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丨“懂车帝冬测结果”遭多家车企发文质疑

近日,懂车帝发布的多款车型冬测结果引发热议。
12月6日,懂车帝发布《2023懂车帝冬测》,共有19辆混动车型参与此次测试,品牌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问界等。纯电达成率的测试结果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银河L6、领克08EM-P、问界M7增程版,分别为32.32%、31.68%、31.60%。

图源:懂车帝官方
对于此次测试结果,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长城汽车等多家车企表示质疑。
14日,懂车帝在漠河举行了冬测开放日,测试分为上午场的“增程/插混纯电续航测试“和下午场的“对开路面麋鹿测试”。
上午场的测试结果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仰望U8、岚图FREE、腾势D9、魏牌高山DHT、问界新M7、领克08EM-P。下午场的测试结果为方程豹豹5、奔驰EQE SUV、坦克400 Hi4-T、小鹏G6和smart 精灵#3通过了测试,而领克08EM-P和问界M7未能通过。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这是一个“民间测试”,不可能像国家指定机构的测试那么专业。媒体对于标准的把握不会像专业检测机构那样精准,也没有相应的专业检测设备,而试驾人员一般并非专业测试人员,而是媒体工作人员。
两次冬测结果
12月6日,懂车帝发布《2023懂车帝冬测》系列视频的第二篇《方程豹豹5亏电油耗7.41升,插混和增程谁才是更好的混动模式?》,有19款混动车型参与了此次测试,品牌包括比亚迪、长城、吉利、理想、问界等,内容包括纯电续航里程谁最长等。
测试结果显示,纯电达成率由低至高的前三名分别是问界M7增程版、领克08EM-P、银河L6,纯电达成率分别为31.60%、31.68%、32.32%。另外,吉利、长城旗下的多款车型在测试中续航达成率均不到40%。
14日,懂车帝在漠河举行了冬测开放日,邀请了共计25组的企业、媒体、行业机构、用户等到场观测并全程直播。当天的温度已到-40℃左右。

图源:懂车帝官方
上午场的测试内容为“增程/插混纯电续航测试”,下午场的为“对开路面麋鹿测试”。
上午场的测试结果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仰望U8、岚图FREE、腾势D9、魏牌高山DHT、问界新M7、领克08EM-P。仰望U8纯电续航里程为65.5千米,在剩余电量为23%的时候发动机介入。
下午场的测试结果为方程豹豹5、奔驰EQE SUV、坦克400 Hi4-T、小鹏G6和smart 精灵#3均通过了测试,而领克08EM-P和问界M7未能通过。
此次冬测的平台懂车帝是今日头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今日头条的最大股东为抖音有限公司。
官网显示,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提供汽车内容和选车服务,同时也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提供解决方案。

图源:天眼查
天眼查显示,懂车帝的运营主体公司为北京空间变换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今日头条有限公司100%控股。
多家车企提出质疑
在懂车帝发布冬测结果之后的几天里,多家车企发文表示质疑。
最先发声的是AITO汽车。12月8日,AITO汽车官微发布题为《无惧严寒,问界系列车型冬测表现官方解读》的文章,针对测试的多项结果提出了质疑并作出了说明。10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朋友圈转发该文章,并配文“坑人的测试”。同时还在评论中表示,“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11日,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上发文表示不认同《2023懂车帝冬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这项测评结果。他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果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消费者,还伤害其自身公信力。

图源:杨学良微博
同日,长城汽车官方微博发文称,将在12月14日15时召开“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并配上了“硬刚”、“爆料”、“揭真相”的文案。
此外,起亚中国COO杨洪海也在其朋友圈发文称,起亚EV6电动超跑报名参加此次冬测,被拒绝了。
14日,特斯拉官博转发一篇名为《公共舆论监督下的汽车测评,应具有科学性、专业性、严谨性和公开性》的文章并写道:我们的全球工程团队每年都会进行大量极其严苛的极寒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正如协会所说,媒体脱离寒夜标准开展测试,会对公众产生误导,消耗公共资源。
针对质疑,懂车帝官方进行了多次回应。
12月10日,“懂车帝”发布冬测混动续航测试的标准,表示测试标准完全统一,所有车型一视同仁;11日,“懂车帝”继续发声,表示“冬测正在进行中,12月14日上午9点,“懂车帝”将在漠河举行2023冬测开放日,诚邀所有参与车企现场观测,我们将全程直播”。

图源:懂车帝官微
12日,“懂车帝”发声明警告某些自媒体账号称,这些账号“未经核实”“无事实依据”,使用了“无底线黑手”“黑车帝”“敲诈勒索”等抹黑内容及谣言信息。
争议点在哪
此次风波最大的争议点或在于评判的标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博士在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表示,其主要争议点在于测试的科学性、专业性、严谨性和公正性,以及对消费者可能造成的误导和媒体本身的公信力。
王耀指出,任何第三方针对汽车性能的测评,虽不同于汽车产品准入或者产品开发过程中开展的测试,但也应该遵循和参考相关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定义,标准主要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经过严格程序的审查和认证,比如行业专家参与、技术论证、实验验证和公众咨询等,以确保测试标准及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他指出,一些媒体自设的测评方法可能缺失某些认证步骤,因而专业性和普适性受到质疑。
据证券日报报道,目前,第三方评测机构不受我国现行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企业委托的检验检测管理。加之大多数第三方测评极易陷入利益关联的嫌疑,很难保证其公正性。同时,第三方评测机构针对汽车性能的测评,应该遵循和参考相关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标准,而事实上一些评测机构自设的测评方法可能缺失科学流程和认证步骤,因而专业性和普适性很难服众。

图源:长城汽车官微
近日,长城汽车发文表示: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在没有专业设备、专业环境、专业操作规范、专业人员的条件下,就可能难以得出有价值的测试结果。以最近热议的冬测为例,测试环境恶劣,对设备条件、规模、资金和人员素质都有着极高的标准要求。
内容综合自懂车帝官方、证券日报、汽车纵横、各企业官方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