改进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教师后顾之忧。
最后也希望家长能够理解老师,不要将老师推上了道德的制高点进行审判。
为了孩子,请善待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