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大炮”的巴雷特,最大射程6800米,它真的能打穿坦克吗?

燃烧的岛群
2023-02-24

在很多文娱作品、射击类游戏中均有登场。在游戏中,巴雷特往往是里面威力最巨大的狙击步枪,那么在现实里,它的真实威力到底有多大?我们熟知的巴雷特狙击步枪,在广义上是M82系列狙击步枪中的各个型号。

这款枪是一种反器材狙击步枪,口径达到了12.7毫米,最大射程6800米,在威力上足以破坏一些军用设备和物资。

在现实中,巴雷特狙击步枪能击穿步战车的防护装甲,甚至能打穿常规厚度的墙壁。如果采用穿甲弹,巴雷特还能对坦克造成一定的威胁因为巴雷特强大的威力,美军还开发过很多用法。

比如说美国此前设计过专门对付直升机的M82A2型巴雷特,希望能让士兵有一种廉价的反直升机武器。然而这款巴雷特因为枪身重、制退效果弱导致精度低等缺陷,很快停产。

不过随着巴雷特的不断发展,现代的巴雷特基本都有了打击直升机的能力,所以M82A2的失败倒是无伤大雅。除了打天上的目标,美军在战场中还做出过用它破坏地雷的操作。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就学会了用巴雷特快速排雷。一枪下去,地雷不是被直接引爆,就是被直接打坏了雷管,再也无法引爆。

因此在这场战争中,除了美军狙击手,美军的步兵班有时候也会装备这款狙击步枪。

这款威力强大的反器材武器,如果用来射击人体将造成致命性创伤。巴雷特作为一款很注重贯穿性的枪械,命中人体后本应该造成贯穿性伤口,但无奈它的子弹口径太大了。

12.7毫米口径的弹头,飞行时携带的动能足以撕裂人体。根据美军在阿富汗战场上的一些使用报告,巴雷特足以把人的整个脑袋打成“血雾”,或者在打中脊椎后将人“撕”成两截。巴雷特的诞生从它的威力上看,巴雷特无愧于“大炮”的外号。

有意思的是,巴雷特的诞生还真和“炮”有点关系。巴雷特的发明人名为朗尼·巴雷特,他本来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摄影师。

在1982年的某天,朗尼·巴雷特在国内运河上看到了美军的一艘巡逻炮艇,他被炮艇上携带的机炮深深迷住了,之后夜不能寐。

在回去后,朗尼·巴雷特天天想着那门机炮,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仿照这门机炮研发出一款0.5英寸口径的枪械,于是就有了我们后来熟知的巴雷特。

而朗尼·巴雷特的经历也告诉了我们,能设计出传世经典枪械的不一定是枪械设计师,像大慈大悲的加特林医生不也发明了加特林机枪么?到了现在,巴雷特已经成为了美军最为重视的反器材枪械。

它种类繁多、威力巨大,特别是在治安战中,在对付低水平的防御工事和低装甲的军事器材时非常好用。所以后来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战争,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基本规格总重量空枪、没有瞄准镜。

9.98公斤(22磅)全长1,143毫米(45英吋)枪管长度737毫米(29英吋)弹药12.7x99毫米北约弹药(.50BMG)口径12.7毫米(0.5英吋)枪机种类旋转后拉式枪机枪口初速M33式普通FMJ弹。

854米/秒(2,799英尺/秒)有效射程约1,800米(1,968.5码)最大射程6,800米(7,436.57码)供弹方式5发可拆式弹匣瞄准具型式机匣顶部的战术导轨上安装瞄准镜或夜视镜性能介绍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

击发后,气体推动弹丸沿枪管向前运动,又同时作用于弹壳底部,将推力传给枪机,再由枪机闭锁突笋传给枪管节套,最后通过枪机体传到枪机框后部。

将推力最终传到枪机框上去是该枪结构的独到之处,这样可以将射击振动分散,从而避免损坏闭锁机构。

弹丸飞出膛口后,枪管后坐13mm。枪管、枪机和枪机框继续后坐,在后坐过程中,击发杠杆收回击针并使其处于待击状态。枪管后坐约25mm时,快慢机柄撞击机匣内的闭锁支撑面并使其向前摆动,迫使枪机框与枪管节套分离。

与此同时,旋转枪机使其脱离枪管节套并将能量由枪管传递给枪机框。当锁入枪管闭锁卡槽里的楔铁撞击枪管时,枪管停止后坐。后坐行程共53mm。枪机框在其动量作用下继续运动并开始离开枪管。

枪机框内的闭锁导柱与枪机螺旋面配合,使枪机在枪机框和枪管的分离过程中旋转30度而开锁。这时,枪机完全伸出枪机框,机体上的闭锁卡槽也已旋转而使机框内的枪机锁销卡住,使枪机在前方位置闭锁。

巴雷特M90式12.7mm狙击步枪枪机框带动枪机后坐时,抽出空弹壳,通过枪管节套时,抛壳挺将弹壳抛出。

枪机一旦脱离枪管节套,枪管复进簧便使枪管返回到前方待发位置。一直压缩着枪托内的主复进簧的枪机框到达缓冲器底部,撞击在缓冲器套筒后端。

接着,复进簧推动枪机框向前,从弹匣中推出一发弹装入弹膛。机框向前复进时,枪机锁销在枪机框的推动下转动并与枪机体脱离啮合。

当枪机抵住枪管尾端面时,便回缩并旋转,使闭锁突笋卡入枪管节套。生产背景在大口径狙击步枪的热潮中,各大大小小的武器生产商层出不穷地推出各类.50甚至更大口径的狙击步枪,但巴雷特火器制造有限公司的狙击步枪却处于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

朗尼·巴雷特(RonnieBarrett)原本只是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名商业摄影师,从未受过任何火器设计训练的一名枪械爱好者。

1981年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促使巴雷特决心设计一支大口径半自动狙击步枪。于是,从设计到制造,不足一年时间他就拿出了一支样枪。

接着巴雷特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82年开始试生产,M82A1大口径半自动狙击步枪就正式“诞生”了。朗尼·巴雷特与他设计的武器M82原型枪早期的M82A1,可以看出枪口装置的设计与现在的型号明显不同批量生产的M82A1,枪口装置已经改进在当时,巴雷特狙击步枪主要是面向民间市场,对其军事应用未有足够的重视。

虽然在1983年,美国海军采购了100支RAI500,但对于半自动狙击步枪却不太信任。

到80年代中期,巴雷特在匡蒂科展示了M82A1的精度和威力,虽然未能引起海军陆战队的太大的兴趣,但巴雷特记住了军方的要求,进行改进。

海湾战争前夕,海军陆战队的高级军官对远距离沙漠作战步兵武器的配备进行了讨论。显然,M16步枪远远达不到要求,虽然有人提出重新使用有效射程更远的7.62mm口径M14步枪,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最后E.T.库克中将决定为海军陆战队装备一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步枪。

1990年,巴雷特公司制造出符合军方要求的.50口径军用狙击枪。同年10月,海军陆战队选定M82A1作为远距离杀伤武器,用于对付远距离的单兵、掩体、车辆、设备、雷达及低空低速飞行的飞机等高价值的目标,爆炸器材处理分队也用M82A1来排雷。

巴雷特公司在接到订单后,90天内就完成了100支步枪的定货合同。同时,美国陆军也在寻找一种.50口径的重型狙击步枪。

最初陆军也选择了一些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步枪进行试验,因为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步枪比半自动步枪有更佳的精度。

研究人员经过试验觉得未如理想,因此他们开始在市场上寻找能自动装填的候选型号。

最后他们选择了海军陆战队正在使用的巴雷特M82A1,购买了100支。陆军的人认为:如果其他政府机构已经在购买和使用某些产品,他们也跟着采购会是比较实惠的做法。

随后美国空军也跟着购买了35支,再加上特种作战司令部,美国军队在海湾战争在使用的M82A1超过了300支,而且表现优秀。

英国国防部也于1990年12月为其爆炸器材处理分队购买了少量的M82A1,同时根据英国的建议,巴雷特公司将原来的11发弹匣更改为10发弹匣,避免卧姿射击时弹匣触地。

经过海湾战争一役,大口径狙击步枪引起了各国军队的重视,同时也在世界轻武器生产商中掀起了一声持久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开发热潮。

巴雷特公司也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开发出一系列的狙击步枪,大多数是发射.50BMG弹。同时也开发出一些相关的产品,如架座、携枪袋等。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