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的“女焊将”刘霞|劳动,上“新”啦

话匣子
2024-05-03

顶级“焊工”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全国劳模、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总煅冶师刘霞给出了中国答案。

坚守岗位31年,她带领团队一次次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研发出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汽轮机低压转子焊接技术、异种钢转子焊接技术,并成功攻克了“华龙一号”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焊接制造的技术难题,将中国的焊接技术推向世界巅峰。

想象一下,如果要将两个百吨重的钢铁庞然大物焊接起来,让它们犹如一个整体般牢固,这将是怎样的挑战?在一个2万平方米的超大车间里,刘霞指着一根焊好的成品说,它可以承受630度高温的考验。

“这就是我们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汽轮机低压转子,相当于火电里边技术最高的,焊接起来还是很难的。我们叫‘三高一长’,温度高、应力高、转速高、寿命长,你像火电它每分钟要3000转,因为东西又很大,叶片最长的那个地方转速都是超过马赫的,再就是长寿命,我们的火电要30年,核电要60年。”

每天刘霞都会到车间里走一遭,脚步飞快地穿梭于各个装置之间,焊接的工人师傅们看到她,都会热情地打声招呼,有时还会停下来和她聊上一会儿。

与手握焊枪的工人们打成一片,是刘霞一直的坚持,自1993年走出校门后,即使今天走上管理岗位,成为技术团队带头人,她也从未放弃过亲手锻造四溅的火花,“火花四溅,你就会体会到这些参数变成了焊缝,这个气孔它对应的是什么因素?这个裂纹它对应的是什么因素?书上得来终觉浅,一定要实践。”

越实践越热爱。在女性稀少的电焊领域,刘霞却越发沉迷其中,入行不久后她也很快意识到仅有力量和技术并不足够,要想闯出一番天地,必须要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于是,每天上班,她向前辈们请教经验,下班就投入到各种文献当中。

直到有一天,她领到一个特殊的任务,“从2000年之后,我们第一次尝试做异种钢焊接转子,刚开始就碰到了非常大的问题,里面有气孔,做了三个月之后,无论怎么调就是没有任何的改进,专家也请来给我们提供解决方案,但是总是不理想,那时候团队整个情绪真的是很低沉的。”刘霞回忆说。

“看来,努力未必有回报”,曾一度这样想的刘霞当时甚至考虑要换个工作,幸好,她最终说服自己,再努力试试。

“我记得有一天从车间里走到办公室耷拉着个脑袋,觉得看不到希望,可是突然之间有一个人很快地从我身边走过去,当时是夏天很闷热,就觉得有阵风吹来,一下子就提醒了我,是不是有一个要素的速度太快了,因为焊接不能吹风,我们那个缝是非常窄的会有‘穿堂风’,一试之后,立马出现了很神奇的效果。”刘霞说,心心念念必有回响。

如今已担任车间主任的丁玉明当时是刘霞团队中的一员,他回忆说当时刘霞的那股子拼劲儿,感染了团队所有人。

从此,在技术攻关的道路上,刘霞再没有彷徨过,此后的20多年间一路势如破竹,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特别是,团队成功攻克了“华龙一号”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焊接制造的技术难题。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承载着“一带一路”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和使命。

刘霞说,当时接到的任务是焊缝缺陷不能超过1毫米,“这个转子283吨,光焊缝的重量就达到了1.6吨,这个焊缝展开的长度有8公里,最慢的时候每分钟只能焊几十毫米。我们08年开始研发的,到2021年5月20号我记得很清楚,正式投运。华龙一号,我们国家的海外首堆,我们真的很自豪。”

如今,在刘霞的办公桌上躺着一本绘制着图纸的大开本英文书,摊开在第35页,刘霞说这本书里藏着要征服的未来。

“下一个征程就是650度的汽轮机,现在已经运行的最高温度的是630度。这20度的提升其实很不容易,因为是由原来一大类的钢变成了另外一个镍基的材料,这个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挑战,但是我们很有信心。”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