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4里,多了颗中国芯片?
众所周知,苹果对元器件供应商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在选用供应商之前,都会进行长期的评估,考察的维度通常包括元件的性能、质量、良品率、产能等等。足够“挑剔”的眼光,为苹果产品的综合体验上了一道保障。
而落到芯片这样关乎整体表现的核心元器件上,苹果的选择更是慎之又慎。这片领域,长期以来也缺少一个中国厂商的名字。但从今年开始,情况就不再一样了。
iPhone 里的首个国产存储芯片
中国台湾的电子时报(DigiTimes)援引供应链消息报道称,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YMTC)今年正式打入 iPhone 闪存供应链,预计 5 月开始铺货,有望为今年下半年的 iPhone 14 系列供货。
这是苹果手机里第一次出现中国厂商的闪存芯片。iPhone 的闪存供应商,无一不是领域里的佼佼者,比如三星,比如美光、SK 海力士、铠侠(原东芝存储)。
海通国际证券分析师 Jeff Pu 预计,长江存储将为 iPhone SE 提供约 5% 的存储芯片,为iPhone 14 提供 3-5% 的存储芯片。
根据业界消息,长江存储送样供苹果验证,至少已有半年以上。半年的考核过程,足见苹果要求之高,也可以看出长江存储在提升产品表现的努力。
而从苹果的角度来说,此举也是对供应商多样化策略的贯彻,有助于应对供应链风险,尤其是在闪存这种对生产风险、供需关系极为敏感的行业。停电、污染、供应紧张等,都可能导致闪存涨价,关注电脑装机的小伙伴可能对此深有体会。
比如今年 2 月,西数、铠侠就因为闪存工厂遭污染,工厂停产、大量晶圆报废,导致的结果是毫无悬念的:涨价!而且因为西数的涨价,美光也跟着宣布提价。苹果多一个品牌选择,就能多抵消一些部分供应风险。
这一小步,从无到有
长江存储填补的,不仅仅是中国厂商在 iPhone 存储芯片上的空白,更是整个中国闪存领域的空白。
长江存储脱胎于武汉新芯,是国家认定的首批重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2006 年,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武汉东湖开发区共同投资 100 多亿元人民币,成立了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公司。武汉新芯的第一个大客户是飞索半导体,后者由 AMD 与富士通的闪存部门合并而来。武汉新芯与飞索半导体开始共同研发 3D NAND 闪存技术,并为其代工闪存芯片。
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武汉新芯起步艰难,技术水平停留在 65nm 阶段,而这时的 NAND 闪存龙头三星,主力产品已经来到了更精密的 42nm 和 51nm 制程,并逐步向 32nm 推进。除了制程落后,武汉新芯的产能也并不理想,仅可勉强维持生存。
2008 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最大客户之飞索半导体业绩一路下滑。飞索订单锐减,武汉新芯处境困难,几乎走到绝路,被迫寻求出售。武汉新芯的潜在合资对象,包括美光、台积电、豪威等行业巨头。
这时国内业界一致呼吁,保住武汉新芯,保住中国大陆存储器公司的“独苗”。最终,武汉市政府决定放弃合资,咬牙坚持。
在此期间,国家提高了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认识。2011 年国发委 4 号文件出台,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据报道,湖北省、武汉市领导曾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会议,终于达成一致,湖北武汉在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中,理应扛起存储芯片的大旗。
两年后,武汉新芯迎来命运转机。2014 年 6 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公布,同年 9 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总投资规模 1387 亿元,覆盖产业链上游至下游各个环节,推动中国先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2016 年,国家基金推动下,紫光国芯与武汉新芯合并,正式成立长江存储。
接下来,长江存储迈出了几个大步:2017 年 10 月,设计制造了中国首款 3D NAND 闪存,次年第三季度量产;2019 年 9 月,搭载自研 Xtacking 架构 64 层 3D NAND 闪存实现量产;2020 年 4 月,128 层 NAND 芯片试产成功,次年 7 月量产。
用长江存储 CEO 杨士宁的话来说,这三年,走完了国际大厂六年的路。
期间还有一个不小的里程碑。2020 年第三季度,长江存储拿下全球原厂 NAND 闪存市场 1% 的份额。虽然只有 1%,但足够让长江存储打进市场前十,位列第七,前六位分别是三星、铠侠、西数、美光、SK 海力士和英特尔。
长江存储不仅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从技术、专利等多角度填补了国产存储芯片的空白。长江存储的技术都来自于自主研发与积累,没有专利问题,技术层面足够硬气。
正因为高度的自主性,华为在被制裁的时间里,也能用上长江存储的存储芯片。华为 2020 年的旗舰 Mate 40 系列手机,就使用了长江存储的 64 层 3D NAND 闪存。
结语
一直以来,iPhone 的供应链中从来不缺中国厂商的身影,曝光的消息显示,2020 年的 200 家苹果供应链中,中国厂商占到 114 家,相当于半壁江山。
然而发人深省的是,中国厂商,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厂商,主要供应电池、外壳、镜头、线材、天线、PCB 板等等元器件,价格相对较低,总共可能只占物料成本的 30%。iPhone 的核心部件,尤其是涉及芯片的部分,中国厂商几乎不见踪影。恰恰是这部分,占据的成本高达 70%。
看看 iFixit 的 iPhone 13 Pro 芯片示意图:SK 海力士的内存、思佳(Skyworks)的前端、意法半导体和德仪的电源 IC、村田的射频开关、铠侠的闪存......唯一有中国厂商身影的地方,或许就是环旭(USI)负责的超宽带和 WiFi/蓝牙模块,其母公司是中国台湾的日月光。
iPhone 13 Pro 芯片示意图(部分)
因此,打入苹果供应链的长江存储,虽然只是踏出了一小步,但对于谋求芯片技术自主的中国内地产业,却是一次从无到有的飞跃。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长江存储在苹果供应链、在整个闪存产品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是少数,距离掌握行业前列的几家巨头差距不小。长江存储的一小步,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而未来要掌握核心技术,跻身行业前列,无论是长江存储还是整个中国芯片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