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作了《七七的号角》等系列抗战美术作品,“向着光明——唐一禾艺术回顾展”开展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霞
9月19日,“向着光明——唐一禾艺术回顾展”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开展。展览展出了“中国现代美术先驱之一”唐一禾的作品54件,其中50件为中国美术馆馆藏,这些作品来自唐一禾夫人2007年的无偿捐赠。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展览还原了唐一禾先生的画室,复原了一代美术先驱、美术教育家的工作场景。在展出的唐一禾生平图片资料中,也可以看到20世纪文艺界的生动场景。比如,1933年春天,唐一禾与艾青等人在法国巴黎郊区写生的合影;1933年,唐一禾与常书鸿等人发起“旅法美术协会”交流切磋画艺。
展览选用了唐一禾的代表作品《七七的号角》(1941年)作为海报图案,画面描绘了一群青年学生组成抗日宣传队,奔赴城乡进行抗日活动,这是当年唐一禾用美术作为武器投身抗日的实践。
《七七的号角》之外,《女游击队员》《村妇》《祖与孙(又名:穷人)》等油画作品,《婆婆与孙子》《非洲男青年头像》《非洲女青年头像》《码头工人》等素描作品,可以看出唐一禾紧贴现实和时代的创作风貌。

开幕式合影
唐一禾去世后,其夫人随身携带画作从重庆“一站一站”搬回武汉
唐一禾之子、著名艺术家唐小禾向极目新闻记者回忆了本次展览作品的“保存故事”。抗战期间,武昌艺专迁至重庆江津办学。1944年,唐一禾(武昌艺专教务主任兼西洋画系主任)与兄长唐义精(武昌艺专校长)乘船赴重庆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因江轮倾覆,不幸遇难。唐小禾回忆道,“父亲去世后,母亲将他的画作卸下来,卷成卷,随身带着。家族里面有人劝她把画作卖掉补贴生活,因为当时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但我母亲坚持不卖,抗战胜利后从江津的农村到重庆,到万县,到宜昌,再到武汉,一站一站地搬回来。”
此后,唐一禾先生的夫人熊明谦一直将这些画作留在身边。“上世纪60年代初,负责筹建中国美术馆的江丰和米谷同志专程来到武汉我家,征集和收藏了唐一禾先生的部分遗作11件。此后,中国美术馆杨力舟和范迪安两任馆长也向我们询问过唐一禾先生其他作品的保存情况。2007年,我母亲决定将历经波折而幸存的63件唐一禾先生遗作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至此,中国美术馆藏的唐一禾先生作品74件,基本上是他全部存世的作品。”唐小禾回忆。

展厅中的《七七的号角》
展览是唐一禾先生作品的一次回家,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回溯
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说:“向着光明——中国美术馆藏唐一禾艺术回顾展”是中国美术馆收藏唐一禾先生作品后的首次异地巡展,武汉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驱者唐一禾先生的故乡,以及先生求学并从教的武昌艺专(湖北美术学院前身)创办地,此次展览的意义不言而喻。陈勇劲形容,“这不仅是唐一禾先生作品的一次回家,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回溯。”
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张百成说:“唐一禾先生一生都在为追求艺术的卓越和国家的文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创作了《胜利与和平》《还我河山》《七七的号角》一系列抗战题材作品,尽管有些作品在战乱中遗失,但我们仍能从残存的影像资料和现存的《七七的号角》等作品中,感受到他直面生活的主题和意蕴,深入刻画了广大人民群众内心苦痛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祖与孙》油画 唐一禾 1943 84×65cm 中国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鲍清芬说,作为现代美术先驱之一,唐一禾先生曾任武昌艺专教务主任兼西洋画系主任。他将赴法留学之所学,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湖北美术学院百年学脉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段时间我看到重庆日报发表了刘国枢先生回忆唐一禾先生的文章,其中讲到了唐一禾先生的创作理念让他朦胧的艺术理想开始清晰,那就是艺术家必须关注现实。唐一禾先生以艺报国,始终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艺术创作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先后投身‘五卅’爱国学生运动,参与北伐革命军。在武昌艺专任教期间,先生不惧日本间谍‘不准迁离武汉’的威胁,与艺专一众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抗日宣传画创作,以笔为枪,以画为媒,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号角,激发学生和广大民众的抗日斗志,为我校百年学脉注入了革命美术的鲜亮底色,也是今日湖美赓续红色血脉、矢志美育教育精神源泉之一。”

唐一禾素描《婆婆与孙子》
唐小禾说,从父亲的艺术里汲取了“用艺术表现现实”的力量
谈及父亲对自己从事艺术的影响,唐小禾说,父亲去世时,他只有4岁,不会有太多的记忆。“但随着我慢慢长大,我慢慢从母亲那里知道我父亲是什么样一个人。母亲将父亲的作品放在我们的小房子里,我们和这些作品朝夕相处,并从我父亲的学生口中听他们讲述父亲的事情,我也是受此影响,立志学画。”
唐小禾说,“用艺术表现时代,表现现实,唤起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是父亲的艺术对我影响最大的方面。”
唐一禾,1905年生于湖北武昌。1922年就读于武昌美术专门学校,1924年转读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33年,唐一禾与常书鸿、秦宣夫、吕斯百、曾竹韶、王临乙等人发起成立“旅法美术协会”。1934年冬毕业回国,任武昌艺专教务主任兼西洋画科主任。1938年武昌艺专西迁四川江津坚持办学。1939年,唐一禾当选为“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1940年和1944年,先后当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常务理事。1944年3月24日,唐一禾与长兄唐义精(武昌艺专校长)乘船赴重庆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因江轮倾覆不幸罹难,时年39岁。

唐小禾在展厅中向记者介绍唐一禾艺术经历

唐一禾油画《女游击队员 》

唐一禾素描《非洲女青年头像》

这是展厅中还原的唐一禾创作场景
(展览作品图为主办方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