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珍珠港④:第二波俯冲轰炸机登场,日本人赢得并不轻松
图1. 影视截图:凌晨时分从母舰上起飞的日本攻击机群
早上6时10分,当第一批飞机全部升空后,南云命令舰队向南转向以20节时速前进。与此同时,六艘母舰上的地勤兵们紧张地准备着第二批进攻飞机,将它们推上甲板排列到起飞位置。
7时5分,机动部队再次转向东加速逆风航行,10分钟后,第二波飞机开始起飞。
图2. 历史照片,左起岛崎重合、进藤三郎、江草隆繁
第二攻击波由167架飞机组成(部分资料显示为171架),由瑞鹤飞行队队长岛崎重合少佐担任总指挥,包括岛崎重合亲自率领的54架实施水平轰炸的九七舰攻队,负责进一步摧毁军用机场;苍龙飞行队队长江草隆繁少佐指挥的78架九九舰爆,负责进一步摧毁美军的军舰,扩大战果;赤城战斗机分队长进藤三郎大尉率领35架零式战斗机,负责保护轰炸机,与美军战斗机交战。
图3. 影视截图:第二攻击波抵达瓦胡岛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
在传统的珍珠港战役文章中,往往忽略了大量的细节,战斗过程聊聊几句就直接跳到宣布结果和伟大意义了,实际上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是日军大获全胜的偷袭珍珠港,两个波次的遭遇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图4. 进藤三郎曾因重庆璧山空战而获得中国方面舰队司令的亲笔嘉奖
率领第二攻击波的几个鬼子指挥官也不简单,江草隆繁和进藤三郎都参加过侵华战争,江草是1937年9月轰炸江阴中国舰队的舰爆分队队长,通过实战验证了俯冲轰炸攻舰的先进战术,进藤三郎更是重庆璧山空战的零战飞行队队长,双手沾满了中国飞行员和人民的鲜血。
图5. 瓦胡岛上的美国六处军用机场,两次攻击波各重点攻击三处
根据战前掌握的情报,日军判断瓦胡岛共有6座机场,陆海军各三个,陆军机场分别是惠勒( Wheeler Field )、希卡姆( Hickam Field )和贝洛斯( Bellows Field )机场;海军机场分别是福特岛海军航空站( Pear Harbor NAS )、卡内奥赫海军航空站( Kaneohe Bay NAS )和埃瓦海军陆战队航空站( Ewa MACS )。
图6. 战斗后拍摄的惠勒机场被击毁的美陆航战斗机
在日军的计划中,位于瓦胡岛中部且驻扎有200架战斗机的惠勒机场是首要的攻击目标,必须在第一波中就予以摧毁。执行这一任务的瑞鹤飞行队的25架九九舰爆干得算不赖,接近100架陆军飞机被摧毁在惠勒机场的地面上,跑道也暂时无法使用。比对美方资料,惠勒机场驻扎的正是美国陆航第14战斗机联队,拥有99架P-40、39架P-36和14架P-26战斗机。
图7. 珍珠港上空的波音P-26“玩具枪”下单翼战斗机,在当时已迅速过时
位于福特岛南侧,位置靠近福特岛海军基地的希卡姆机场是陆军的重轰炸机机场,平时大约有40架四引擎重轰炸机和100架双引擎重轰炸机。为了防止美军对机动部队的反击,第一波翔鹤飞行队的九九舰爆重点轰炸了此处,并上报说至少有7架B-17“空中堡垒”轰炸机起火燃烧。
据美方资料记载,希卡姆机场驻扎的是美国陆航第18轰炸机联队,拥有32架B-18重型轰炸机、12架B-17重型轰炸机和12架A-20轰炸机。从摧毁数量来看,翔鹤飞行队因为飞机数量的不足(还要分出一部分轰炸福特岛机场),没能达到完全摧毁希卡姆机场的目的。
图8. 珍珠港陆航第18轰炸机联队的B-18双发轰炸机,在当时已显过时
贝洛斯机场是陆军航空部队的作业基地,日军计划只用战斗机群扫射该机场上的飞机。福特岛上的海军机场是水陆两用综合性机场,估计停靠有约60架水上飞机。这些飞机是巡逻机,可以不必急于进行攻击。
图9. 影视截图:零战扫射地面美军战斗机
最后两座属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几场分别是位于瓦胡岛最东端半岛上的卡内奥赫海军航空站和珍珠港西南角的埃瓦海军陆战队航空站。卡内奥赫机场一般常驻有50架水上飞机,这批飞机也是巡逻机,可以稍后予以攻击。但在战前情报显示在卡内奥赫还有一座在建的陆上机场,建成后可能配备战斗机部队。
图10. 第二攻击波采用从瓦胡岛东侧绕行的路线
埃瓦海军陆战队航空站当天唯一停放有陆战队第211中队的12架F4F-3“野猫”战斗机的海军机场,他们也是唯一具备反击能力的海军战斗机,因此被纳入第二轮攻击之中,并使用战斗机扫射破坏。按照驻夏威夷美国陆海军的分工,瓦胡岛防空由陆军负责,远程侦察由海军负责,因此海军的战斗机配备数量不多,大部分舰载机已经随同母舰离开,未能返回港内。
图11. 威克岛上被日军俘获的海军陆战队第211中队(VMF-211)的野猫战斗机,珍珠港埃瓦航空站的野猫也是该中队的
因为无法提前准确判定第一轮空袭的效果,第二轮空袭的分工和主要目标远不如第一轮那么有计划性和明确目标,但有一点是非常确切的:第二轮空袭没有出动鱼雷机,主要以高空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为主,战斗机扫地为辅助。
图12. 《珍珠港》海报上显眼位置的就是一架携带鱼雷的九七舰攻
与第一轮一样,高空水平轰炸队全部由三座大型舰载机九七舰攻组成,共54架,其中瑞鹤号出动3个中队24机(日方的战报记录上只有24个机组的名字),翔鹤号出动3个中队27机,他们携带250公斤和60公斤两种较轻的标准炸弹,其中250公斤炸弹77枚,60公斤炸弹156枚。
密集编队水平轰炸对飞行员的要求稍微低一些,而且由于飞行高度大,受到的空袭火力也较弱。瑞鹤号水平轰炸机队携带250公斤炸弹36枚,60公斤炸弹108枚,他们集中轰炸了希卡姆机场进行补枪,上报战果包括确认7座机库起火,确认38架飞机中弹起火,另有一座机库和14架飞机未确认起火。
图13. 影视:空袭福特岛水上飞机机场的日机
翔鹤号水平轰炸机队携带250公斤炸弹41枚,60公斤炸弹48枚,他们集中轰炸了海军所属的卡内奥赫机场和福特岛机场,确认命中机库2座,水上飞机20架起火。(有趣的是,根据九七舰攻的三种炸弹的挂载特点,无论怎么计算都没法将飞机数量和炸弹数量算到一致,建议数学好的同学再试试)
与这些含糊的战果相对应的是水平轰炸机队惊人的低伤亡率,54架水平轰炸机一共无一被击落,一共只有16架被子弹击中,每架飞机平均只有2个弹孔,损失非常轻微。
图14. 苍龙号舰爆队长江草隆繁少佐的九九舰爆正在俯冲
江草隆繁率领的78架俯冲轰炸机由来自一航战和二航战的四艘航母,负责对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和重要目标补枪。由于数量较多,大致可以将日方上报的战果汇总为确认命中战列舰21次,不确定命中15次,确认命中巡洋舰12次,不确定命中1次,确认命中驱逐舰2次。另外也对希卡姆机场和埃瓦海军机场进行了俯冲轰炸。
图15. 少量起飞的美国战斗机已能够击落分散的九九舰爆
在第二攻击波到达时,美军无论是陆海军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战备能力,少数战斗机起飞迎战(他们的故事将在下个章节细述),大量的防空炮火做好了准备,严阵以待。因入坞检修而在首轮空袭中幸免于难的太平洋舰队旗舰宾夕法尼亚号,在这一次遭到了一队九九舰爆的重点关照。
图16. 《珍珠港》剧照,下方军舰实际是斯普鲁恩斯级大杀器
在渊田美津雄的回忆录《袭击珍珠港》里,对第二攻击波有着如下的描述:
“……整个珍珠港空中的高层被断云遮盖,而下面浓烟滚滚,严重妨碍着俯冲轰炸机队寻找目标。飞高了,不易找到目标;飞低了,又不能进行俯冲。
来自下面的高射炮火很猛,一道道柱形集束弹幕,在云上看的很清楚。
大胆的江草海军少佐向着射来的集束弹幕的方向俯冲。这样,当飞机俯冲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他就清楚地看到正在开跑射击的那艘敌舰了,随后立即修正瞄准,对这艘敌舰进行轰炸。其余八十架俯冲轰炸机都按照这个办法,先找集束弹幕,然后朝它俯冲。祸从口出!对那些没有开炮射击的敌舰,俯冲轰炸机不予攻击。其实,敌舰停止开炮射击,说明它已经受创,不必再对它攻击了。用这种办法选择目标很好,可以避免重复攻击那些已经遭到第一波攻击的目标。
图17. 电影《虎虎虎》宣传海报:俯冲轰炸机围猎战列舰大街
这里有一段插曲,挺有趣。‘赤城号’的山田昌平海军大尉——身长近两米的彪形大汉,磊落果敢的飞行员,他专找‘庞然大物’攻击。他看到有一处集束弹幕最密,以为一定是‘庞然大物’射来。他立即带领中队向射出弹幕的方向俯冲下去。下去后一看,原来是一群陆上炮台,只好又驾机升高,重新寻找‘庞然大物’。果然,好不容易发现停在坞里的‘宾夕法尼亚’号似乎没有受到破坏,于是带领全中队击中攻击了这艘军舰。‘宾夕法尼亚’号是金梅尔海军上舰的旗舰,可谓是‘庞然大物’了。
俯冲轰炸机队八十一架飞机,就这样攻击了各种目标,其中主要是战列舰,其次是巡洋舰,还有不少是驱逐舰。…… ”
图18. 珍珠港干船坞内,被山田昌平大尉轰炸后的“宾夕法尼亚”号和两艘驱逐舰
按照渊田的描述,是来自“赤城”号的山田昌平大尉攻击了船坞中的“宾夕法尼亚”号( BB-38 )。当时还有两艘驱逐舰“卡森”号( DD-372,Cassin )和“多恩斯”号( DD-375,Downes )跟她一起停泊于同一个干船坞内,“宾夕法尼亚”号虽然无法动弹,但却是较早开始反击的一艘战列舰,她发射了猛烈的炮火,也因此招致了山田等人的攻击。
山田等人投下的250公斤炸弹严重破坏了这几艘军舰,一枚炸弹正中“宾夕法尼亚”号右舷,将一门5英寸高射炮彻底摧毁。另一枚炸弹命中“多恩斯”号的燃油舱,引发大火并蔓延至“卡森”号和“宾夕法尼亚”号。
图19. 另一个角度的“卡森”号(右)和“多恩斯”号(左)驱逐舰
火灾后的“卡森”号从船台上滑落,侧压在了“多恩斯”号的船体上(这个场景也被部分模型爱好者制作了出来)。“多恩斯”号上的爆炸还产生了另外一项杀伤——一个鱼雷发射管被气浪掀起,重重的砸在了“宾夕法尼亚”号的舰体前部。
当火灾终于被控制后,金梅尔的旗舰上已有15人死亡,14人失踪,38人受伤,阵亡人员中甚至还包括了当时该舰上的值日军官。两艘驱逐舰基本报废,后来未作修复,只拆除了部分舰上机械和设备用于其他舰只。
图20. 1945年2月向硫磺岛倾泻复仇火力的“宾夕法尼亚”号
所幸,250公斤炸弹对皮糙肉厚的“宾夕法尼亚”号造成的损伤并不大,1941年12月20日,该舰即启航驶往西海岸的旧金山,并于29日到达,随后该舰进行了维修,1942年3月20日即恢复了战斗力。
图21. 1941年10月30日的珍珠港航拍图,可见上方狭窄的唯一出海口
另外一艘遭到集中攻击的战列舰当属“内华达”号。在第一波攻击时,停靠在较为开阔水域的“内华达”号早早就启动锅炉,并在8时40分依靠自身动力启动,在值日军官的指挥下向港外驶去。由于并不清楚日军是否会再进行一次鱼雷攻击,“内华达”号希望出港躲避。
“内华达”号的动静立刻引起了渊田美津雄等人的注意,日本人认为击沉该舰是堵塞珍珠港唯一的出港通道的好机会,有14-18架俯冲轰炸机以该舰为目标发起了攻击,其中包括加贺号舰爆队的牧野三郎大尉。
图22. 加贺舰爆队牧野三郎大尉的九九舰爆攻击了“内华达”号战列舰
图23. 珍珠港空袭时,“内华达”号是唯一生火启航的战列舰
由于行动缓慢且在狭窄的珍珠港内根本无法机动,当“内华达”号在9点50分通过10-10号码头时,被连续命中5枚炸弹,一枚在80号龙骨附近的乘员舱上方爆炸,一枚击中了左舷指挥平台并爆炸,第三枚命中1号炮塔前方并在船体甲板上炸出了一个大洞,第四枚命中15号龙骨附近,其中一枚穿透第二层甲板后爆炸,另一枚在汽油箱附近爆炸,引起了大火。
1号主炮塔附近的大火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灾难,为了避免重蹈亚利桑那号的覆辙,更为了避免在深水区沉没而无法打捞,“内华达”号决心在福特岛西侧搁浅,10点30分她在两艘拖船的协助下通过了医院角( Hospital Point ,在珍珠港狭窄的出口处),并在撞上海岸浅滩前又击落了3架日机。
当天的战斗中,“内华达”号一共被命中6枚250公斤炸弹和一条鱼雷,62人死亡,107人受伤,但是该舰击落了多达7架日机(4架第一攻击波的“加贺”号的九七舰攻和3架第二攻击波的九九舰爆),是珍珠港内战果最显著的一艘战舰。
图24. 珍珠港事件5天后拍摄的“内华达”号船头,可见炸弹命中的伤害
图25. 珍珠港内舰艇分布,注意下方出口处即为医院角(Hospital Point)
图26. 画作:九九舰爆正在轰炸夺路而逃的“内华达”号
停泊在港内的众多轻型舰艇也遭到了九九舰爆队的攻击,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檀香山”号( CL-48 )正停靠在距离“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不远的海面上,她被近失弹轻伤,但仍可行动。
停靠在“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外侧的维修船“韦斯塔”号被爆炸引起的火灾重创沉没。水上飞机母舰“柯蒂斯”号也受创。驱逐舰“肖”号遭到两枚250公斤炸弹的穿透,应发剧烈的爆炸,重创。
从8时54分到10时左右,第二波攻击持续时间大约也是一个小时,日机投完了所有的炸弹,战斗机进行了扫射并与少量美机进行了交战,开始退出战场。在投弹完成后,渊田美津雄最后一次绕行了珍珠港,拍下了大量照片,准备返航。
图27. 被3条鱼雷和一枚炸弹命中燃烧的“加利福尼亚”号
图28. 渊田美津雄全程参与了偷袭珍珠港的两个攻击波
正当他的座机要离开瓦胡岛时,一架零战飞了过来跟在了他的后面,从涂装上看是一架归属于“瑞鹤”号的零式战斗机。由于单座战斗机设备所限,当时要进行海上的长途飞行而不迷失方向仍有相当难度,所以如果没能跟上大型飞机的话,这架零战很可能就回不去了(后来瓜岛战役中还多次重复了这个问题)。渊田特意又指挥他的座机到瓦胡岛西南巴伯斯角的预定返航集合点寻找,果然又捡回了一架零战,于是,他威风凛凛的在两架零战的护卫下,心满意足地返航了。
图29. 返航或起飞时拍摄的“加贺”号上的一架九九舰爆
日本人口中宣称的“大捷”,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战果,但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在第二攻击波里有多达20架飞机未能返航,包括6架战斗机和14架俯冲轰炸机。返航的飞机中,也有多达70架飞机均带有弹孔。在计划出动的第二攻击波171架飞机中,除3架在起飞后因发动机故障返航外,被击落20架(占比接近20%),击伤超过70架(占比接近40%),特别是执行攻舰任务的俯冲轰炸机队,几乎每架都被击伤(占比接近90%),这批飞机的可持续出动能力值得怀疑,只有负责高空轰炸的九七舰攻的状态还比较好。
图30. 机动部队的高层指挥员只能从舰载机回报的战果来做出决断
造成如此高伤亡率的原因除了愈加猛烈的高射炮火外,少量起飞的美军战斗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军从睡梦中醒来,他们的反击将更加激烈。第二攻击波遭遇到的猛烈反击很快就将对机动部队的决策者们产生直接的影响!
图31. “内华达”号经修复和改装后,参加了诺曼底登陆的支援行动,本图后方那艘大舰即为修复后的“内华达”号,前景为“德克萨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