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摄影入门必读 第1057讲?

津门网
2020-02-13

1、认识摄影

简单说法,摄影就是使用有拍照功能的工具拍下一张影像;

高级说法,摄影是通过相机表达作者对所看到画面的印象和情绪;

摄影:按下快门——获得图片——图片传达作者的意图——分享。

摄影的分类及特点

常见摄影:风光、人文、人像、人体、建筑、微距、野生动物、新闻纪实、舞台、运动、lomo、生活记录

摄影三层次

从自娱自乐到糖水片

自娱自乐——新鲜感、封闭

糖水片——视觉舒适、心理平淡(无哲学思考)

糖水片标准:

a)曝光准确;b)构图符合审美;c)灰度、色彩运用得当

表达自我,传递内心

摄影基础扎实;

有思想性——内涵和风格;

引起共鸣——精神交流;

艺术升华

艺术——精神层面文化活动;

品味——艺术也许孤独,非大众化;

唯美、责任感——社会效应;

摄影大师。

浅谈摄影人的素养

热爱摄影:专注、投入——痴迷

观察力培养:敏锐、细腻——思考

专业精神和精品意识:让作品更完美更有穿透力

不做器材派:更专注摄影本身,器材为摄影服务

2、认识传统的胶片摄影

成像原理

原理——小孔成像

焦距变长

焦距变短

照相机的结构

照相机由镜头和机身以及感光体组成,有的镜头和机身可以拆开,有的不能

尼康 F3

照相机的工作示意图

曝光、光圈和快门

曝光——感光成像过程

曝光准确——照片不过亮不过暗(过曝和欠曝)

欠曝

正常

过曝

曝光准确——最基本要求之一

光圈 —— 镜头上的遮光片

功能:控制光线量

光圈 f 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完整的光圈系列值: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光圈F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 ,所需曝光时间短

光圈F值越大——表示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小, 所需曝光时间长

快门——阻挡光线到达胶片的装置(关闭倒计时器)

快门速度越快,影像就越清晰

手持安全快门速度 —— 焦距的倒数,如50mm——1/50秒, 建议更高

快门时滞时间 —— 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到快门打开的时间

对焦和测光

焦点:光线经折射或反射后的交点。一般指主焦点。焦点上的物体最清晰;对准焦点的过程叫做对焦。

分类:手动对焦、自动对焦、多重对焦

对焦准确——最基本要求之一

测光

为什么要测光? —— 获得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值

测光表

自动测光 —— TTL测光系统( Through The Lens )

测光模式 —— 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

如何测光?—— 对焦点测光

感光度和颗粒

感光度——即ISO, 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越高,所需要的光线量越少,所需曝光时间短——获得更高快门速度

ISO 50、 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 …

颗粒——画面噪点、不细腻

传统相机分类

按画幅分:

画幅——相机所使用胶片的尺寸。画幅越大,画质越好。

135相机

使用135胶片的相机,拍摄尺寸36x24mm;最常用。

体积最小,便于携带。尼康F80、徕卡M系列等。

中画幅相机

使用120胶片,根据机背不同可分为6×6、6×7、6×9、6×10等画幅;

商业用得多。体积中等,可以接受。哈苏503、禄莱6006等。

大画幅相机

4×5、8×10大画幅相机使用的是单张的页片,一次拍一张或两张胶片。

体积最大,笨重。林好夫、仙娜

按结构分:

单镜头反光式相机

优点:没有视差,所见即所得;对焦迅速;便于携带;不同的镜头选择;

缺点:噪音大、机震大、镜头大,按下快门反光板上升取景器会变黑

旁轴取景式相机

优点:机身小、轻巧、隐蔽性强; 可更换镜头; 人文纪实利器;

缺点:有视差; 镜头有限; 缺乏长焦和广角支持;

直接取景式相机 —— 大画幅相机

没有反光板,没有视差,直接通过镜头取景,最原始简单;

细节丰富,画质最好,适合风光、建筑;笨重,不便携带。

其它相机:双反相机、傻瓜相机、水下相机、立体相机 ……

3、认识数码摄影 数码摄影的过程

胶片感光——胶片;数码感光——CCD或CMOS

前期过程:

取景——按下快门释放按钮——曝光——CCD感光——光线直达CCD——CCD获取光线信号并转换成数码信号——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软件转换成数码格式(RAW或JPG)——传输到存储器存储后期过程:

用photoshop打开一张RAW格式文件——调整各参数(曝光、色温、反差、色彩、锐度……)——转换成工作图片——细节调整——完成——存储为JPG图片——发表

关于数码后期的几个认识误区

1.不需要后期处理才是原汁原味

错,后期是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胶片和数码,都离不开后期,

胶片是传统暗房,数码是数码暗房;

2.RAW 是图片

错,RAW不是图片,而是数据格式,JPG是压缩图片格式,

TIFF是未压缩图片格式

3. 后期处理让照片变得不真实

值得探讨。眼睛看到的未必真实,相机看到的也许是真实,因为相机不会思考。

这是哲学问题。景由心造,后期代表作者的感受。

4.只要学好photoshop才是标准后期

错,不论什么手段和使用什么手段,只要后期处理的照片达到了作者要表达

的意图就行。

数码相机类型

几乎每种传统胶片机型,都有相对应的数码相机

价格因素——CCD/CMOS画幅越大,价格越高

性能因素——对焦速度、快门速度、高感光度

使用因素——普通人群、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

心理因素——实用、亮骚

目前最流行的数码相机——数码单反

画幅和像素

画幅是画质的重要因素,画幅越大,容纳的真实像素越多,画质越好。

像素的定义:

“像素”(Pixel) =Picture(图像) 和 Element(元素)

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

真实像素越高,画质越好;插值像素;高像素的用途——不要盲目追求像素

数码摄影和器材的关系

经济因素 ; 追求目标; 后期能力

数码摄影和胶片摄影比较

前期:

胶片费胶卷,数码费硬盘;

胶片对镜头依赖性大,数码对镜头依赖性不高;

胶片重思考、数码较轻率;

胶片平和,数码浮躁;

胶片化学污染,数码电子污染;

后期:

胶片暗房技术门槛高,数码暗房容易上手;

胶片暗房技术成熟,数码暗房没有标准;

胶片真实性相对可靠,数码照片真实性打折扣;

胶片存储面临画质损失问题,数码照片不会;

前景:

胶片成为一种怀旧,数码则成为主流。

4.认识单反相机

定义:数码单反相机就是使用了单镜头反光结构的数码相机,简称DSLR。

数码单反相机的特点

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单反相机应该有的一切功能

非全画幅的数码单反的镜头,镜头规格和全幅镜头不同;

数码单反的感光度调节方便,高感光度低噪点,是高性能数码单反的重要指标;

数码单反的连拍功能;

数码单反的RAW格式,让后期处理有广阔的发挥余地;这是大多数小DC所不具有的。

数码单反相机的选购

低端用户不要买数码单反的理由:

价格问题,消费级DC价格比数码单反低廉得多;

画质问题,普通DC现在画质比以前进步很大,完全满足日常需要;

后期问题,数码单反=素材机,玩的就是后期,相比之下,小DC的机内处理做得很出色。

几个指标:

预算:价格高不保值;

品牌:尼康和佳能,在数码领域都差不多,看个人喜好;

快门速度和连拍速度;

快门寿命:5万次以上快门;

防水防尘:应考虑基本的防水溅和浸入的功能,除尘系统。

闪光灯系统:有些高端单反没有机顶闪光灯,需另外购置;

高感光度的噪点控制:重要指标,看个人需要;

手感、外形和重量:适合自己的感觉,不能一味贪图傻大黑粗;

消费心理,自己把握。

认识镜头

镜头的特点:每种镜头拍摄的效果不一样。

数码时代的镜头:值得探讨。

焦距和视角

焦距:

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短焦比长焦更容易对焦准确。

视角:

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画幅、焦距、视角之间的关系

镜头系数:相对于135全画幅的焦距系数,CCD/CMOS越小,相对于全画幅的系数就越大

景深和虚化

景深是被拍摄物体的清晰范围,不清晰的范围叫做虚化。这个详细说起来很复杂,将在前期篇重点说明;

光圈大,焦距长,景深小;——拍特写、微距适用;

光圈小,焦距短,景深大。——拍风景、建筑适用。

镜头种类和用途

135机定焦镜:

8mm鱼眼=为球状影像,有180度的视野,变形极为严重。

16mm鱼眼=左右呈桶形变形.有180度的视野.适合大景的拍摄和夸张描写

18mm超广角镜=.有100度的视野,适合大景的拍摄和夸张描写,近距离摄影时左右边有稍微变形

20mm超广角镜=有94度的视野,适合大景的拍摄和夸张描写.近距离摄影时左右边有稍微变形

24mm超广角镜=有94度的视野,适合大景的拍摄

28mm广角镜=74度视野.适合一般生活照.旅游照.团体照.风景照..等

35mm广角镜=62度视野.适合一般生活照.旅游照.团体照.风景照..等

50mm标准镜=视角和透视感最接近人眼,几乎不会变形.适合一般人像和生活照的写真,46度

85mm人像镜=极适合拍7分身和半身和大头照,有稍微的压缩感,28度

105mm人像镜=极适合拍7分身和半身和大头照,有稍微的压缩感,23度

135mm人像镜=极适合拍7分身和半身和大头照,适当的压缩感,18度

180mm望远镜=极适合拍7分身和半身和大头照.全身照.中程度压缩感.13度.能将远方景物拉近

200mm望远镜=极适合拍7分身和半身和大头照.全身照.中程度压缩感.12度.能将远方景物拉近

300mm望远镜=能将远方景物拉近,压缩感较明显.适合拍荷花或营造背景蒙泷感。大型生态鸟类.8度

400mm望远镜=能将远方景物拉近,压缩感较明显.适合拍荷花或营造背景蒙泷感。大型生态鸟类.6度

600mm超望远镜=能将远方景物拉近,压缩感较明显.一般鸟类.4度

1000mm超望远镜=能将远方景物拉近,压缩感较明显.一般鸟类或小型鸟类.2度

135变焦镜:

17mm~35mm=超广角至广角.适合一般风景.大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两倍镜

18mm~35mm=超广角至广角.适合一般风景.大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两倍镜

24mm~70mm=广角至人像镜.适合一般风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人像照.3倍镜

24mm~80mm=广角至人像镜.适合一般风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人像照.3倍镜

28mm~70mm=广角至人像镜.适合一般风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人像照.3倍镜

28mm~80mm=广角至人像镜.适合一般风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人像照.3倍镜

28mm~105mm=广角至人像镜.适合一般风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人像照.3倍镜

35mm~70mm=广角至人像镜.适合一般风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人像照.2倍镜

35mm~105mm=广角至人像镜.适合一般风景.建筑.生活照.旅游照.人像照.3倍镜70mm~200mm=人像镜至望远镜.适合将景物拉近.人像.人文..等...3倍镜

80mm~200mm=人像镜至望远镜.适合将景物拉近.人像.人文..等...3倍镜

28mm~200mm=通称旅游镜.一镜打死.极适合出国使用.但昼质较差.光圈值小

28mm~300mm=通称旅游镜.一镜打死.极适合出国使用.但昼质较差.光圈值小

200mm~400mm=望远镜头.适合将远方景物摄入.例荷花.鸟类

微距镜

60mm=适合拍花草和不会动的生物.复制.微小商品.拷贝.一比一

90mm=适合拍花草和一般生态.一比一

105mm=适合拍花草和一般生态.一比一

180mm =适合拍花草和一般生态.蜻蜓.蝴蝶.青蛙..等....一比一

200mm=适合拍花草和一般生态.蜻蜓.蝴蝶.青蛙..等....一比一

400mm=适合拍一般生态.蜻蜓.蝴蝶.青蛙..等....一比一

28mm~105mm=变焦微距镜.适合复制.拷贝.微小商品.一比二

35mm~70mm=变焦微距镜.适合复制.拷贝.微小商品.一比二

80mm~160mm=变焦微距镜.适合拍一般生态.蜻蜓.蝴蝶.青蛙..等....一比一

反射镜:

250mm=望远镜.适合一般人像.荷花.花卉

500mm=生态

600mm=生态

PS:以上镜头装上DSLR(APS-C)需乘以1.5或1.6倍.意即50mm=75mm

DX镜

DX镜专为DSLR而开发,只限APS-C的DSLR使用.在目前己开发的镜头己有数颗.以NIKKOR为例

12mm~24mm(相当于135的18mm~35mm)为一支广泛使用的超广角~广角镜.十分实用

18mm~55mm(相当于135的27mm~80mm)为一支广角镜至人像镜之视角.十分实用

18mm~70mm(相当于135的27mm~105mm)为一支广角镜至人像镜之视角.十分实用 (适合一般生活.旅游照)

就目前来讲APS-C走向未明,厂商大多只开发超广角至标准镜范围。

镜头参数解释

以尼康镜头为例ED——超低色散;改善镜头的色散和提高明锐度及色彩表现,尼康看家本领之一。

SIC——超级综合镀膜,改善镜头的色彩表现,抗眩光;

N——旧镜头代表新款,新镜头代表纳米结晶镀膜

ASP——非球面镜组;改善画质;

CRC——近距矫正系统,近距离对焦时,提供卓越画面质量。AF180/2.8ED

IF——内对焦。对焦速度较快,AF180/2.8ED。

RF——镜后对焦。

DC——焦散控制镜头,改善焦外虚化效果,尼康AF 135/2DC

D——距离信息;作用是配合闪光灯来实现更准确的闪光补偿;

G——没有光圈环,全部依靠机身控制光圈。

SWM——静音马达。

VR——消除振动(防抖)

M/A——手动/自动模式。

DX ——APS幅面设计,不能用于胶片相机和全幅数码单反相机,像质不低甚至更好,更轻巧 17-55

为了能够让你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正式开始之前给大家放一个思维导图:

购买之前

是的,现在你也许已经下定决定,并且有了一笔足够充足的费用开始准备购买一台相机了,但是在开始之前,我还是要再问一次:

你真的需要一台相机吗?

别着急回答,我们先回到最初的起点,我先说说我自己购买第一台相机的经历。

对于我来说,购买一台相机的理由非常简单。大二那年,因为看到朋友用一台 5D2 拍摄自己喜欢的姑娘,感觉实在是一件太酷的事。于是我「错误」地认为,只要买了相机,拍好看的照片就可以让自己喜欢的姑娘开心,所以省吃俭用地买了一台 60D。

所以,我自己的原因是为了给姑娘拍照片,从而想学「摄影」。

但是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购买相机的目的是可以更好地定格回忆,比如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可以是毕业,也可以是旅行。

所以,在我眼里,林林总总汇总到一起可以总结为前面提到的两个核心目的:

「记录生活」和「表达内心」。

所谓记录生活,就是指单纯的想要保留生活中美好回忆,比如很多家长想要购买一台相机的核心目的就是「记录宝宝的成长」。

所谓表达内心,就是指把摄影作为自己的爱好,希望通过摄影表现自己对于美的追求。你可以把它仅仅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也可以是一种谋生手段。

如果你思考以后,觉得自己的需求属于「记录生活」,那么你就要冷静下来,因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

「我认为如果你想要记录生活,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手机不是足够,而是更好。」

对,是更好。

我一直都牢牢记住一句话,最好的相机就是当你想要拍摄一张照片的时候,你手上的那一部。对于记录生活来说,更是如此。其实生活中大多数值得纪念的时刻并不是可以安排,或者是事先安排好的(这也是它值得纪念的重要原因),所以也就无法保证,相机能够一次不落的帮你记录下所有的瞬间。

但是手机可以,因为现代人的手机已经成为了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

所以任何时刻,你都可以使用手机记录下来,不信,你现在可以打开手机,看看那些能够让你动容的时刻是不是都是用手机拍摄的。是的,可能很多人会说:

「手机的画质不好」。

的确,再好的手机也肯定没有相机的画质好,包括公认的 iPhone 和华为都是如此。但随着手机摄影功能的升级,画质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坦率地说,相机市场已经在被手机摄影所影响,卡片机的阵地已经失守。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把手机摄影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所以你在着急买相机之前,不如看看这一篇《iPhone相机操作指南》,这是我和我们团队的摄影师 Jamie-Hua 联合创作的,目前已经有超过千万的阅读量(你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 果核Group 回复 iPhone 获得文章)。

所以,在我看来与其买一部相机,不如花点时间学习一下手机摄影,可能对你来说会更有帮助。

当然,你购买一台相机的目的也许是第二种,也就是「表达内心」。想要让摄影成为自己「表达美」的方式,手机肯定是有局限的,所以你希望拥有一部相机。

那么,我需要再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

「好相机不等于好照片。」

如果想要使用相机拍出好照片,你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这将会是一个很高的学习成本。既要学会拍摄中的曝光三要素、构图基本要领,又要学会摄影后期理论和软件。而如果这些知识内容,你没有做好任何一环,你就会发现一个悲伤的事实:

「大多数时候,相机拍的都不如手机。」

这一点都不夸张,尤其是很多购买了错误器材的用户,比如有些用户够买相机之后,配合了各种廉价的套机镜头,出片效果可想而知。

你现在可能会拍着胸脯说「我能学」,因为我真的「很不错」。

很好,那么我们直接开始,接下来我会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一些相机购买科普,看看你是否能够耐心地看完并理解。当然,检验是一方面,下面这些知识也是购买相机需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相机的「等级」

相机这件产品,很有意思,你打开任何一个电商平台,你会发现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不等。那么你可能会问,这些价格为什么有三六九等?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一个分类依据呢?

你还别说,真有,这就是画幅。

可能你已经听过画幅这件事了,只是没有注意,比如你可能会听到什么「残幅机」、「全幅机」、「中画幅」,那么这些要素就是指的画幅。如果我们把市面上所有的相机进行一个简单的抽象,那么就是下图这种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无论是什么相机都可以有几个组成的部分:

a.一个透光的小孔,也就是镜头。

b.一个记录透过光线的介质,也就是所谓的「底」。

c.一个不透光的暗盒,也就是机身。

这个记录光线的介质,再上一个时代叫做「胶片」。对的,就是我们以前需要冲洗的胶片。而今天,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数码时代,已经使用了更加现代的「光学传感器」来代替胶片。不过胶片没有消失,今天还有很多人痴迷于胶片摄影。当然,主流都是数码传感器。在胶片时代,决定画质细腻好坏的是「胶片本身」的大小,而其中 35mm 大小的小胶片因为综合价格、画质、生产等多个因素成为了主流。

那么对于今天的数码相机也是如此,数码相机的感官介质「传感器的面积大小」就是画质的代表,也是相机等级的代表。

下面这张图表可以大致地划分目前主流的相机画幅名称以及大小之间的相对面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中面积大小的排序可以作为划分相机等级的一个标准。

目前最为主流的相机画幅就是 M43 画幅(也叫做半画幅)、APS-C 画幅(也叫做残画幅)、全画幅,1 英寸底已经越来越少。其中 M43 画幅和 APS-C 的主要市场是普通消费者,而全画幅一般都是专业的相机用户,至于中画幅是则是更加专业的摄影师,例如商业摄影师用来拍摄广告的情况居多。

它们的不同特征是:

M43 画幅:在这个画幅尺寸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所以现在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机器都是这个画幅。一般来说,这个画幅的机器体积较小,镜头群丰富。最关键的是,价格低廉,基本上其它画幅一万块只能买一个好镜头,但是这个画幅可以买几只。并且,镜头之间的通用性高,主推的奥林巴斯和松下镜头都可以通用。但是遗憾的是,毕竟底小,画质有局限。

APS-C 画幅:目前来说,是相对流行的画幅。市场上每一个相机厂商都会在这个画幅上有着自己的扛把子机型,兼顾了体积和画质以及价格。这个画幅,10000元以内,就可以搞定不错的相机和镜头组合,所以是目前很多消费者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品牌之间的镜头绝大多数不兼容,也就有了镜头阵营一说。

全画幅:相对更加专业的相机,整个专业摄影师群体基本上都是选择全画幅机器为主。各家也有自己成熟的机器和镜头群。需要注意的是,全画幅机器本身价格不菲,镜头也是一笔大开销,基本万元以上很正常,只要是稍微好一点的镜头都是 5000 开外,所以如果你想要投资全画幅机器,镜头预算一定要充足。坦率地说,1.5 万左右的预算,才能够让你感受到全画幅的魅力。

当然,相机的分类还有很多方式,比如现在你可能经常听到「单反」和「微单」。我上一次写相机购买指南的时候,就说过微单相机会成为市场的主流。那个时候市场上还仅仅有索尼微单一家独大,但是今天佳能和尼康都已经出了微单旗舰。所以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了,结论就是:

「单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于目前来说,购买一个微单相机就是适合大多数人的选择」。

单反并不意味着专业,微单也并不意味着业余,只是二者工作原理不同,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而微单目前不仅实现了单反的速度和画质,在体积和重量上还有着独特优势。

所以如果你不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想要单反,那么买微单就对了。

在了解了相机的基本分类之后,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更详细的相机参数。

像素

像素这个参数很有意思,它经常被各个厂商作为相机的第一个参数被列出来,所以常常被认为是选择一部相机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隔壁手机界最近莫名其妙地拉开了像素大战,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手机的像素都已经达到了1个亿,但这并不是说明,像素对于相机来说很重要,而恰恰说明了一个道理:

「像素和画质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目前最为顶级的旗舰相机,基本上都是 2000 万像素左右,而特殊的高像素相机 A7R4 也才仅仅是 6100万 像素,你觉得一亿像素地手机和 6100万 像素的相机哪一个画质好?

像素本质上,就是一张照片的分辨率,就类似观看视频时你选择的清晰度。高像素的目的是放大图片的同时兼顾画质,所以只有在一些对高像素有需求的场合才适用,比如广告印刷。目前市场上 2000 万像素左右的相机基本上就足够。

不过,我再怎么科普还是会有人问:

「你这个照片画质这么好,像素一定很高吧?」

还会有人说:

「这相机像素不行,拍得不好看。」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的心愿之一就是让这样的说法少一点。

镜头

很多人都把摄影的第一步选择了在购买相机上,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潜意识里做预算的时候,并没有包含镜头。那么现在,你需要清楚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对于拍照这件来说,好镜头和好相机一样重要。甚至是,好镜头加坏相机的画质比坏镜头加好相机更出色。而且从经济的角度上考虑,镜头比相机更值得投资。相机本身属于数码产品,和你的手机一样,很容易更新换代,降价快。但是镜头不一样,你可以把镜头理解为宝石,能够长时间保值。

而且,从我的观察看,很多人在买了相机以后,发现自己拍的画面内容还没有手机好,根本原因就是:

购买廉价且画质差的套机镜头。

并不是我对套机镜头有偏见,而是大部分素质一般,并且光圈较小,在虚化能力上都相对一般,在感官上和手机不能拉开差别。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买镜头和买相机一样重要,所以你的预算里一定要包含镜头。

首先你要知道镜头的分类。

镜头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最通俗的分类方法是分为变焦镜头和定焦。这里的「焦」就是指「焦段」,焦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拍摄画面范围的大小,比如下面这张图就可以形象生动的体现出差异。

当然,不同的焦段会有不同的特性,所以适合不同的题材,下图是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当然,在这里我要说的就是变焦和定焦之间的区别。

变焦可以通过转动改变焦距,因此可以拍摄的远一点或者是近一点;

定焦是指拍摄范围不能够改变,想要变动全要靠腿前后移动。

那你肯定要说,我买变焦多好,想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变焦镜头需要变焦的设计原因,不能做到更大的「光圈」,也就不能有很好的虚化。而且一般来说,变焦镜头的光学素质都不够好,价格就相对比较便宜。

相反,定焦可以有很大的光圈,有着很好的虚化和极佳的光学素质,价格相对较贵。

所以,所有的镜头都会标注两个参数,代表其定位。

焦段和光圈

需要了解的是,光圈值越小,光圈反而越大,例如常见的定焦镜头 F 1.4 ,而常见的变焦镜头光圈是 F4。

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以记录生活为主,可以首先考虑购买变焦镜头,因为使用范围更广,能够在不同题材中胜任,风光人像皆可。

如果你是以摄影表达为主,可以优先考虑定焦镜头,因为画质好,光圈大,可以激发创作动力,还能让你通过走动了解取景和构图。

当然,你可以两个都要。一个定焦头拍摄你偏爱的题材,一个变焦镜头提高适用性,这也是可以更换镜头的魅力。

说完了最重要的,我还想说一个听起来不重要,但是实际上很重要的点:

「颜值」。

很多人觉得,相机这么看画质的东西,颜值不重要。其实颜值很多时候还真的很重要,一个相机好看不好看,很多时候会影响你使用的意愿和频率。

购买

看到这里,前面的「艰难险阻」你都已经平安度过,现在你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想要一台相机,并且对于基本参数有了概念,现在我们就进入具体的型号推荐。

本文中,我将会按照阵营进行梳理。每一个阵营的相机,就像是不同风格的人,虽然差异巨大,但是并没有优劣,就像是你可以喜欢性感,也可以喜欢可爱。

不过有一件事倒是值得一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制作视频,而不只是照片,也就是已经听腻了的「Vlog」。至于「Vlog」这件事呢,我自己一直都是保持中立的看法,但是对于想要录制 Vlog 的机器其实并不受前面所说的画幅限制,所以如果对应地产品线有特别合适的视频机器,我也会重点提出来。

索尼

之所以先说索尼,主要是因为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索尼的用户,并且近几年来它凭借着微单相机的核心技术,在相机市场取得了重要地位。前几天去 CJ 的时候,以往佳能和尼康都是摄影师的「御用机」,而今年几乎半个会场里都是索尼,可见索尼今日的市场地位。

索尼相机的特点就是相机本身技术过硬,而且因为发力早,在很多方面已经有着超强的积累,你在索尼这里能看到目前微单相机的技术走到哪一步,所以大家早早就把「黑科技」的名字给了索尼。不过索尼也有自己的一些问题,例如因为刚进场,所以在相机操控、颜色调教上经验不足,其中最严重的是镜头群的问题,原厂镜头个个价格掉下巴,副厂镜头也是在这几年才有了起色。对了,我自己最不喜欢的就是索尼的屏幕,索尼可能是几个相机厂商里最不重视屏幕的。明明拍的很好看,屏幕也能给你「丑化」,这是我最近最不能忍受的一点。

当然,任何相机都有优缺点,还是需要权衡。

索尼目前值得买的相机有:

索尼黑卡

如果你追求记录生活,那我一定首推索尼的黑卡系列。这款机器的最迷人之处,就是在如此小的机身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它拥有超酷的对焦速度和惊人的视频能力,无论是照片还是视频都能够很好地胜任。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它是一个一英寸底,不可以更换镜头的相机。也就是说,画质相对较弱,镜头的可玩性几乎没有,但是黑卡本身自带的焦段覆盖就很广,从风光到人像都可以胜任。

最重要的是,这么小的体积,可以方便你随身携带,仅仅像是多带了一部手机。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大大提高你的使用频率,而黑卡本身的画质对于记录生活来说绝对是绰绰有余。目前黑卡的型号众多,各个价位不等,如果你注重拍照,并且追求性价比的话:

索尼的 RX100M5A 是非常好的选择。

因为这一代黑卡的镜头焦段是 24-70mm(也就是等效焦距),重点是光圈是f1.8-2.8。而后续索尼推出的黑卡机型,都没有这么大的光圈,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推荐它的原因,因为大光圈对于弱光照片画质影响明显,尤其是对于黑卡这种小底来说更是如此。

而如果你追求视频能力,以及想要更长的长焦黑卡,那么 RX100M7 更适合一些。但是价格也非常美丽,要 8000 人民币左右,已经是一个旗舰的 APS-C 相机的价格。

索尼 A6400

索尼的 APS-C 机型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了,以前我在这里一般都会推荐 A6300 这款机器,我对它也有着很长时间的使用经验,但是这款机器也已经老了,而 A6400 就是这一款机器的替代款。

总体来说,A6400 是一部各方面表现非常均衡的机器,照片能力和视频能力都突出。而可更换镜头又能让这部机器有着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它可以作为记录生活的进阶机器,也可以满足低预算用户的创作需求。

镜头推荐上,1650 套机镜头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是有更好的镜头,这个相机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所以至少有一个定焦镜头,例如适马的 30mm 1.4。

索尼的那只 50mm 1.8 并不建议,因为按照换算等效焦距以后,这几乎是一个 80mm 左右的镜头,已经是长焦了,日常很难使用。

索尼 A7M3

这可能是最大热的全画幅机器,也是目前索尼全画幅机型里,适用性最广,性价比最高的机型。A7M3 是一款照片素质强,影片素质也强的综合机型,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创作需求。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你真的仅仅只有一万左右的预算还是无法考虑这款机器,因为想要发挥它的真正实力,还需要好的镜头配合:

如果你需要一只通用性最广的镜头,那么腾龙 28-75 F2.8 将会是非常好的选择,这也是一只大家交口称赞的好镜头。主要是类似的索尼镜头价格都突破天际,所以这只镜头的性价比很好。

如果你喜欢拍摄人像,那么我建议还是选择一个大光圈的定焦头,55mm 1.8 性价比,画质好。预算充足的话上 85mm 1.4 ,顶级画质就是略微有一点重。

如果你喜欢拍摄大风光,索尼的 16-35mm F4 整体上还是不错的。

索尼 A7R4

这应该是索尼全画幅旗舰最高画质的代表了,也几乎是很多专业摄影师的首选,6100 万的像素的确是震撼和细腻。但是,这真的是针对专业用户的,所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摄影基础真的很难驾驭,最简单的就是高像素的存储压力,一张照片接近 100M,考验着你电脑的硬盘容量。

至于镜头的选择上和上述 A7M3 基本一样。

佳能

佳能可能是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次数最多的相机品牌,尤其是家庭用户,「感动常在」的广告语还是很家喻户晓的。在单反流行的时代,能拥有一个佳能的单反,就能成为最靓的崽。所以,我的人生第一台相机就是佳能。

我印象很深,我当时先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查阅各种论坛攻略选择机型,然后又了解各种镜头搭配,图书馆里的摄影书都被我看了个遍,并不是因为我有多好学,就是因为穷,因为如果有钱我就直接买最好的了。

目前,佳能依然是相机市场的中流砥柱,单反时代的辉煌正在慢慢的向微单时代过渡。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出了很多不错的微单产品。一直以来,佳能很少在机身技术上有什么重要领先,像素等各个方面的参数也已被尼康超越,比如宽容度。但是凭借其对用户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完善的镜头群,让佳能在可更换相机领域持续称霸。镜头群从低端到高端,从性价比到品质全都有得选,毕竟谁人不知「小痰盂」。今年佳能的微单也是节节发力,而技术统治力也再一次在镜头上显现。

对了,还有最重要的,用佳能的相机给小姐姐拍完,用屏幕展示的时候,成片效果很好看,至少甩索尼几条街。

佳能 G7X3

本以为卡片机的冬天来了,但是没想到「Vlog」大热,直接回暖。Vlog 其实本身是一个更加追求记录性质的创作类型。很多精彩的镜头画面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而另一方面,目前视频的硬件需求有时候反而在小底上更有优势一些。这两点加在一起就让佳能的 G7X2 成为了大热的 Vlog 机器,尤其是在考虑售价的情况下。

这也是为什么佳能的 G7X3 一面世就是被称作为「Vlog」神器,尤其是在补充了上耳机孔这个软肋后更是如此,这也是我见过女孩子使用最多的 Vlog 机器。如果你对 Vlog 感兴趣,想用比较低的预算尝试一下,那么 G7X3 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照片拍摄,那么这款机器就中规中矩。

M50

虽然说我自己是从 60D 开始使用相机的,而目前 60D,也已经经历了 70D、80D,来到今天的 90D。是的,佳能今天还在为这个系列的相机进行更新。即使如此,我还是不得不说,佳能的 90D 我并不建议。还是那句话,虽然我清楚地知道佳能 90D 是一部综合素质的机器,但是我依然建议价格只有它一半的佳能 M50 作为首选,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它是微单。

其实,坦率地说,微单和单反的使用方式和习惯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单反的淘汰是迟早的事情,相比一个成熟但是即将老旧的系统,我更喜欢虽然稚嫩但是拥有未来的产品。

M50 是一个 APS-C 机器,白色款还有着不错的颜值,最大的优势在于一块非常好用的屏幕,这块屏幕无论是操作还是观看,都称得上表现上佳。不得不说,佳能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在本机上是真的好看,而且佳能的软件功能也相对进步,远比那些看起来老旧的其他厂商配套软件好很多。

更关键的是,佳能有一套性价比很高的微单系统镜头。这对一些并不需要高阶创作的消费者来说,可以用低预算买到还不错的镜头。当然,你也可以配合官方的转接环使用更好的 EF 卡口单反镜头。

总之,你要是想要一个佳能中端微单,选择 M50 准没错。

佳能 EOS R

作为传统相机品牌的一次全画幅微单尝试,EOS R 给出的答卷还是很令人满意。如果你自己更喜欢佳能这个品牌,尤其是对于佳能这块表现极佳的取景屏幕和人像色彩的调教,那么 EOS R 就是一个好选择。这款机器虽然硬件参数上不及索尼 A7M3,尤其是视频性能对于新手来说并不友好,但是能够完美地对接佳能的镜头群组,在镜头的购买使用上优势明显。

比如,你现在让我推荐镜头,其实是很难的,因为能说的镜头实在是太多了,一篇文章都说不完。

所以,如果你拍摄人物居多,无论拍摄对象是客户还是女朋友,那么佳能 ROS R 和索尼 A7M3 之间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因为无论是在拍摄过程中和模特的沟通,还是后期的肤色调整,佳能还是完胜。不是索尼不可以,只是索尼需耗费更多的心思,但是佳能不需要。

富士

富士的相机一直都是文艺青年的标志。富士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相机品牌,如果要是一句话就是:

「从内到外都很美。」

所谓的外在很美,是指富士相机的外型和颜值都极高。正如前文所说,颜值高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使用率的。不仅仅是颜色非常丰富,造型也有着浓烈的复古风格。对于女孩子来说,基本上可以百搭。

而所谓的内在美就是指富士非常出名的直出色彩。所谓直出色彩,因为一般来说相机可以记录两种格式,一种叫做 JPG ,一种叫做 RAW。RAW 你可以理解为是最为原始的照片格式,就像是一块生肉;而 JPG 就是在 RAW 基础上转换成易于分享的格式。但是每一个相机品牌地转换理念不同,所以颜色倾向也有所不同,就像相同的食材,由不同厨师烹调,味道自然不同。

而富士就是「做肉」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在胶片时代,富士在胶片上有着很强的技术统治力。他们拥有自己的色彩调教风格,可以用数码相机模拟胶片相机的的复古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富士相机深受文艺青年喜欢的原因。

XA7

富士的 XA 系列,在进入微单市场初期很受欢迎,因为其更加灵活的配色,让其本身的颜值脱颖而出。再加上富士的直出颜色风格明显,文艺风格浓烈,所以一直是很多女孩子的心头好,尤其是薄荷绿配色足够小清新。到了 XA-7 一代以后,富士的微单相机也更加现代化,所以如果你看中颜值,这一款不能错过。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款机器是不带取景器的,虽然这个价位不带取景器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影响实际使用,例如如果是户外阳光中强烈的时候,很容易无法看清楚屏幕,这是一个在你购买之前需要了解的点。

XT 30

综合来看,这是我最为推荐的富士机器。这款机器依然是照片能力和视频能力都很突出。外形上是同类别相机的颜值扛把子,举例来说,XT 30 和 A6400 的颜值差别就极大。而且相机的整体操控和手感也极佳。最值得一说的是视频能力,不仅硬件参数好看,而且还有自己的特色:

XT 30 的视频也可以使用胶片色,拍出来就像是调过色的的影片,很适合偷懒想直出的用户。

而且还有取景器,避免了前面提到的 XA7 没有取景器出现的问题。

镜头上,最为推荐的是 18-55mm 镜头。这是一只无论是素质还是性价比都很高的镜头。甚至是很多时候,会成为在这个价位上选择这款相机的理由。

XT 3

这应该是普通消费者用到的富士高端旗舰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富士没有全画幅机器,但不意味着富士没有能力做,而只是一种选择,比如比全画幅更大的中画幅机器就是富士近一年来主推的机器。

之所以说这款是旗舰,是因为它的各项参数都很极限,有着极高的对焦速度和对焦准确度,很好的三防参数可以应对极端环境,很棒的取景器等等。而且凭着 4K 60FPS 以及对于 10bit 422 的支持,让这款机器成为很多专业视频爱好者的首选。

当然,视频的胶片色也是我身边很多富士相机用户最为津津乐道的部分。

对于镜头的选择,富士有一些 F2 的镜头性价比很高,比如比较万金油的 35mm F2 这种。

奥林巴斯

对于这篇文章的读者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奥林巴斯这个品牌。有意思的是,这个品牌在日本的受众很多。奥林巴斯的最大特点就是在 M43 画幅领域深耕了多年,在这个画幅上有很多经典的机型。

这个品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型特别的好看,是比富士还要好看的那种好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不过这个品牌能够值得选择的机型并不多,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我认为也只有一款相机值得购买。

奥林巴斯 EM 10 Mark 3

这是我唯一对于入门用户推荐的相机。正如前文说,这款相机的最大特点就是颜值太好看了,浓浓的复古风造型,整体重量很小,携带起来完全没有负担。我其实给自己身边很多朋友推荐的时候,我都会推荐这一款,因为这的确是女孩子看一眼就会喜欢的类型。

而且因为这个相机是 M43 的卡口,所以可以选择的镜头也比较多,比如除了常规的套机镜头以外,你可以选择一款 45mm 1.8 镜头,拍摄人像就会有非常好的虚化效果。

松下

松下是一个神奇的品牌。很难想象,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松下相机的用户,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GH5。这个很早就被几乎所有视频制作者奉为神机的机器,我才刚刚购入。而其实到今天,已经更新了 GH5S,可我还是依然选择了 GH5。

其实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的自己工作需要制作大量的视频,所以在一开始我就清楚,我需要的是一台视频机器。而GH5 这部机器的视频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4K 60P、10 bit 、422,对于我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除了机器本身参数好看之外,实际表现也很棒,视频的色彩和锐度都很令人满意。

而之所以没有购买 GH5S 是因为它是一部高感机器,为了高感牺牲了像素,基本上就没有了照片拍摄能力,而GH5 还能兼顾拍摄。

所以,综上如果你需要一部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视频机器,那么我认为 GH5 应该在你的愿望清单里。

理光GR3

要是没有李现,我不知道理光 GR 是不是能够有今天这么好的热度。这是一部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相机,所以所拍摄题材和内容也是如此。坦率地说,我自己不建议你第一步就购买这一台相机,除非你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街拍和纪实,我就是想要追随森山大道的脚步。

这部相机适合那些「我就是知道我想要这部相机的人」。

如果你摸不清楚这个相机的脾气,还是正常的选购机器为好,毕竟这个机器视频能力一般,这在今天来说还是一个大缺点。

尼康

说起尼康,对于我们这些「老法师」来说,还是一言难尽的。在单反时代,只有尼康可以和佳能分庭抗礼。我自己很喜欢的一个摄影师,Joe McNally 就是尼康相机的忠实用户。他是一个非常擅长闪光摄影的摄影师,也是我闪光摄影的启蒙老师。说这些就是想说,尼康相机的技术力从来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在单反时代的末期,就似乎进入了某种瓶颈。而今年进入微单时代以后,Z6 和 Z7 在市场上表现也平平。

目前来说,尼康在全画幅微单上有两个产品,一个是尼康 Z7 、一个是尼康 Z6,其实这两台机器可以和索尼进行一个类比。

尼康的 Z6 就是索尼的 A7M3,整体上非常均衡,相对来说尼康屏幕好一些,而且视频竟然支持外录 Raw,这对于一些专业视频制作者来说很有帮助。

而尼康的 Z7 就是高像素机器,类似于索尼的 A7R4。

其实尼康的微单无论是硬件还是价格都已经很不错,不过与索尼相比,尼康进入微单市场较晚,更推荐一些尼康的传统用户使用和购买。

当然,相机还有很多种类和品牌,上述所提到的仅仅是主流,或者是适合大众的相机,还有一些有着深厚历史的相机品牌,例如哈苏和徕卡。坦率地说,即使你真的财力雄厚,相机预算有几万甚至是几十万,那我也不建议人生第一台相机就是选择豪华配置。因为想要操控这些相机并不仅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你自己的摄影理念。

最后,很多时候相机品牌和型号的选择很令人头大。如果你真的不知道选哪一个,尤其是二者价格等各个方面都能满足需求的时候,不如直接选择一个「外型喜欢的」,或者是看对眼的。

因为只有你喜欢一个相机,才会想要随身带着它。

每个人都会有局限,所以我对于每一款机器的评价亦可能有失偏颇,如有错误,还请谅解。

购买之后

在阅读了 10000 字以后,你现在终于已经决定了购买哪一部相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地开始购买。

别着急下单,还有这些事情你要知道。

首先是购买渠道。

目前来说,线下购买和线上购买都很方便。

我最不推荐的就是线下购买,因为导购能够有一万种方式不仅让你多掏钱,还让你买到不适合自己的相机。坦率地说,导购基本上都不懂摄影,只懂得哪一款相机的收入最高。很多时候如果你有意向的机型缺货,导购就会开始推荐其他机型,这个道理就跟线下购买电脑是一个道理的。如果要是没有真正的老司机,千万不要去线下买相机。

而线上购买,也要选好渠道。我最建议的就是大型电商的自营平台。不要听什么说大型电商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些电商至少是讲理的。如果你选择一些不靠谱的淘宝店,那真的是骗你没商量,各种翻新机能让你肠子悔青,无处说理,所以切记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关于配件

如果你还是觉得想要线下购买相机,那么也请不要线下购买配件,身边做过相机销售的朋友明确地说:

卖相机就是交朋友,真正赚钱的就是各种配件,什么 UV 镜,什么 SD 卡一卖一个准。

我想单独说说 UV 镜这个问题,我相信这是所有相机销售都会让你买的东西,并且会跟你说这个镜片有各种各样的作用。但是在我看来,这个东西最核心的意义就是保护镜头居多。相机镜头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光学结构,你多加一个镜片肯定要影响画质,所以就算是最好的 UV,也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对画质的影响,说什么 UV 可以增加画质的话就别信了。

那么需不需要买呢?

我的一个原则就是 5000 以下的镜头不用 UV,平时自己勤盖镜头盖,注意保护就可以。5000 以上的镜头,一定要用最好的 UV 镜头。我知道一万块的镜头要是真的出了什么意外,谁都心疼。而你花一万块投资镜头本身就是为了追求高级画质,如果你买一个几十块的 UV,那么画质绝对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因此这个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品质较高的 UV 镜片。

至于 SD 卡,目前索尼、三星闪迪都有。我的一个重要建议就是,至少有两张 SD 卡以上,这样可以交换使用。也就是说,宁可买两张 32GB 的 SD 卡,不要购买一张 64GB 的 SD 卡。

读到这里,你已经可以买到适合自己的相机以及配件,不过如果你想要用好手里的相机,那么你还需要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学习使用相机。

很多人觉得使用相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手机摄影培养的摄影观念就是只要「按一下快门就可以」,但是当你实际上手以后,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要区分各种各样的拍摄模式,不仅要测光,还需要对焦。一顿操作猛如虎,拍的照片却都不能看,有的时候相机还会莫名出现各种问题,无法解决。

什么取景器里是模糊的,拍摄出来是清晰的。

什么不管怎么按,都无法对焦。

什么显示器一直黑屏,没有显示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基础的操作知识,只要你花一点时间系统地学习一下,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就算如此,很多人依然是购买相机后,不管不顾地直接开始用起来,以为会按快门就是会拍照。其实摄影和任何一种技术门类或者是艺术门类一样,你都需要系统学习。从我的经验来看,如果你愿意花心思学习很多时候反而是最节省时间的。

「不然,你以后会被低级问题困扰,不断碎片化地了解反而浪费的时间更多。」

而我自己的建议就是,少看网上地《几分钟速成》之类的教程。买一本真正的好书,系统地学习一下。对了,这个好书并不是什么世面上《XX 相机型号指南》,我自己的摄影基础入门是从赵嘉老师的《一本摄影书》开始的。后来证明,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摄影入门书籍。

几乎我身边所有朋友想要开始摄影入门,我都会推荐这一本。这本书分为「1、2」两册。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记录生活,那么第一本就足够了;如果你想要摄影进阶,第二本买下来也很好。认认真真读完,你就会对摄影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当然,除了一本摄影书以外,你还要读的是相机说明书。

这是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很重要的点。你以后在拍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说明书里找到答案,所以当你拿到相机以后,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顺序,每一个功能点,每一个按键都要了解清楚。不过的确要说明的是,其中有很多术语你可能不够了解,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先看《一本摄影书》,再看说明书的根本原因。

好了,在了解到以上的这些内容以后,你应该可以使用人生地第一台相机了,不过在最后还是希望分享对于摄影来说最重要的一句话:

「最重要的永远是镜头后的那一个头,而决定镜头后面的头的,并不是所谓的技术,而是审美。这种审美,大致可以翻译为感悟和观察生活、世界的能力。」

很多人都会觉得,能教别人技能的,一定是这个行业里资深的"大神",其实也不一定。我刚刚学习PS不足三个月。

你看我此次厚着脸皮写份指南,是因为自己作为广大"自学者"的人员中,也慢慢摸索出来一些技能,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求一些人有一些所获,就很开心了。

当你点开这篇文章的时候,先给大家占个座:

一:进来逛逛,欢迎欢迎;

二:怀着想要学习的心情,但从未真正接触过PS的人。那我建议你抽空阅读一下这篇文章。

三:在网络上搜集了很多教程,可仍然学不会的。那我也建议你抽空阅读一下这篇文章。

四:PS大神,欢迎各种露骨批评,定当鞭策自己继续努力。

我其实接触PS很久了,但一直都处于知道,知道有这么个软件,知道它能画图,知道矩形能画矩形,剪头能选择移动,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了。真正开始学习是工作以后,每次看设计出图都很羡慕,而且因为60%的传达偏差法则总是很难准确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于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学习。算算也就不满三个月,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喜欢就去做

很多人说"真羡慕你会XX,如果我也会就好了"。

“躬行此事”是学习的开始,也是整个过程能够坚持下来的基础。如果每次都是“间歇性踌躇满志”的状态的话,那么真的是应了行动派那句话:

你与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2.认识基础工具的使用

基础的学习永远是枯燥的,但是没有基础的学习是不牢固的。

我刚刚开始想要学习PS的时候,在网络上找了很多的免费教程,但它们都像是我曾经的四级单词书,永远只停留在“abandon”。

于是我换了一种套路,只跟着视频教程学基础工具的使用。其中包括:基础工具的认识及属性栏,希望下次能够撰写一篇关于基础工具的介绍及使用,此次的重点放在下一节,也就是我如何模仿锻炼。

3.模仿,模仿,模仿 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PS的功能太强大了,想要面面俱到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况且还会因为面面兼顾而导致什么都做不好。它主要功能是修图和制图。那么你是想要修人像、景物图,还是做一个平面设计呢?这一点可以从工作需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而我本身从事的是平面方向的工作,所以出的主要是平面图,那么我主攻的方向就是平面设计这部分。

另类的模仿

有没有人有这种感觉:跟着视频教程,老师做一步我做一步,最后也能制作出一个不错的成品,但是当轮到需要自己制作一样东西的时候,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

于是我发明了一个另类的模仿方法:先拆分,再组合。

首先在心里想:我想要做一个什么。

比如马上就要到圣诞节了,我想要做一张圣诞节的海报,然后登录“千图网”下载一个.psd文件的圣诞节海报,一定要是这种格式的,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组成这一点很重要。

然后先观察这张图的组成

它由背景图层、图像、文字等组成。

然后使用Photoshop打开它的原始.psd格式的图像,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观察它的图层面板

观察图层面板有利于快速准确的知道其中包含的元素。前两个是【剪切标记】、【质地】、【文字】、【图片】和【背景】五组图层,我们点开每一个图层的小三角,可以看到它的组成。

1.背景图层

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填充了RGB为8*4*166的矩形。

2.图片图层

这是一只由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鹿

3.文字图层

4.纹理图层

接下来再细化的分析每个组里面的组成,这里我拿Graphic图片图层举例,其它的都是照猫画虎同样的意思。

为了大家能够更清晰的看清他们的分类,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动画: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么漂亮的小鹿都是由一个个的几何图形拼装而成的。

看到这里的小伙伴就已经可以停下滑动的手指,打开你们的PS了。因为接下来是我的制作过程,就像我之前说的,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跟着流程模仿的话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我们要将拆分后的东西自己想办法组合起来,这样下次再遇到自己想做个什么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就想起来了。接下来严重剧透制作流程:

1.【Ctrl+N】新建画布,双击背景将其转化为【图层0】,执行【视图】-【参考线面板】建立带有四面留白的宽度为1的参考线两条,然后执行【编辑】+【填充】填充前景色。

【Alt】+【Del】前景色填充

【Ctrl】+ 【Del】背景色填充

2.选择圆角矩形工具,绘制底板,具体参数如下:形状填充为RGB:246*240*225,无描边,圆角大小150像素。

3.继续选择圆角矩形工具,切换成描边状态,无填充

4.【新建图层】,选择【画笔工具】,画上我们的小雪花等装饰品(有需要雪花类型画笔的伙伴可以私信我),最后编组命名。(其实大家也可也以使用形状工具或者钢笔工具自己画,不过我懒,就直接使用已有的画笔了)

5.接下来就是小鹿的绘制了,其实运用的也都是基础图形

①使用【钢笔工具】勾勒出左边的鹿角

②选择路径面板,右键鼠标执行【填充路径】

③将此图层转化为智能对象后执行【复制】-【水平翻转】制作出右边的鹿角

④合并两个图层,为其添加阴影效果

⑤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出小鹿的身体,并为其添加阴影效果

⑥【新建图层】,绘制一个能够完全覆盖住鹿身的矩形,并为其填充图案(这里如果的大家没有这个图案的话,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图片置入或者直接绘制都是可以的,如果喜欢想要下次继续使用的话,还可以将其保存至你的图案库中)。

⑦执行【Ctrl】+【Alt】+【G】将其添加为鹿身图层的剪切蒙版

⑧使用钢笔工具为小鹿添加细节,绘制小挂件等。

⑨添上文字效果,就完成啦。

4.谁的都不是自己的

我们总是学不会一项技能的原因除了客观的、外在的之外(比如你没有电脑),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在相邻的时间学习了太多的方法论。

然后觉得这个好那个也好,于是这种方式用了一半就去换了另一种。

就像我之前使用过的很多英语学习类APP,听说这个好就赶紧去下载,听说那个靠谱就继续下载另一个,最后导致除了没什么进步之外,手机也卡到爆。

于是我卸载了所有的英语学习软件,只留一个作为每天检查打卡使用,果然效率提高了不少。

所以说呀,什么方法不重要,适合自己最重要。

PhotoShop中能灵活的使用辅助工具是相当有帮助的,本文详细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辅助功能,如果你能使用这些功能,你的PS技术会更上一层楼。

1.工具/原料

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

2.思维导图

3.小技巧

3.1如何灵活的调整屏幕模式?

在菜单栏中选择视图->屏幕模式,这是会出现3种模式,分别是标准屏幕模式,带有菜单栏的全屏模式,全屏模式。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注意:

(1)我们可以利用屏幕模式切换的快捷键F来灵活切换屏幕模式。比如我们切换到全屏模式时,这时就会便于我们观看,而且如果PS快捷键掌握很熟练的话,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在全屏的模式进行图片操作,全屏模式效果如下图所示:

(2)我们也可以在PS工具栏上来调整屏幕显示模式,点击如下位置,就可以随意切换屏幕模式,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3.2PS中如何显示额外内容?

在菜单栏中选择视图->显示额外内容(快捷键Ctrl+H),里面的额外内容是指显示里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注意:我们比较经常用的内容是网格或参考线,比如网格我们就可以把它当做制图参考,制图坐标来使用,从而来提供精确的定位,具体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3.3PS中该如何使用标尺呢?

在菜单栏中选择视图->标尺(快捷键Ctrl+R),点击确认后,具体效果如下图所示:

注意:

(1)标尺主要就是用来衡量位置的,我们可以在标尺上面右击来更改想要的单位,目前我这边选择的单位是厘米,通过标尺就可以确认它在什么地方,哪个位置具体,效果如下图所示:

(2)默认左上角是归零点,左上角往右走,数值在变大,同理,往下走数值也在变大。我们也可以自己自定义设置想要的零点,可以点击左上角那个小灰块,点击那个小灰块不松,这时就会变成一个十字光标,然后我们在拖动这个十字光标,拖到哪个位置,这时这个位置就变成归零点了。

(3)双击左上角就可以恢复原先的归零点。

(4)标尺是个很有用的小工具,比如有些图片对位置要求很严格的话,那就必须用到标尺了。

(5)标尺经常会和参考线一起配合使用。灵活使用这两个小工具,会让你图片位置做的更加精准。

3.4PS中该如何利用参考线呢?

在菜单栏中选择视图->新建参考线,点击确认后就会弹出新建参考线,效果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调整自己想要的取向,有两种分别是水平和垂直,选好垂直的参考线后,位置填10厘米,这时就可以在对应位置生成一个垂直参考线,具体效果如下图所示:

注意:

(1)我们也可以先点击标尺,然后往对应的位置拉出自己想要位置的参考线。

(2)按住alt键在水平的参考线进行单击,就可以变为垂直的参考线了,如果选择垂直的参考线进行单击的话,就变为水平了。

(3)我们可以选中移动工具(快捷键V),来进行参考线移动。

(4)如果参考线你不想让它移动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在视图菜单上选择锁定参考线(快捷键Ctrl+Alt+;),这样参考线就不会被移动了。

(5)如果我们是想删除参考线的话,那我们可以将参考线拉回标尺位置,这样就删除了参考线。

(6)如果不想显示参考线的话,可以用上面提到的隐藏额外内容,快捷键是Ctrl+H。

3.5PS中该如何对齐图层呢?

在菜单栏中选择视图->对齐(快捷键Ctrl+Shift+;),具体对齐方式有如下几种:

有了对齐这个操作,我们就可以将图层快速的对齐到参考线上。如果没有这个点对齐这个功能的话,那么要想把多个图层对齐在同一个参考线上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所以这个对齐功能对那些精准的操作是相当有帮助的。

3.6PS中该如何恢复呢?

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恢复(快捷键F12),这时文档就会恢复为为原来的样子了,注意恢复有个优点就是不会丢失之前的历史记录,而如果我们平时用的删除历史记录这个操作的话,就会把之前的记录给删除掉了。

4.本文涉及的快捷键

(1)屏幕模式切换:F

(2)显示额外内容:Ctrl+H

(3)标尺:Ctrl+R

(4)锁定参考线:快捷键Ctrl+Alt+;

(5)移动工具:V

(6)对齐:Ctrl+Shift+;

(7)恢复:F12

在 Photoshop 中对照片进行后期调色,离不开有效使用曲线工具。曲线是一种相对“万能”的工具,但它可能不够“直观”,要想熟练运用它,必须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直观的视觉模型和相应的操作方法来说明如何用它解决调色问题。

1. 解决影调问题——明度

在一些特殊环境中拍摄时,很容易会出现画面局部曝光不足的状况。

以下图为例,这张室内拍摄的照片由于需要兼顾逆光环境中的整体影调,人物和室内陈设显得曝光不足。若提亮照片中这些偏暗的部分,便可以呈现出更多生动的信息。

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才能实现“提亮”效果呢?

首先,我们需要看看影调的视觉模型,利用 PS 里的渐变工具制作一张黑白渐变图片。

在图层面板中找到并打开“曲线”调整图层。双击该图层就会出现相应的属性面板。

你可以看到,在面板中出现一个坐标系,它的横坐标是明度的输入值,纵坐标是明度的输出值,中间的波形是照片的直方图。当我们用鼠标左键单击坐标系中的对角线,即可添加一个可以操控照片影调的锚点。

如果将锚点上移,意味着将照片的明度输出值升高,照片中亮部区域增多,整体则随之变亮:

如果将锚点下移,意味着将照片的明度输出值降低,照片中暗部区域增多,整体则随之变暗:

所以,对于上边那张需要“提亮”的照片,我们只需要在该照片的曲线上设置锚点并上移即可。但是,该在什么位置上设置锚点才能达成我们想要的效果呢?

你可以左键单击曲线属性面板中左列的第一个图标:

接着将鼠标光标移动到图片上需要被提亮的区域(此时光标会变成吸管工具的样子),再单击鼠标左键,这个区域的影调便会以建立锚点的方式对应显示在曲线上。

使用这个方法,我们通过在画面中曝光不足的区域移动吸管光标,从而确立了曲线中的锚点位置。

这样,你便成功地选择中了需要提亮的区域,再恰当地把锚点往上移一小段距离(结合预览图观察、设置),就实现了对需要调整的影调范围的提亮。

最终结果如下:

2. 解决影调问题——对比度

有的照片存在对比度不足的问题。通过调节一下对比度,能让照片更具有视觉吸引力。

以下图为例,这张照片明显整体影调偏灰,对比度偏小,可以恰当增加对比度,让照片变得看起来更通透一些:

利用曲线解决影调对比度的关键就是控制曲线的斜率(曲线的倾斜程度,可类比胶片的密度特性曲线的斜率理解)。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老样子,首先,我们继续来看影调模型,对此建立曲线的调整图层,出现属性面板。

通过观察,曲线为 45° 倾斜时,影调模型的影调均匀过度,反差适中。当我们移动曲线上左右锚点,将曲线调至水平,影调模型的影调为中灰,无明暗对比:

而如果我们移动曲线上左右锚点,将曲线调至竖直,影调模型中影调的明暗对比强烈:

所以,通过改变曲线的斜率可以调整影调的对比度,即斜率越大对比度越大,斜率越小对比度越小。接下来我们对上方的例图进行调整。

将图片导入 PS,并建立曲线调整图层,双击调整图层,随之出现属性面板,同上例单击左列第一个图标,将鼠标光标移至画面中,在画面中最暗的区域(右下角的牛)单击一次鼠标左键,曲线上会立刻出现代表该明度数值的锚点;同理,在画面中最亮的区域(天空中白云的高光)单击一次鼠标左键,曲线上也出现了代表该明度数值的锚点。

将代表最暗区域的锚点下移,代表最亮区域的锚点上移,使两锚点之间的曲线斜率增大:

这样操作以后,可以看到整张照片的对比度有了显著的增加:

3. 解决色调问题——白平衡

在前期拍摄时,自动白平衡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你后期进行调整。在 PS 里有多种方法可以校正白平衡,但曲线是比较方便快捷的。

以下图为例,这张照片有较多整块的白色区域,并且有一点偏色。

顺带一提,由于普通人没受过视觉色彩训练,往往很难直观地判断出色偏和得出相应的精细调整方案;而曲线的属性面板中的吸管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化解这个问题。

具体操作很简单,把照片导入 PS,打开曲线调整图层,在属性面板左列选择第二个黑色吸管图标,点击画面中应该为黑色的区域,以确立黑场;再选择第四个白色吸管图标,点击画面中应该为白色的区域,以确立白场。最后选择第三个灰色吸管图标,点击画面应该为灰色的区域,以确立灰场。

最终效果如下:

这种方式适合快速矫正白平衡,黑白灰吸管的操作顺序和选取正确的影调位置是关键——前提是,你的照片色偏不能太离谱,至少得让你能看出“哪个地方应该是黑/白/灰色”。

4. 解决色调问题——饱和度

“咦?曲线也能用来调整饱和度吗?”当然可以。我们直接从色调模型入手,来讲解一下用曲线控制饱和度的基础理论。

我们用渐变工具设定两端色彩为纯绿色(R:0,G:255,B:0)和中灰色(R:128,G:128,B:128)建模。从左往右,颜色由艳变灰,饱和度由大到小。右边的颜色由于混入了更多的灰色导致饱和度降低。那么,如果曲线能去掉右边的灰色,颜色的纯度是能回来呢?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用取色工具取右边区域的偏灰的绿色。

可以看到,在取色工具的信息面板中,采样点“#1”的信息为 R57、G179、B111。很明显,此采样点的绿色饱和度并不够纯,因为它还包含了红色与蓝色信息。

现在我们建立该模型的曲线调整图层,在面板中将曲线左端锚点移至中间灰场位置,即将模型中的灰色变为黑色。

此时采样点“#1”的信息为 R0、G101、B0,其中作为干扰因素的红色和蓝色信息随之完全消失了,我们因此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绿色。

通过观察曲线形状,不难发现——增加灰场到白场的曲线斜率可以提升颜色的纯度(饱和度)。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如下图所示,夕阳的阳光照在岩石上,但阳光的氛围并不明显。

而如果调整一下曲线灰场到白场的斜率,我们便可增加画面饱和度,从而营造较好的阳光氛围。

最终结果如下:

5. 去“色罩”

由于拍摄环境、相机设置、色彩管理等诸多因素,有时我们拍摄的照片可能会出现一层“色罩”。

以下图为例,你可以看到,画面中所有的视觉颜色都被蒙上一层绿,景物本身的色彩和相互的色彩关系都不明确,整个画面的颜色死板又沉闷。

那么如何解决呢?我们还是先说大致原理吧。

照片的颜色来源于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作为色光混合的三种基色起到了表达颜色的作用。在 PS中对照片后期调色,实际上就是在对这三种基色进行调整。

在曲线的属性面板中,我们可以分红通道、绿通道、蓝通道对画面进行调色。在面板中间上方,可以切换 RGB 混合通道和对应的单个基色通道。

具体到这张例图,照片整体明显偏绿,所以首先我们先选择绿通道。单击对曲线中间设定锚点,将锚点下移,以减少绿色的输出值,这样整个画面的绿色就随之减少。

由于绿色减少,你会看到画面中又出现了一层微弱的蓝色色罩;所以我们应该再依样画葫芦,选择蓝通道,单击对曲线中间设定锚点,将锚点下移,以减少蓝色的输出值,这样整个画面的蓝色也随之减少。

最后,再选择整体的RGB通道,通过锚点将曲线上移,提亮整个画面。这样,景物都呈现出自身的固有色并且有相对明确的色彩关系,去色罩基本完成。

如何更改头发的颜色?

稍微有点Photoshop基础的朋友都可以轻松做到,调整前。

调整后: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变成黑色:

至于用什么工具,相信你已经很清楚了。

回忆一下,是不是色相饱和度、可选颜色、渐变映射、色彩平衡都可以办到,而且非常快速。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1、为什么要用“色相饱和度”来调整,而不是“可选颜色”,也不是“渐变映射”?

2、上面列举的这些调色命令,它们到底存在哪些差异?

所以,这才是今天我们着重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个简单的头发颜色编辑,来把这些问题说清楚。

首先把方法说一下。

1、既然要更改头发的颜色,首先你需要获得头发的选区。

如何获得选区?利用“快速选择工具”结合“选择并遮住”即可,之前的文章里面都有详细介绍。

做完选区后,接下你可以新建一个“组”,比如这个组叫做“头发颜色”。

在没有取消选区的情况下,选择组,点击蒙版按钮。

这就相当于为这个组添加了蒙版,明白了吗?

1、你知道在蒙版里面,黑色代表隐藏,白色代表显示。

2、上图中,白色代表头发区域,所以选区就得到了。

接下来你可以尽情的在组里面添加任何调色命令,只要能达到更改颜色目的都没问题。

比如色相饱和度。

注意,添加完后,把它丢到组里面去。

1、目的就是为了等会在组里面添加的其它调整层,都不用再次添加蒙版了。

2、因为“组”已经存在蒙版了,它们是一起的,明白了吧。

把色相饱和度调整层的混合模式改为“颜色”。

为什么?之前已经说过,“颜色”的混合模式可以保留下方原始图片的明度,只是色相和饱和度发生了改变,和明度无关。

接下来你可以任意去修改颜色。

以上就是常规的操作方法。

如果你需要做的细致一些,可以添加曲线或色阶,增加对比。

记得把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明度”,因为明度的混合模式只会影响亮度属性,不会对其它因素产生干扰,比如色相和饱和度属性。

这个知识之前的文章也讲过。

所以:

1、利用色相饱和度更改头发颜色,而“颜色”的混合模式可以保留原始图像的亮度信息;

2、再次利用曲线增加对比,而“明度”的混合模式可以在刚才的基础上只影响亮度;

3、所以,“颜色混合模式”的作用是保留了原始图像的亮度;

4、而“明度混合模式”的作用是我们在保留原始图像亮度的基础上,再次去编辑明度;

5、所以这是两码事,一个是保留明度,一个是编辑明度,不要混淆了;

甚至你还可以新建一个空白图层,在头发区域添加一些白色或黑色,让它产生一些光泽感。

如果看不懂,请查看之前中性灰的文章,里面有详细介绍。

最后我们可以再次调整色相饱和度,调整的会更加准确一些。

调整前:

调整后:

接下来讨论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1、为什么我们要用色相饱和度?

2、用可选颜色行不行?用渐变映射行不行?用色彩平衡行不行?

3、如果行,那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色相饱和度。

因为色相饱和度最为直观,它是基于人眼感知的一套颜色体系,任何人都能轻松利用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属性来判断颜色。

所以色相饱和度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1、当你需要大面积的更改颜色;

2、或者说你有一个明确的颜色修改目的,比如我就要修改蓝色、修改红色;

3、你完全可以使用色相饱和度,因为它最直观;

关于可选颜色。

如果改为“可选颜色”呢?

你会发现一样能达到更改颜色的目的。注意,我只是调节了中性色,也就是中间调,就可以轻松达到目的。

这些区域我完全没有动过。

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选择红色或黄色进一步微调。

请留意,选择中性色更改颜色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青品黄黑来进一步控制颜色。

那么问题来了,可选颜色到底在改什么?

1、很显然,它存在的目的是让你对颜色进行局部控制,通常我们是在进行微调;

2、可选颜色是更改肤色最好的工具,因为它的局部控制能力非常强悍;

3、它是通过在已有色彩的基础上,添加青品黄黑来达到调色目的;

之前已经讲过它的原理,如果不懂,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

举例:你觉得当前皮肤是什么颜色?

是不是感觉说不上来,有一种红也不红,黄也不黄的感觉。

朋友,如果你拿“色相饱和度”去修改肤色,试试看。

你会发现很麻烦,偏色严重,不是说它不能达到目的。但很显然,这样的方法是不明智的。

1、因为刚才已经说过,色相饱和度就是用来更改大面积或色彩偏向性很明确的颜色。

2、它把颜色分的清清楚楚,红就是红,绿就是绿。

那可选颜色呢?

既然红也不红,黄也不黄的,所以你可以分别选择红色和黄色进行局部修改。

1、它是在红色或黄色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青品黄黑的配比来达到目的,所以它的变化很微弱;

2、当你需要对颜色进行精准控制的时候,可选颜色就是首选,特别是肤色;

3、所以你可以把色相饱和度理解为整体颜色修改,或目的明确的色彩修改;

4、而可选颜色则是局部或精确的颜色控制,注意,我说的是“控制”;

5、比如在黄色的基础上做控制,这和你直接更改黄色是两码事;

关于渐变映射。

当我添加渐变映射是一个道理,也可以达到修改颜色的目的。

打开渐变条给你看一下。

其实就是在头发的暗部、中间调、亮部添加了不同的颜色,产生了映射,所以就会导致你看到的结果。渐变映射的原理之前也说过,如果不明白,可以了解一下。

1、渐变映射就是把暗部到亮部按照你指定的颜色进行映射而已;

2、所以它与“色相饱和度”还有“可选颜色”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想象一下,头发如果是黑色,你需要修改颜色,怎么办?

你试过就知道,之前讲的色相饱和度、可选颜色都不理想。因为黑色没有色相,改起来比较麻烦。

但如果你在这个基础上添加渐变映射呢?

它可以直接把颜色映射到头发的暗部区域里面去,然后适当改一下混合模式即可。

当你已经使用渐变映射进行颜色修改后,你甚至可以添加色彩平衡再次进行整体修改。当然色相饱和度也没问题。

所以黑色的头发就可以这样来修改颜色。

注意:如果头发颜色完全是黑色一片,用这种方法也很难挽救,因为完全黑色就意味着没有了细节,有时候你是追不回来的。

关于色彩平衡。

色彩平衡主要是通过调节画面的中间调、高光、和阴影来达到目的。也只能调整这些区域,你没得选。

1、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有保留明度的功能;

2、也就是说既更改了颜色,还保留了明度,这个是色相饱和度和可选颜色做不到的;

3、更改颜色的同时,所见即所得,特别方便;

4、因为有了保留明度功能,所以利用色彩平衡对黑白照片着色是非常好的方式;

5、既保留了黑白照片的明度,又改变了照片的颜色,一举两得;

这就是它们不同的特性,可能在今天的案例中,对于新手朋友还是会存在疑惑:

1、到底是如何把头发变黑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2、更改黑颜色的头发,使用渐变映射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3、如何把这些知识点综合运用起来?

今天你需要着重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下一期都会给你答案。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