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硬”的卫龙辣条,是在搞黄色?

话说,各位小伙伴们平时买零食吃的时候,会不会特意去研究它的包装呢?
小雷作为国服前十零食狂,应该有那么一点发言权,我平时无论是上网买零食还是在超市买,基本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包装上。
因为我思路十分清晰,有着明确的零食爱好,买的时候只需按自己口味去挑,基本不会踩雷。
比如小雷爱喝椰汁,那么在冰箱里无比显眼的椰树椰汁就是我的首选。

至于包装上的广告文案如何,说实话小雷还真怎么留意过。
因为很多零食都是小时候就开始吃的,包装和文案风格早已有极高辨识度。
就像看到黑黄大字就知道是椰树;看到紫色包装+酸菜图案就知道老坛酸菜牛肉面;看到简洁白+辣条就知道是卫龙。
既然很多零食只看包装就能认出是啥,咱们也基本不会去细看它的文案。

可是呢,小雷早上在刷微博的时候,却看到这么一个热搜:
卫龙辣条包装被指打低俗擦边球
此时小雷脑海里满是问号,这是发生“甚么事儿”了?
作为卫龙多年老客户,我对它的辣条味道情有独钟,口感Q弹,辣感恰到好处,连不爱吃辣的广东人都能吃上一大包。
这么一个口碑和市场都不错的零食,咋就打低俗擦边球了呢?

于是小雷就去查了一波,发现所谓的“低俗擦边球”,原来就是被消费者习惯性忽略的包装文案。
有网友表示,卫龙不同包装的文案都在搞性暗示,比如“约吗”、“贼大”、“强硬”等词。
这事儿一出来,直接把吃卫龙的和不吃卫龙的人都搞沉默了。

一部分人是觉得惊讶,因为他们吃了多年辣条,都没有去留意到这文案。
另一部分人则是单纯的无语了,买的时候真没觉得有问题,但一看今天的新闻,再把文案往那方面硬扯,好像也有点关系。
至于小雷的想法,其实就和下面这位网友一样,我买来吃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想到擦边球那一块去......

如果从产品属性来看,它跟文案确实是相符的。
比如市面上能买到的大辣棒,它的买点就是很大一根,用“贼大”当宣传词其实没啥问题。

还有这个小辣棒,算是小雷最喜欢吃的一款卫龙零食了。
这东西的特点就是很直很硬,嚼起来十分带劲,小辣棒的味道还会在咀嚼的过程中被进一步释放出来,口感味道俱佳了属于是。

那么“强硬”这个词放在它身上,有没有啥问题呢?
可能是小雷思想比较单纯吧,我没觉得有啥问题,而且“强硬”这词儿也很难和低俗擦边球挂钩。
把强硬用来形容物体上,它形容的是某个物体的硬度很高,而用于形容人的话,也只是表示坚决的态度。
如果这都要扯到“低俗擦边球”上,未免太勉强了点。

要说最有可能与低俗挂钩的,也许卫龙大面筋上的“约吗”文案了。
在这个“线上加好友,一周滚床单”的时代,“约吗”似乎有着十分明确的含义了。

但是啊,几年前的包装文案被拿到现在解构,多少有点强人所难了。
每段时期都有流行梗,而随着网络流行文化更替,一个词的含义会被“分裂”成好几种意思。
唯一一个不会被时代所夹持的词,大概就是“卧槽”了,懂的都懂。
再扯回“约吗”这个词,咱们可以回顾一波,卫龙是啥时候开始用这个包装的。
在2015年呢,卫龙的包装还比较常规,旗下的魔芋爽、拉面丸子和亲嘴烧等产品都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词。
顶多在上面加了个代言人文章。

接着时间来到2016年,卫龙发现以往的包装宣传实在是太普通了,同行们变着花子搞新包装,卫龙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So,卫龙很快就交出它的第一张答卷,“约吗”包装也在这时上市。

问题又来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么多词语可以用,为什么卫龙非要用个“约吗”?
这就要从前几年的流行用语说起了,老冲浪高手都知道,“约吗”一词在当年有多火,这个词甚至被评为2014年十大网络用语之一。
而在当年,“约吗”也并非现在网友想的那么不堪,它只是一句“嬉皮”式调侃用语。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市面上出现了很多陌生社交App,这时候“约吗”也逐渐变味儿了。
至于变成啥意思,大伙可以尝试在社交App上找个陌生人发一句“约吗”试试,大概率会遭到对方精神攻击+问候双亲。

现在来看,在产品介绍上用“约吗”确实不妥,但卫龙当年搞这介绍,估计就只是想蹭个流行词热度。
而另一方面呢,卫龙在当时的产品定位还挺尴尬,很多家长认为它是垃圾食品,看到自家孩子买了都会扔垃圾桶。
卫龙为了改善在消费者眼里的印象,又去搞了波骚操作,它直接模仿苹果的官网介绍,给自己的天猫旗舰店做了大精修。
苹果在消费者眼里素有高端印象,而卫龙这个神模仿,成功把一包包平平无奇的辣条,变成咱们买不起的高端食品。

好在逼格上来了,价格没有跟着踢,不然卫龙估计早就倒闭了。
总之啊,如果从包装上来看,个人觉得卫龙没有上升到“低俗擦边球”那么严重。
真要说搞低俗擦边球啊,那些一次性手套才是重灾区,明明不是避孕套,非要把包装宣传整得跟避孕套一样...

当然啦,如果有小伙伴非要把卫龙的包装硬扯到低俗擦边球,那也不能说毫无联系。
毕竟词语本身的含义就由人来赋予,但咱可以细想一下,以前咱们买卫龙辣条,有想过它文案搞低俗吗...
再换个角度来想,卫龙给自己包装搞低俗文案图啥啊,难不成网友们还会因为荷尔蒙爆发了去买根辣条吃?

最后小雷再简单聊聊自己对这件事儿的看法好了。
首先呢,卫龙用这套包装已经卖了好几年货了,出货量数以亿计,真有问题早就被整改下架了。
其次,所有词语其实都需要结合当前的情境来理解的,如果以吃辣条的情景来看,这倒是没啥问题。
但不能否认,很多饮食品牌,近几年都在用更大胆的方式来打广告。
像椰汁界的大佬椰树,就因为搞低俗广告被处罚过,招生广告整得跟某黄色网站一样。

更巧的是,前几年的卫龙也用过类似的营销方式。
这种营销就没必要洗了,完全是打擦边球。



不过就本次事件来看,有些网友还是过于敏感了。
就比如又强又硬的辣条,要是这都能被曲解为擦边球,那想象力是不是猛了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