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路名的离谱翻译 让我笑出了声
如果你觉得香港的路名拗口又难记,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
有这样的感受,一半可能是因为不懂粤语,另一半必须是翻译的锅——有些路名实在是太离谱了!
香港开埠初期,街道大多都以英文命名,之后翻译成中文。而香港人日常交流以粤语为主,所以音译时也以粤语为准。可谁能想到,翻译者竟能如此脑洞大开、肆意发挥,创造了一系列怪诞路名。
比如位于中环的列拿士地台(Rednaxela Terrace),不管中文还是英文,都让人一头雾水。
其实,这是将“Alexander”(亚历山大)的字母倒写后翻译而成。有人猜测,因为当时的译者习惯了从右往左读,于是Alexander就被看成了Rednaxela。
但这种说法受到了很多质疑。菲律宾华人作家江桦就不同意这是误译,据他考证,这可能是为了纪念19世纪20年代发表了《埃塞俄比亚宣言》的Robert Alexander Young。这样说来,也许更好的翻译是“大山历亚台”?
虽然江桦的说法未经证实,这个地名也还算得上是别出心裁的设计,但接下来的路名可就真的越走越“偏”了。
北角的大强街和电气道本是发电厂旧址所在,英文名分别为“Power Street”和“Electric Road”。但不知为何,意指电力的“Power”却被理解为“势力”,从而译成了“大强街”。
位于湾仔的春园街,虽说名字让人想入非非,但其实这是英文“Spring Garden”的译名。原本,这里是英国鸦片商人Lancelot Dent修建的花园洋房地带,其中有一个泉池,所谓“春园街”应该是“泉园街”。
除了搞错多义词,还有各种植物花卉傻傻分不清的情况。
如果你有朋友的英文名是Lily,你应该会知道这个名字的含义是百合,但铜锣湾道附近的Lily Street却被翻译成了“莲花街”。
虽然意思对不上,但附近正好有一座名为莲花宫的庙宇。或许译者是因此才改成了莲花街?
而到了跑马地荷塘道(Hawthorn Road),本意为山楂的“Hawthorn”直接被音译为“荷塘”。真是让英语老师摸不着头脑,不得不赞叹译者的不拘一格。
如果你还觉得不够离谱,接下来的路名能让植物学家流泪。
深水埗大角咀的许多道路都以树木命名。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Fir(冷杉) Street”被翻译成“松树街”,而“Pine(松树)Street”被翻译成“杉树街”。这真的不是安装路牌的时候装反了吗?
不过,杉类和松类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理解并不一样,杉也属于松柏目松科杉树属。但要解释清楚这笔糊涂账,能让植物学学生立马崩溃。
植物学意义上, 松和杉的分类相当复杂/知乎截图
不仅花花草草分不清,锤子斧头也分不清。“Hammer Hill Road”竟然叫“斧山道”不叫“锤山道”,雷神听了也不能同意吧。
还有一些路名,明明很离谱,叫多了竟然觉得还不错。
著名的荷李活道,邻近中环,不少旅行者都会路过,熟悉港剧港片的人都知道,这是来源于“Hollywood”(好莱坞)的港式译法。
转角来到横穿荷李活道的鸭巴甸街。这个怪怪的名字,和遥远苏格兰的阿伯丁,竟也是同一个单词“Aberdeen”。
同样的,滑铁卢(Waterloo Road)也没能幸免,被译成了“窝打老道”。
有些路名还能帮你扩充词汇量。港岛半山区及山顶的主路马己仙峡道(Magazine Gap Road)是中环前往山顶的必经之路。这里的“Magazine”可不是杂志的意思,而是指弹药库、军火库,所以“Magazine Gap”其实可以叫“弹库峡谷”或“弹谷”。至于中文的“马己仙峡”,大概是粤语音译的结果。
在香港看完一圈路名,既收获了快乐,又获得了知识。说起来,还得感谢这些神翻译呢。
万幸,还没有路叫“扑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