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打造陈文令艺术馆奇观!这是一场乡村造梦人的美学觉醒!-凤凰艺术

陈文令艺术馆
2025年4月29日上午,安溪县金谷镇举办陈文令艺术馆奠基仪式。据悉,此次奠基的陈文令艺术馆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一座3层巨石建筑群,不仅融合茶室、村史馆等文化空间,更致敬洛阳桥等千年巨石奇观,通过现代建筑艺术语言让传统石艺焕发新生命,打造一座能抵御时光侵蚀的传世地标,也为金谷镇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文旅动能。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 金谷溪岸文艺村
在福建泉州安溪县,一座沉寂已久的乡村成为了当代艺术乡建的想象力样本。
蜿蜒的金谷溪畔,由上千吨天然石材打造的文艺村将现代雕塑与闽南山水完美融合,“小红人”雕塑群散落于溪流两岸——《仰望星空》以诗意隐喻叩问精神,《行走的人》则用负重前行的形象传递逆境中的浪漫主义,村民与游客在潺潺水声中邂逅艺术哲思,废弃石材、木料与工业管道更被转化为“砾艺术厕所”“纳衣桥”“月牙岛”等景观,艺术作品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构筑起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地美术馆”。

▲ 陈文令在金谷溪岸文艺村
这里是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建造的公益性艺术公园,也是陈文令大地艺术的处女作——金谷溪岸文艺村。艺术家陈文令以尊重原有的乡村肌理代替大刀阔斧地进行拆建,将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与当代艺术巧妙融合,为这个曾经略显沉寂的村镇注入了新的活力。

▲ 陈文令艺术馆效果图
而今,这场艺术振兴乡村的实践即将迎来新的里程碑,2025年4月29日,陈文令艺术馆奠基仪式举办,集作品陈列、学术交流与乡村美育于一体的艺术地标陈文令艺术馆即将落地安溪县金谷镇。
陈文令艺术馆奠基仪式举办
01
2025年4月29日上午,安溪县金谷镇迎来了备受瞩目的陈文令艺术馆奠基仪式,现场气氛热烈,众多领导与嘉宾出席此次奠基仪式,包括中共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安溪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永强、安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梁金良、安溪县政协主席陈剑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豫闽、国际著名艺术家、雕塑家陈文令先生、安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振法、安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清芳、安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毅敏、安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卢荣斌、安溪县政协副主席陈振仕等。此外,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金谷镇镇村两级干部也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 金谷溪岸文艺村
近年来,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际著名艺术家、雕塑家陈文令的倾情投入下,金谷溪岸文艺村迅速崛起成为知名的“艺术打卡地”,入选全省50个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获得【陈设中国·晶麒麟奖】公益民生奖金奖,荣获“全国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陈文令入选国家级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 陈文令在金谷溪岸文艺村
据悉,此次奠基的陈文令艺术馆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一座3层巨石建筑群,不仅融合茶室、村史馆等文化空间,在建筑维度上,致敬洛阳桥等千年巨石奇观,打造一座能抵御时光侵蚀的传世地标;在艺术维度上,通过现代建筑艺术语言让传统石艺焕发新生命;在城乡维度上,以艺术振兴乡村的战略布局,为金谷镇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文旅动能。相信在岁月的洗礼中,它必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又一珍贵的艺术奇观。

▲ 陈文令艺术馆效果图
奠基仪式上,首先进行的是奠基石揭彩仪式。吴毓舟书记和刘永强县长移步至奠基石前,随着红绸揭开,人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了庆祝的乐章。这一庄重的揭彩,正式宣告陈文令艺术馆建设征程的全新开启,承载着无数期待与希望,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蓬勃的发展活力。

▲ 奠基石揭彩仪式(黄东华摄)
揭彩仪式圆满完成后,奠基培土仪式正式拉开帷幕。阳光洒落在现场,映照出众人脸上的期待与热情。多位领导嘉宾一同拿起铁锹,缓缓走向奠基坑。他们神情庄重,挥动铁锹,将一锹锹饱含希望的泥土培在基石周围。每一次挥动,都蕴含着对艺术馆建设的美好祝愿;每一把泥土,都承载着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现场的摄像机快门声不断响起,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为陈文令艺术馆的建设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 奠基培土仪式(黄东华摄)
此次奠基仪式的成功举行,预示着陈文令艺术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将早日建成。未来,它不仅会为当地文化艺术发展增添光彩,还将有力助推金谷溪岸文艺村实现发展质效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家陈文令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将现代艺术与乡村肌理巧妙融合,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美化工程,更是一场以艺术为媒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重塑乡村价值的深刻实践。
“小红人之父”的返乡路
02

▲陈文令 北京崔各庄工作室内景,摄影 / 郝科
陈文令这个名字最早以“小红人”闻名,作为中国大型公共雕塑的开拓者,曾以《红色记忆》《幸福生活》等作品蜚声国际,用鲜艳的红色和夸张的造型,深刻地探讨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欲望、焦虑和消费主义。

▲金谷溪岸文艺村中摆放的陈文令雕塑
然而,就在他的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陈文令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将目光从光鲜亮丽的艺术殿堂,转向了自己家乡——泉州安溪县金谷镇。

▲金谷溪岸文艺村中摆放的陈文令雕塑
“我想在故乡的大地上,镌下一支可传承百千年的乡愁诗歌。”陈文令说。
当儿时的乐园被混凝土裹挟着整齐划一地向前,乡村的衰落与传统文化的流失让陈文令为这场城市现代化空间向乡土的侵袭运动按下暂停键。他要为家乡创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大地艺术展”,在那里“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处处都是美术馆”。

▲ 金谷溪岸文艺村
抱着这样的念头,2021年秋,工程正式开启。在陈文令对于艺术乡建的认识中,乡村不是等待涂抹的白纸,而是自带文化包浆的创作母体,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城市里的艺术模式搬到乡村,而是深入了解乡村的文化肌理和村民的需求,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乡建模式。

▲ 金谷溪岸文艺村的建设
在金谷溪岸艺术公园的建设中,他摒弃传统设计图纸的束缚,完全依托自然地貌与在地资源展开创作。通过就地取材,他调动上千吨当地鹅卵石、条石等原生石材,以叠石造园的古法工艺,将石蛇、石龟、石蛙等充满乡土意象的雕塑自然嵌入溪岸环境,使《仰望星空》《行走的人》等当代艺术作品与碧水蓝天浑然一体。这种“现场设计、即兴创作”的方式,既保留了溪流岸线的自然肌理,又让艺术装置宛若从土地中生长而出,实现了“道法自然”的东方美学表达。

▲ 金谷溪岸文艺村的建设
在施工过程中,陈文令更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践行因地制宜精神。他带领工人赤脚踏勘地形,根据溪流走向与石材特性现场调整方案,让荒废水渠变身装置艺术长廊。这种“无图纸营造”不仅降低了建设成本,更让艺术公园与闽南传统建筑、茶园山色形成时空对话,使古老山村首次焕发出兼具国际语言与本土记忆的艺术光芒。这种根植于乡土脉络的创作,最终让金谷溪岸成为激活乡村美学的“大地艺术装置”,吸引无数游客在此感受艺术与生态共生的东方诗意。
从“物理改造”到“精神激活”
03


▲ “溪岸·大地艺术的交响”金谷溪岸文艺村2025艺术嘉年华现场
而在2025年年初,“溪岸·大地艺术的交响”金谷溪岸文艺村2025艺术嘉年华系列活动的登场更象征着陈文令的艺术乡建创造从“物理改造”迈向了“精神激活”的新阶段。这场包含了乡村艺术,当代艺术、音乐节、美食品鉴、茶文化的艺术盛会,以创意丰富、内涵深刻的项目为媒介,将艺术与乡村生活紧密结合,带来一场极具感染力的现场体验。


▲ 金谷溪岸文艺村
荔枝林边,煮茶品茗,穿行于“艺术家与厕所革命”当代艺术展中感受艺术空间的解构与重构,来到以田园风光手绘装饰的“憨直”艺术餐车边来一份闽南古早味的乡土风味,听一曲悠扬乐器协奏的疗愈旋律,艺术、生活与商业高度嵌合,白发垂髫皆可在此怡然自乐,仿佛置身于充满美感与野趣的乌托邦。
而今,陈文令艺术馆的建设启幕则预示着金谷溪岸文艺村将在乡野空间之上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空间的可能,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文化体验,并为金谷溪岸文艺村艺术乡建经验提供一个更可观的样板展示。


▲ “金谷溪岸”部分景观
反观既有的部分艺术乡建队伍,或流于噱头,几座网红美术馆、几处网红民俗村,城市的游客走马观花地走一遭,便也已将这乡村文化的“碎瓷堆”穷尽,留下的只有从村头到村尾,从这村到那村的千篇一律和手中烙印着消费主义图腾的手工纪念品;或秉持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式乡村浪漫幻想和返璞归真的复古主义,抛弃乡村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诗化乡村,叫嚣着将伴随着农村流转千年的“精神恶疾”连根拔起,一厢情愿地将乡村打造成城市小知识分子的现代人的伊甸园。更有甚者,将乡村民歌改成意大利歌剧、将历史建筑断代重著,将安葬盛敛尸骨的瓮篡改为乡村出土古董,从建设者到著史家,“艺术乡建”正在越轨。


▲ 在“金溪谷岸"玩耍的村民和游客
陈文令从“艺术创作”到“社会雕塑”的跨越,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了美学实践的新范式。金谷溪岸文艺村的艺术乡建并非简单的艺术作品堆砌,而是一场深入的文化挖掘和重塑。这更启示着艺术乡建的成功不仅在于视觉革新,更在于通过“艺术赋能”唤醒乡村的文化自觉与内生动力。这种以在地性为根基、以共治为路径的模式,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兼具人文温度与可持续性的范本。我们也期待着陈文令艺术馆的落成可以激发出艺术乡建的更多可能。
(凤凰艺术 金谷镇报道 编辑/曹依婷 责编/dbk )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