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文明古老而辉煌的雕塑历史
公元前一世纪的雕塑让今人见证了拉奥孔父子被巨蟒夺去生命的一幕,只有古典时代的造像艺术才能让我们领略人在垂死挣扎时的宿命感。人们为什么在聊起雕塑时言必称希腊呢?这就要从地中海文明古老而辉煌的雕塑历史讲起了……
▲ [德] 卡尔·理查德·莱普修斯《埃及孟菲斯废墟》,1849-1859年
树从根脚起,水打源处流。众所周知, 希腊的圆雕艺术受一水之隔的埃及影响甚巨。古埃及人的雕刻艺术滥觞极早,公元前2600年随着金字塔和神庙等一系列大型建筑的兴建,各种与王权及神权相关的装饰性或纪念性雕像艺术也成熟起来。雕刻的对象鲜少触及平民阶层,法老和贵胄才是雕刻家们为之服务的恩主。
▲ [古埃及] 《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跪像》,约公元前1400年,斑岩雕塑
意大利都灵 埃及博物馆藏
法老们相信,自己的雕像越大,就越能显示权威。最喜欢为自己塑巨像的法老当属 拉美西斯二世(前1303-前1213)—— 一位好大喜功的埃及乾隆爷。
▲ 1880年代照片记录下拉美西斯二世巨像刚出土时的样子
这种大型雕像通常都是用砂岩加工而成,中小型雕塑的材料则种类繁多,诸如:彩绘木材、石灰石、雪花石、斑岩、玄武岩、石英岩、闪长岩、粘土、片岩、陶瓷、青铜等等。而最精美的小型雕像会采用斜长岩和片麻岩为基底材质,它们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着深蓝色的神秘光芒,再镶嵌上一双水晶眼睛,神庙中烛火下猝然临之,恍然觉得法老永生在世,让人不禁想跪下给磕一个……
▲ [古埃及] 《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巨像》(局部),公元前13世纪,花岗岩雕塑
埃及孟菲斯博物馆藏
斑岩、花岗岩、闪长岩之类的硬质石材很难用工具雕刻,而软质材料又禁不起凿子的猛烈敲击。所以,当时的埃及雕像一般都是在对这些材质进行简单雕琢后,再通过仔细打磨而成的。 费时耗力的抛光法决定了古埃及人像往往采取相对呆板的正面像造型,而后来的古希腊雕像却因使用了大理石这种易加工的新材质而获得更丰富的表现力。
▲ 卡拉拉大理石采石场
基克拉迪群岛位于希腊东南方的爱琴海中,那里的人们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开始把白色大理石用于雕塑了。大理石因产地不同其品质也各有千秋:不透明的纳克索斯大理石具有一种粗晶结构;帕洛斯大理石白中闪灰,且颗粒感较强;雅典人喜欢用彭特利库斯山出产的大理石,它们或淡灰,或淡黄;而后来的罗马人则从托斯卡纳西北部的阿普安阿尔卑斯山里开采出洁白的 卡拉拉大理石,这是上古时期最著名的雕像石材,十三世纪后再次受到文艺复兴雕刻家的热捧。
▲ 卡拉拉大理石
古希腊人巧妙地利用了白色大理石硬度适中的特性,扭转了已盛行两千余年(公元前2600-公元前600年)的埃及雕塑僵化呆板的风格,开创出惟妙惟肖又不失精神内涵的古典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