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打脸游戏,还得看战斗民族

01
都知道俄罗斯战斗民族离谱,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们早已把 「战斗」 玩出了离谱的花样。
当然,不是你们熟悉的「御剑跟着我」的爱情纠葛,也不是随手干倒毛熊的生活作风。
而是更为隐蔽的。
俄罗斯男孩们找到了让对方屈服的新方式,动作上很简单,不外乎是将手掌拍到脸上,让对方像喝多了伏特加一样缴械投降。
全世界对此都规定了一个通俗而响亮的名字—— 扇耳光 。
只不过俄罗斯的做法更为纯粹。

他们特意办成了比赛,规则说难也不难:
轮流互扇对方耳光,直到对方放弃或者是犯规出局;
被扇的一方不能躲,必须硬挨;
不能用手掌底部,只能用手指和手掌的上半部分扇耳光;
有些限制级场合里,只需要互扇三次,没有KO的情况下,看点数判输赢;
冠军奖金三四千元人民币。
现场的「厮杀」则更为随意,不区分级别,胖的瘦的,200斤、400斤的男孩子同场竞技。
只要听到一句呐喊,他们血脉膨胀,准备开战。
「上场吧,老男孩,打脸对方是我们的光荣传统。」
但任何一个新人不会没有准备就卷入战斗,那样只会被同行耻笑。
他们起码学一些基本规范来保护自己。
戴起牙套来,防止牙齿被打掉。
赛前不喷垃圾话,给对方和自己全家留足面子。双手握住木桌,试图将耳光的威力转移到桌子上。

这些保护自己的方式,有的时候确实能帮助萌新挨过头一掌的攻击, 但总归显得不够老油条。
那些真正老江湖,早已研究出了更为通透的动作,来掩盖自己的孱弱。
他们被震晕后,绕圈散步,叉腰低头,通过神似郭达斯坦森的举动,来隐藏自己的窘迫。
这就是随身小技巧。
同样,当你抽对方之前,也要注意去为自己造势。
挥一次手,击穿对手一层心理防线。
挥三四次手的时候,对方胆怯,你拍掌过去,让清脆的响声回荡在场馆里。
这也是随身小技巧。
如果都是尔虞我诈的比拼,那么比赛本该是针尖对麦芒的较量,壮丽而夺目。
但,扇耳光的宗旨总归是娱乐性的,要允许有一些三心二意的家伙出现。
他们为了打卡而来,毫不在乎面部被抽打的疼痛感。对他们来说,做街上最靓的仔是更重要的事。
有人cosplay美国队长,但被打得很惨;有人在场上弘扬自己的real精神,但几乎被扇晕过去。
不过,只要人倒下之前发型没乱就行。
所以顶级朋克常常配了寸头短发。
至于那些赢下他们的人,则会像古希腊先贤一般,拿过话筒激情演讲,从小时候被抢走甜甜圈的经历,谈及高潮部分的「this is for you,强子。」

台下的观众泪流满面。
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在胜利者脸部大块发紫的皮肤里撒上胡椒,就品尝得出高加索孜然风味了。
02
由于亲民、娱乐、热血等特点,在俄罗斯大地上,扇耳光比赛如火如荼举办着。
而且还分化出了酒馆underground级、城乡结合部级,以及「西伯利亚力量秀」这样全国性的比赛。
但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各项比赛零零散散,小打小闹,凝聚力不够。
道理其实不难,举办者们也明白,每一个竞技体育的发展,都离不开巨星的作用。
正如喜羊羊的出现改变了青青草原的吃播伦理;林加德的出现颠覆了欧洲足球的格局;乌鸦哥的出现打破了吃席规则。
扇耳光比赛也如此,它需要一个超级巨星来提升档次。
这个时候, 饺子哥 (Vasily Kamotskiy)出现了。
就像拓海不经意间成为了秋名山最会开黑车的童工,饺子哥也是一夜之间学会打脸别人的。
憨态可掬的他当年芳龄二八,正是血气方刚之时,穿了件深蓝色外套就闯进了场馆。
其实饺子哥并非无事不做的宅男,他是西伯利亚的一位农民,在老家辛辛苦苦种庄稼,最爱吃俄罗斯饺子。

这次,他慕名拜访大力士而来,但不知道谁怂恿一下,「肥宅,回家看天线宝宝去吧。」
饺子哥便怒从胆边生,决定上场。
也许是天降剧本的原因,也许是平日里干农活和健身的原因,他一上来就开挂。
粗看饺子哥只是甩巴掌,但仔细注意就会发现,他的腰腹发力带动了躯干,躯干再将那核心力量魔法般传到至肱二头肌,再延续至手掌。
这种富有技巧性的巴掌,直接能对方打得人仰马翻。
要不就是两巴掌,KO对手。
一路下来,饺子哥很顺利地拿到了冠军,走上了人生巅峰。
据说事后村里的小芳答应了他长达两个礼拜的约会邀请。
因为小伙伴们都知道他是大腕了,还第一次夸他打小就聪明。
生活的甜处一击即中了饺子哥,但恪守天天向上原则的他并没有浅尝辄止。
他有意无意地练习技巧,从怒劈西瓜开始;他也懂得了从162公斤增重到168公斤的好处;他特意戴个耳塞,防止耳朵鼓膜穿孔。

要知道高手都是细节狂魔,饺子哥在这方面何尝落了下风。
他最得意之作便是,努力保持双下巴的构造,配上厚厚的络腮胡子,等同于自制了一个头部减震器。
但自我实力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名气的提升,对他这样的「耳光之神」而言,为了简历镀金,非常需要一些好事者上门来挑战。
这时候 网红注水肌肉哥 出现得很及时。
看他样子就知道,由于一些不为人知的心酸因素,他变成了 「变种人」 。
不过这种类似僵化的健身房产物,自然考不进X战警的编制。

倒是虚张声势的小花招很多。
一向信奉祈福仪式的注水肌肉哥,以为赛前的加油呐喊,能获得了神力加持。可一上场,就被饺子哥一掌击倒,仓皇离去。
人红是非多,饺子哥出名之后,除了要每天应对无聊的挑战者,还要面对黑粉的羞辱。
他们信誓旦旦地说:
「别人都是手掌前段甩过去,发力没什么跟进。胖子几乎是用手腕锤过去的,跟直接出拳没什么区别了,应该算犯规。」
「这家伙发力方式感觉就和对手不一样,从腰发力带动的胳膊抡起来扇,估计腿也还发力了,下手真黑啊。」
饺子哥不在意这些,他只想创造更多的连胜纪录。
就连 艺术家模样的男子 都会成为他刷分的关键。
没办法,尊重对手,下最狠的力,才是竞技体育精神。
还有人则被他的威怒所惊吓,不自觉地躲开,主动弃赛。
这些一言不合给饺子哥送分的事迹,让他威名远扬。
有一天又来了一名挑战者,对手比他高,肌肉比他结实,身经百战的饺子哥没当回事。
对方没有过多做预演,而是直接一巴掌将饺子哥扇倒了。
医生检查他的神智,饺子哥不屑,说自己还能出去干掉一头熊。
但那一刻,裁判终止了比赛, 饺子哥的时代戛然而止。
后来,觉得未来不属于自己的他回到了西伯利亚,开着挖掘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坚持徒手劈西瓜。
03
当这些扇耳光比赛的浮光掠影袭击我的脑海时,我想起了一部电影—— 《人类清除计划》。
电影里的美国在某一天设置了清除日,时间是那一天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期间。
这12小时内任何形式的犯罪都属于合法行为,包括谋杀。

在清除计划倒计时前,就有按捺不住的人开始心急火燎的预热:防火、打人、撞车、尾随目标对象。
而在这12小时发生的内容当然可想而知:杀、伤、抢、掠。。。

诡异的是,清除日之外的平日里,犯罪率下降到只剩1%,暴力行为几乎不可见,社会一片和和美美。
在电影里,能形成这样截然对比的原因在于,人们将负面情绪集中于清除日释放了,所以平日里的环境更加安全了。
清除日这样 社会安全阀 在现实里依然很多,且都属于正当渠道,因为它们具有将不满情绪予以消除的功能。俄罗斯扇耳光比赛的理论源泉正在于此。

看看扇耳光比赛的现场便知,无论输赢,双方友好拥抱。
那位赢了饺子哥的老哥,也会温柔地去搀扶颤颤巍巍的昔日王者体面下场。
友谊和安全是更重要的事。
由于社会安全阀的存在,大家不至于拿出真家伙对干,不至于对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痕。
同时又能将平日里的仇怨、激愤、痛苦发泄出来。
而且,扇耳光比赛本身特别与众不同。
它直接「打击」了人类,让对方疼痛,这点是鞭打玩偶所不能比拟的。
它不需要复杂的动作,大嘴巴子抽过去就是,不需要避球等运动所具有的技巧。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也需要举办这样的节目。 而是说,人类的确需要释放心中积累的仇怨和不满,但前提是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能通过一些 文明科学 的渠道发泄情绪,怎么都比聚众斗殴、街头打架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