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通坦,泰国政争又一个“牺牲品”

凤凰周刊
6天前
◆7月1日,佩通坦参加内阁会议后离开政府大楼。

◆7月1日,佩通坦参加内阁会议后离开政府大楼。

文丨胡毓堃

编辑丨漆菲

下半年刚开始,“一门四总理”的钦那瓦家族迎来“至暗时刻”。

当地时间7月1日下午,泰国宪法法院宣布受理有关调查总理佩通坦是否存在违宪行为的请愿书,决定即日起暂停其行使总理职权。此时距离泰国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批准佩通坦的内阁改组申请,仅过去几个小时。

同一天,泰国刑事法院就佩通坦父亲、前总理他信十年前涉嫌“冒犯君主罪”一案首次传唤原告证人,他信本人亦出席第一场听证会。此次审判将持续数周,他信或将面临最高15年监禁的刑罚。

泰柬边境局势依旧紧张、“通话门”事件持续发酵、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支持率跌入谷底——无不给佩通坦的处境火上浇油。腹背受敌之下,佩通坦的结局与她的前任赛塔愈发接近,或将成为保守势力进逼、泰国传统政争逻辑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黑色星期二”

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源自6月18日柬方流出的一段佩通坦和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的通话录音。通话中,佩通坦称呼洪森为“叔叔”,请求后者协助自己解决两国的边境问题,还批评一名泰国陆军将领加剧紧张局势。

自那时起,一些人公开呼吁让佩通坦辞职,最大反对党人民党敦促她解散国会下议院以重新举行议会选举,反对者更在曼谷市中心举行大规模集会。对于这些声音,佩通坦坚称绝不下台。

但在7月1日,佩通坦及其家族在一波三折中见证了前所未有的“开门黑”。当天上午,她调整了10多个职位(包括让自己兼任文化部长)的内阁改组申请获得泰国国王批准,按计划于两日后(7月3日)宣誓就职。不料还没等到履新,宪法法院9名法官就在午后宣布一致同意接受36名上议员联名提交的请愿书,并以7比2的投票结果决定佩通坦暂停行使总理职权,直至法院作出裁决。

◆7月1日,泰国总理佩通坦准备参加内阁会议。

◆7月1日,泰国总理佩通坦准备参加内阁会议。

按规定,佩通坦须在收到请愿书副本之日起的15日内提交书面答辩。她告诉媒体:“既然法院做出决定,我谦卑地接受这一决定,无限期停止总理工作……但我有15天时间提交我的案子(材料),解释我与洪森通话的真实动机。”佩通坦试图为自己辩护,道歉的同时不忘重申其动机无错(维护国家利益),只是方法未必“讨喜”。

7月3日下午,泰国政府在总理府召开内阁特别会议,宣布在佩通坦被宪法法院下令暂停履行总理职务期间,由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普坦代理总理职务。至于佩通坦所说的继续为国家工作,大概率是指自己兼任的文化部长一职(其理由是为了“加强软实力”)。外界认为这是她为应对可能被停职而做的“后备计划”,以确保其在政府中保留影响力。

◆6月28日的曼谷抗议中,示威者高举“总理是国家敌人”的牌子。

◆6月28日的曼谷抗议中,示威者高举“总理是国家敌人”的牌子。

然而,一旦佩通坦被宪法法院认定不够“明显诚实和正直”,或有“严重违反或无法符合伦理标准”的行为,依据宪法可予以罢免——届时她不仅不能当总理,连文化部长也不能当。

陷入“死循环”

此时,佩通坦的命运与一年前黯然下台的前总理赛塔越发“殊途同归”。

去年5月,宪法法院以6比3的多数意见决定受理罢免请愿,调查赛塔改组内阁、任命有犯罪服刑记录的披集为总理府部长一案。经过两次审议会议,宪法法院于同年8月14日以微弱多数意见裁定赛塔违宪、即刻解职。

◆泰国前总理赛塔在一年前黯然下台。

◆泰国前总理赛塔在一年前黯然下台。

诚如美联社所说,泰国司法系统尤其宪法法院向来被视为保王建制派的“堡垒”,向来亲保守派,亦是后者削弱政敌的工具。而调查佩通坦的国家反腐败委员会也具有浓厚的保守派色彩,被批评为“选择性执法”,例如无视对前总理巴育及其副手巴威等军方或保守派出身人士的违法指控,而一旦钦那瓦家族或以人民党为代表的自由派遭遇指控,则迅速启动调查。

在披集口中,去年赛塔的解职风波便是“一个诡计”,因为赛塔对他的任命经过了各大机构的层层审查,最终由国王批准。这不由令人怀疑是政敌故意“挖坑”、让披集通过审查,最后成为拿下赛塔的依据。

今年佩通坦遭遇的危机虽然情节不同,但“双簧”逻辑颇为相似。泰柬边境冲突期间,佩通坦的外交斡旋与军方的高度戒备明显不同调。正是出于内外压力,稚嫩的佩通坦在老辣的洪森面前“祸从口出”。与边境紧张局势被同步拉高的,是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佩通坦的不满。

◆泰国关闭了泰柬之间的边境口岸。

◆泰国关闭了泰柬之间的边境口岸。

虽然军方高层始终未与佩通坦撕破脸,泰国国王也批准了佩通坦改组内阁的建议,但保守派主导的上议院却能够单独行动,向国家反腐败委员会和宪法法院送上“司法武器”。于是一天内,佩通坦经历了戏剧般的波折起伏,终究被对手扼住政治命运的咽喉。

2023年他信结束15年海外流亡、返回泰国,被视为为泰党和保守建制派两大宿敌“大和解”的信号。为泰党在选后牵头组建联合政府,赛塔更是不惜得罪进步派与改革派阵营,同自豪泰党等保守派、亲军方政党开启合作。

只可惜,这一表面和谐终究走向破裂:为泰党推出的两位总理接连遭到伏击,他信与保守派围绕内政部长等要职的权力之争上升为公开矛盾,他本人更因十年前的言论再遭诉讼。

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盘通·帕瓦卡潘认为,佩通坦遭解职可被视为对手的“第一场胜利”。对于政局走向,帕瓦卡潘断言:“国会将选出一位新总理,为泰党可能再维持一段时间,但不会很长,不会超过三个月。”

宪法法院的行动意味着解散国会、提前大选等情况不会在短期内发生,为泰党和保守派共同的对手——人民党的“颠覆性”设想也就不会实现。在此情况下,泰媒普遍预测76岁的为泰党老将、前年大选党内第三顺位总理候选人猜卡森·尼迪实里将被提名为继任总理。

再换一个“补锅匠”,既不会平息政坛动荡,更难以平息民间对当权者的不满。站在保守派的角度,曾在英拉政府担任司法部长的猜卡森并非最佳人选。面对民间要求打破官僚体系、资本家垄断的呼声,帕瓦卡潘认定为泰党“既无勇气也无能力”,人民党则属于“有勇气但无能为力”。

过去20年,泰国政治早已陷入“死循环”:先是出现军事政变,接着建立民选政府,然后进行街头抗议……如此往复。距离2023年“还政于民”不过两年,两任总理先后成为这个循环的“牺牲品”。外部面临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区域竞争压力,内部又有制造业萎缩、家庭债务高企,泰国却似乎只能在既有循环中自我消耗。(作者系国际政治专栏作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