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到底要不要放冰箱?大部分人都做错了……
丨高温加速水果的自我消耗,而低温导致冷害,最佳温度是在两者之间权衡
丨常见水果的最佳储存温度见文中表格
丨没熟的水果别放冰箱,否则不会熟了
丨完全密封水果可能“无氧呼吸”产生酒味
丨冷藏过的水果再拿出来后,坏得更快
丨磕碰过的水果要先吃完
买水果回家,到底要不要放进冰箱里?
网上说热带水果放冰箱坏的快,为什么我买的放屋里反而坏更快呢?
这其实是一个高温加剧水果的呼吸消耗,和低温导致的水果冷害,哪个先来的问题。今天就来聊聊水果保存这个话题。
先给出一些常见水果的最适宜保存温度:
数据来源:[1]
数据来源:[1]
数据来源:[1]
接下来具体解释一下。
摘下来的水果还“活”着
会“呼吸”
当我们把水果从枝头摘下来的时候,它并没有“死”,而是仍然“活”着,它还会继续进行着原本的生理活动,其中最主要是
“呼吸作用”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水果会“有氧呼吸”,也就是从空气中吸收氧,然后在酶的作用下 把自己的营养物质给分解掉,目的是给自己的生理活动 供能。
(只是现在没有母体给水果供应水和养料了,水果的生理活动就是只消耗不补充了)
“呼吸”就是自我消耗
一开始是把淀粉分解成糖,水果会变甜,但继续“呼吸”会把糖、有机酸等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水果的 营养物质不断变少、 外形不断干瘪。
可以理解为 “呼吸作用”就是水果在自我消耗, 呼吸强度越大,水果消耗得越快, 能储存的时间越短。
而且随着这种消耗,它抵御微生物入侵的能力也会变弱,更易腐坏。
不同品种的水果呼吸强度不一样,一般来说 夏季成熟的水果比秋季成熟的水果呼吸强度大, 南方生长的比北方生长的呼吸强度大, 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呼吸强度大, 浆果类水果呼吸强度比柑橘类和核果类(苹果、梨等)大。
高温加速水果自我消耗
除了品种本身的差异外,温度是影响水果呼吸强度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范围内, 温度越高, 呼吸强度越大。 (除非温度已经高到让水果里的酶被抑制了,比如35℃以上,那呼吸作用反而减弱)
所以如果家里温度很高,比如超过15℃,甚至到25℃以上了,放在这样的温度下水果坏的会比较快。
高温加速“跃变型”变熟
另外水果的呼吸还分“跃变型”和“非跃变型”。
“跃变型”在快要成熟的时候,呼吸强度会突然急速上升,还会释放很多乙烯 (一种植物用来自我催熟的植物激素)。它们的显著特征就是,到某个时间, 突然就熟了。杏、桃、猕猴桃、柿、香蕉、鳄梨、芒果都有这样的特征。
而 “ 非跃变型”水果没有明显的呼吸高峰,是 逐渐成熟的,比如葡萄、柑橘、菠萝、草莓、荔枝、柠檬等。
对于 “跃变型”水果,高温会促进呼吸高峰提前到来。所以如果你 希望它快点熟的话可以放在温度高的地方,但熟了一定及时吃,不然很快又烂了。
低温导致水果冷害
为了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就要把水果放在冷一点的地方。但,也不是越冷越好,因为温度低了水果又会发生 “冷害”。
低温先是让水果细胞膜里脂肪的流动性变差,细胞膜异常导致细胞液渗漏,同时各种酶的活性也受到低温不同程度的影响,久而久之水果的内部代谢就全乱套了,不断积累一些错误的代谢产物,最后细胞解体、组织溃败。同时抵御微生物的能力也变弱,更易腐坏。
热带、亚热带的水果对冷更敏感
。比如一些水果的冷害症状是这样的:
数据来源:[1]
而且一些怕冷的水果在低温下还会进入一种
“逆境应激”的状态,呼吸强度不降反升,同样会加速腐坏。
奇异果的冷害后表现(AB为正常,CD为冷害后) 来源:[2]
冷热相较,取其轻
冷害产生的伤害可能没有那么快表现出来,有延迟,而室温特别高的话水果自我消耗也很快。所以只能说 在 两者之间权衡。
开头3个表格中前两类的水果都是放冰箱冷藏比较好的,但当然家里的冰箱不可能照顾每一个水果喜欢的温度去调节,尤其是0℃比较难以实现,只能按照整体情况去妥协。
至于放在10℃左右比较好的那些水果,如果家里的阳台、阴台之类的地点恰好能达到这样的温度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地点,而室内整体很热(比如高于25℃),那无论放不放冰箱都不利于保存,最好早点吃完。
没熟的水果,别放冰箱!
没成熟的水果最好别放冰箱,因为 没熟的水果一旦受到冷害, 就不能正常成熟了,即使再拿出来放在高温下也不行了。比如 芒果、香蕉、菠萝、番木瓜都有类似的特点。
切开的水果,还是赶紧放冰箱吧
如果是切分的水果,那微生物的威胁远比冷害大,最好直接吃完,吃不完就赶紧放冰箱。
别忽冷忽热
还有一个现象是,水果存放的地方如果 忽冷忽热,也会 促进呼吸,增加消耗,缩短贮藏时间。
如果水果已经在冷害温度下放了一段时间,又被拿出来放在高温下,那它的呼吸强度会急剧上升,这可能是为了赶紧代谢掉冷害期间积累的错误代谢物,修复冷害期间的伤害。
所以说储存水果的温度最好比较恒定,别一会放冰箱,一会又放室温。
密封水果,可能产生酒味
如果存放水果的地方氧气非常匮乏,水果就只能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至少有两个缺点:
一是消耗同样的营养物质产生的能量比“有氧呼吸”少,所以水果为了获取能量就会消耗更多营养。
二是“无氧呼吸”会产生乙醛、乙醇(酒精)等有害物质并积累的细胞中。
不同水果进行“无氧呼吸”的临界氧浓度不一样,总之如果把水果长时间捂在完全不透气的袋子里,氧气耗尽后,就可能开始“无氧呼吸”,水果闻起来会有 酒味,味道变奇怪,还会出现 褐变、软化、果肉塌陷等。
水果店、超市的水果包装袋大部分是有孔的,还有气调包装的 (盒内气体已经人为调整了配比),如果换成自家保鲜袋的话注意 不要完全扎紧袋口,或者可以 扎一些孔。
不过对于没成熟的 “跃变型”水果来说,也可以通过 短暂密封来快速催熟。
水果催熟小窍门
比如把绿香蕉放在密闭环境中,香蕉会自行释放乙烯,加快成熟。(但熟了就及时拿出来)还有把 涩柿子和少量的 苹果、梨、木瓜、石榴,或者新鲜的松树叶、柏树叶、榕树叶一起放在 密闭的容器里,在20℃的室温下放4-6天也可以脱涩。其他“跃变型”水果也可以尝试类似的方法。
以前有农村地区会把涩柿子浸泡在40℃左右的温水中泡十几、二十个小时,利用较高的温度和缺氧条件,让它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醛、丙酮等能和单宁(涩味的来源)结合,从而让柿子脱涩。但这样脱涩的柿子放不久,很快会坏。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把涩柿子冻起来,由于可溶性单宁物质变为不溶性单宁,也能脱涩。拿出来吃就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冻柿子了。
不过现在大家买的柿子一般也稍微放放就熟,这些方法也用不到了。
磕碰过的水果,早点吃
最后还提醒一点,那些 有磕碰痕迹的水果,要 优先吃掉。
水果 碰伤、擦伤之后,除了更容易感染微生物之外, 呼吸强度也会变大,乙烯释放也会增加,这是水果为了修复伤害而作出的一种应对反应。这样的水果会加速变熟也加速腐坏, 可以存放的时间就变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