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雪晶:如何应对欧美绿色贸易壁垒,是中国制造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

凤凰卫视
2023-11-01
如果中国企业能够与外国政策制定方站在同一平台上对话,达成双方的理解和互认,则有助于中国产业“走出去”。

为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远景及全球减排目标,呼应即将在迪拜世博城举行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凤凰卫视、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及落基山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RMI)于2023年11月1日-2日主办第三届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主题为“共绘 共筑 共赢 可持续未来”。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凤凰网联合主办本次峰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国身份参与。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阿联酋驻华大使侯赛因·本·伊卜拉欣·哈马迪、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等近80位嘉宾出席峰会,就绿色可持续未来、气候投融资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低碳发展、零碳旅游及智慧出行、重点行业供应链绿色转型、食品行业与消费品行业的低碳转型等话题分享、交流。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南分院,咨询培训中心主任雷雪晶出席了圆桌讨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低碳发展—引领科学碳目标(SBTi)实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南分院,咨询培训中心主任雷雪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南分院,咨询培训中心主任雷雪晶

在被问及新兴制造业实施绿色转型会采取哪些做法时,雷雪晶表示,会用到的技术路径包括,一是从材料上进行低碳优化,二是从绿色制造上入手,三是从注重循环利用。她认为,未来对新兴制造业碳减排技术的突破应多从循环利用维度上发力,从而帮助产业链的低碳转型升级。

在谈到出口型制造业时,雷雪晶指出,国内很多企业遇到的难题在于,无法准确有效的理解国外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要求,同时也没有一个公开畅通的对话平台和交流机制,来反映中国企业的诉求,进而难以有效应对美欧的绿色贸易壁垒。

雷雪晶还谈到中国企业加入SBTi的挑战,认为第一个是如何让整个产业链协同起来,第二个是新兴产业企业加入后会遇到减排和发展如何平衡的问题,第三个则是节能减排成本高企。

至于动力,她表示这在于形成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话语权,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迈出临的一步。

以下为雷雪晶的圆桌讨论上的发言实录:

现在想请教雷主任,您所在的研究行业主要是服务新兴制造业,比如ICT行业和电子制造业,它们也是非传统但是也是高耗能行业,这类企业在实施绿色转型时候一般会采取哪些做法?它采用的重点技术是什么?

雷雪晶:谢谢主持人,也非常感谢WWF的邀请,其实我觉得今天的组合非常好,因为李彦主任正好是支撑生态环境部做相关工作,我们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是工信部下面直属的事业单位,支撑工信部做相关的低碳节能工作。实际上从去年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来讲,我们也是院里支撑工信部起草相应的文件,我很荣幸在李冰主任后面发言,刚才李冰主任主要讲了钢铁行业作为传统高耗能行业怎么样做技术创新引领低碳发展。实际上从我们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来讲,我们更多的是服务于电子制造业ICT行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包括现在我们提到的出口的“新三样产业新动能像新能源电池,都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像工信部的锂电池标准委员会也都是在我们院,标委会目前也在牵头只当锂电池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站在行业角度开展应对欧盟的电池法案相应的工作。实际上跟传统高耗能的产业比起来,像电子制造业其实自身的碳排放并不高,这一点我们蔚来的海菲总特别了解,从具体的技术路径上,刚才海菲总以蔚来作为案例已经描述得非常清楚了,我也是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和我们服务的不同行业的共性的情况。

从电子制造业来讲,其实处于产业链下游,像钢铁、铝材都属于产业链的上游,从我们服务的企业来讲,无论是做低碳减排,大部分的碳排放几乎60%以上都是来自于范围3,更甚的立足于华南的电子信息制造业80%是范围3,他们更重要的是如何影响上游的产业,影响产业链或生态链的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这项工作。

具体到目前来讲,制造业比较会用的技术路径,一方面是在材料上想办法,比如说刚刚海菲总介绍的,我们用的无论是钢材、铝材还是用的布料,可能都是从材料上入手进行低碳的优化,另外一个从自身制造的角度去入手,绿色制造也是在“十二五”期间打造的绿色制造的体系,包括绿色工厂、绿色产业链、绿色产品、绿色企业和绿色园区。实际上在“十三五”期间整个国家级的绿色工厂已经构建了3616家,像大家所了解大的厂基本上都有构建国家级的绿色工厂项目例如联想、华兴光电、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其实也是通过,绿色工厂的国家标准也是我们电子标准院制定的,也是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使得去总结这个行业里面优秀的经验做法提炼成各种指标,指引制造业能更好地去复制推广,我们在绿色制造过程中应该如何开展生产制造过程,包括从建筑、工厂、产品设计、循环等各个角度。

第三个维度是循环,我们讲低碳,个人认为是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降低碳排放;第二个是我们所制造的终端产品是耐用的,使用寿命长;第三个,你的产品使用之后可以有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所以从我们所接触到的一般的制造业来讲,第三个大的维度就是再循环,无论是从电动汽车也好,还是现在的电池企业也好,还是其他行业,包括服装行业,纺织行业当前都很注重循环这项工作,而且这一块也是尤其产业新动能出口到欧洲,从欧洲的贸易措施,包括Green Deal一揽子计划都非常在意的一个环节,我个人觉得在未来从技术突破角度来讲应该多从循环利用维度上多发力,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节能低碳转型的升级。

这是我们的一个简单的提炼。同时在今天第一个环节也有一些领导介绍,包括气候投融资这块,因为我们跟不同的制造业企业接触的也非常多,我们也希望以我们这个角度,也在这个平台上提一些大家共同思考的点,其实我们目前来讲,从制造业,尤其是出口型的制造业来讲,面临欧洲,美国好,各种技术性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也比较多,以锂电池制造业为例,我们已经走在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从欧盟电池法案的制定来讲,并没有将中国企业的情况,也导致中国大部分锂电池制造企业应对欧盟电池法案的时候会有比较多的顾虑,所以其实是需要通过各方的力量搭建一个国际的对话平台,共同去反映中国企业相应的诉求,去达成我们双方的理解和互认,有助于我们产业“走出去”。

下面想请雷主任简要地谈一谈您认为中国企业整体来说要加入SBTi他们的挑战和动力来自哪里?

雷雪晶:我可能有一个小的观点跟李冰主任不太一样,我要为下游的制造业也发发声,其实他们加入SBTi还是有点难度,呼声也很高。因为从钢铁行业来讲,减排任务确实非常重,至少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SBTi的要求下,范围3的比重超过40%之后还是要涉及范围3的目标设定,这就是很大的难点之一,很多企业都会跟我们反馈说自己减排还比较好掌握,怎么样让我的供应商跟着我一起减排,帮我一起实现范围3的目标真的很难,因为我们线下核算要数据都很难,所以对于下游制造业这方面的难点不太一样,怎么样真的整个产业链可以协同起来。

第二个难点,现在企业加入SBTi一个大的考量,就在于有些产业其实属于自身发展还在高速发展阶段,将来SBTi可能要求绝对量的下降,绝对量的下降怎么跟自己还在发展形成平衡?这也是他们需要再前期花大量研究工作去评估、去判断、去比对,才敢下的一个决心。

第三个,刚刚不少专家都提到资金问题,成本问题。因为整个节能减排工作,刚刚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专家也提到,只有少部分16%的减排技术是低于现在60元左右的国家碳价的,大部分减排技术成本还是很高的。而且越往上走,减排成本越高,但减排的边际效果反而比较低但企业都是考虑经济性的,所以在成本这块也是他们的第三大难点,也是希望刚刚我在茶歇期间也跟法国银行的刘总聊,企业现在做绿色低碳的工作非常多,既要符合工信部的要求,也要符合生态环境部的要求,还要符合金融的监管,各种绿色低碳要求和工作都有,但是到了金融支撑的时候,可能企业所做的很多工作,金融机构并不认,因为金融那个机构有一套金融的语言,在这一点来讲也想建议未来产业语言和金融语言有更多的衔接和对接,让资金更好流入绿色低碳领域中去。

说到最后的动力,我觉得刚刚其实海菲总的介绍已经给我们展示了企业加入SBTi的动力,还是在于如何形成整个产业链高质量的发展,去引领这个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话语权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我们“走出去”必将迈出的一步。

这是我简单的分享,谢谢!

雷雪晶:如何应对欧美绿色贸易壁垒,是中国制造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