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读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探索“人智时代”新篇章 - 凤凰艺术

济南国际双年展
12月15日,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山东美术馆和济南市美术馆两大主展区同步开展,21个国家和地区215位艺术家的291件作品亮相本次展览。
本届展览以“人智时代”(The Age of Human Wisdom)为主题,探讨新技术对当下艺术实践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本届双年展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展览主题由总策展人冯远提出,与第二届“共生世界”主题内在逻辑关联紧密始终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更加面向时代更为紧迫、更为直观的公共议题。
同时,展览期间济南各大公共艺术空间同期举办8场平行展,还有多场学术活动、跨界活动邀请学者、策展人、艺术家与公众共同参与。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幕现场凤凰艺术视频,采访:肖戈,摄像:张红涛,剪辑:湛湛
济南国际双年展
在国内艺术展览生态中,起步虽晚,却迅速搭建起了一座以地域为根基、以国际化为目标的文化桥梁。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以
“人智时代”为主题
,聚焦技术与人类关系的展览,意在抢占技术语境下的文化讨论阵地,试图从AI、数字艺术、大地艺术等多维角度回应时代关切。既立足齐鲁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又不断向未来的国际化艺术趋势靠拢,
济南国际双年展
试图在“历史性”和“未来性”之间找到一条内外兼修的路径
。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主展区——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主展区——济南市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观众可乘坐“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主题巴士看“两大馆”
人智时代
第三届济南国际
双年展
/ 01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海报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山东美术馆和济南市美术馆两大主展区同步开展,共展出21个国家和地区的215位艺术家的291件(套)作品。其中,山东美术馆共展出143位艺术家的198件(套)作品,国外艺术家作品占近1/4。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最新艺术创作成果集中呈现,通过文化理念的碰撞与互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通过展览实现对话。
随着数字文化推荐官“鲁韵”出场,灯光舞美与影像展示交相呼应,展览的当代性、多元性、国际化和潮流感一览无余,点燃今冬齐鲁大地艺术之火。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幕式文艺表演,山东美术馆
12月5日下午,开幕式现场首先通过专题宣传片向大家介绍了本届双年展主题意义、策展团队、组织筹备等情况。随后,山东现代舞团带来了《冬之旅》舞蹈表演,舞蹈艺术的力量与韵律为济南国际双年展再添融合之美。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幕式文艺表演,与会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名誉主席、总策展人冯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张苗苗,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邓国源,法国驻华使馆资深文化专员贝奥玲等领导嘉宾,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等省领导,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省新闻办主任袭艳春等省直部门领导,济南市委副书记杨峰,济南市政府副市长任广锋等济南市领导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还有省内外有关机构领导,双年展策展团队、学术委员会和参展艺术家代表,以及来自美术界、新闻界的嘉宾朋友。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王磊,济南市委副书记杨峰,展览策展人、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分别致辞。

▲ 开幕现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王磊致辞
王磊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济南国际双年展自2020年冬季启幕以来已走过四年时光,展现了新时代山东的开放姿态和创新活力,带来了当代、时尚、多元的展览面貌,也让美术以鲜活灵动的形式来到百姓身边、走进群众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专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填补了山东国际性美术展览品牌的空白。齐鲁大地是美术发展的沃土、文化繁荣的家园。我们将秉持‘中国气质、国际视野’的办展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成熟的机制、更加有力的支持,积极释放大型展览活动带动效应,将济南国际双年展推向新的高度、成就新的辉煌。”

▲ 开幕现场,济南市委副书记杨峰致辞
杨峰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济南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名人志士,滋养了一大批璀璨夺目的文化。文化铸就城市风格,艺术凝聚城市精神,济南国际双年展是济南、也是山东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喜事和盛事,自组织举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希望本届双年展能为观众提供更多元的视觉体验,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持续将济南国际双年展打造为美术界的知名品牌、强省会的靓丽名片。

▲ 开幕现场,展览策展人、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致辞
杨晓刚馆长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基本情况和亮点特色。“本届双年展秉承一贯坚持的‘中国气质、国际视野’办展理念,呈现几大特点:一是主题鲜明深刻,聚焦时代性聚变对当下社会形态与新现象的影响和表现。二是展览阵容推陈出新,参展艺术家多为首次参与济南国际双年展,青年艺术家比例大幅提升,引入更多作品类型,为观众提供多元的艺术视觉体验。三是配套活动丰富多元,贯穿展览周期,进一步拉近大众与艺术的距离。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年轻的展览品牌,未来的路还很长,感谢并期盼大家长期关注和支持!”

▲ 开模现场,比利时艺术家马努·维布·廷托雷(Manu vb Tintoré)向山东美术馆捐赠作品
比利时艺术家马努·维布·廷托雷(Manu vb Tintoré)向山东美术馆捐赠作品《小草之刃51号》,并分享了他对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特别情感:“差不多在我艺术生涯刚开始的时候,一位艺术评论家指出我的创作中有着东方主义风格。自此,这一艺术风格就伴随着我,并贯穿了我的每一个绘画系列。再过几天,我将迎来从艺25周年纪念。我很自豪能在中国,在山东济南这个重要的地方庆祝这一时刻,这让我多年的潜心创作更有意义,本次展览为我的作品服务于社会提供了绝佳机会。”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幕式,启动仪式现场
冯远、杨东奇、白玉刚、袭艳春、王磊、杨峰、任广锋以及美国纽黑文大学教授、艺术理论家大卫·亚当·布鲁贝克(David A Brubaker)共同启动展览,展览在热烈的氛围中宣告正式开幕。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邓国源作品《诺亚花园||》,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济南市美术馆
展览继续坚持“国际视野”“中国气质”兼具的办展思路,特邀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担任总策展人。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团队
冯远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资深策展人,具有丰富的大型美术展览策展经验,且担任过“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冯远再次担任总策展人,在展览主题深化、展览结构以及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带来更加深刻有力的回应。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淳,独立策展人、作家祝羽捷,以及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负责人徐琳共同组成国内策展人团队。并由曾担任圣保罗双年展策展人的西班牙艺术史学家马努埃尔·博尔哈-维莱尔,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保罗·葛思谛和韩国白南准文化基金理事长金弘姬组成国际策展团队。此外,还成立了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为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学术高度再添重要保障。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张望作品《生成》,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济南市美术馆
展出作品类型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数字影像、大地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通过“作为方法的水墨”、“作为表演的艺术”、“绝对的抽象”、“轻松的、但也是时代的”、“后人类主义的女性创作”、“重塑感知的人类实验”、“作为哲学的大地与乡村”、“永恒的、永恒的”、“观念之后的观念”、“自媒体与当代社会”(以上十个版块在山东美术馆展区)“土地与时间”、“形貌与组构”、“感知与痕迹”(以上版块在济南市美术馆展区)等展览板块的设置,全面展现当代艺术跨领域、多维度的创作实践。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甘浩宇作品,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庞茂琨作品,济南市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王迈作品,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姬子作品,山东美术馆
本届
济南国际双年展
策展板块的设置有着清晰的逻辑递进。“作为方法的水墨”回应了齐鲁文化的传统根基,而“后人类主义的女性创作”“自媒体与当代社会”则将时代的尖锐议题直接抛出。在这些板块中,可以看到本土艺术家与全球艺术家的对话企图,但这一“对话”是否真正形成平等而深刻的交流,仍需要时间检验。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邬建安作品,济南市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济南市美术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新的参展艺术家阵容,除多位耳熟能详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外,
一大批中青年新锐艺术家成为展览主体,
这些实验性作品使得展览在视觉感知和主题表达上更具新鲜感。然而,这种新鲜感是否能够超越“展览消费”式的表面效果,真正推动艺术语言与社会认知的升级?这是“年轻的”
济南国际双年展
需要面对的挑战。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王一作品,摄影:刘澍,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黄渤作品,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摄影:刘澍,山东美术馆
所有国外艺术家均为首次参加济南国际双年展,带来了他们具有创新探索意义的当代作品。旅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郭东、任戎,他们从中国出发,游走于国内外,成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重要的推动者。除此之外,山东本土艺术家常朝晖、刘明波、郭振宇、韩涛和王玉华等用绘画、装置、电影等艺术形式回应“人智时代”的主题。
新的、更关注人的
第三届济南国际
双年展
/ 02
济南国际双年展作为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重要艺术盛事,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

▲ 第三届济南国际艺术双年展现场,山东美术馆副馆长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山东美术馆副馆长姚允东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济南国际双年展不仅仅立足于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深植于山东这片文化沃土之中。他说道:“我们的双年展不只是立足于我们所在的命名的济南这座城市,其实更多的是立足于山东的这片文化厚土,因为我们的双年展也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所以它天然就带着一定的文化使命的属性。”

▲ 第三届济南国际艺术双年展现场
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主题确定为“人智时代”,这是在总策展人冯远的提议下,经国内外策展团队多次商讨后的成果。该主题旨在探讨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AI),对当下艺术实践及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与第二届“共生世界”相比,“人智时代”更加关注人与科技的关系,反映出时代的紧迫性和公共议题的直观性。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刘澍摄影
作为本届济南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王春辰在采访中深入解析了“人智时代”主题。他指出,当前社会正处于技术至高无上的时代,AI技术的迅速迭代发展使得人类在技术主导下的地位与未来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策展人王春辰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王春辰谈到:“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主题是‘人智时代’,这次展览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紧紧扣住当下一个紧迫的话题——在一个技术几乎统御了整个社会生活和结构的时代,特别是AI技术迭代发展的今天,人的位置、处境与未来,如何表现?”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影像作品《白蛇传》,摄影:邵凯,山东美术馆
在探讨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时,王春辰进一步提出,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其不可复制性,这在AI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艺术的教育与创作应从技术和AI的视角反观其历史独立性与独特性,从而揭示出艺术不可替代的本质——“艺术具有一种不可复制性,不可重复,不可以被机器所替代,这恰恰体现了人的价值。”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陈粉丸作品,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李琳琳作品《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东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由马良、孙昊、郭鸿洋组成的艺奇客创作团队带来的《妄想代理人》,摄影:刘澍,山东美术馆
本届双年展在展览内容上推陈出新,呈现出更高的新鲜度和多样性。策展团队在艺术家和作品的邀约上尽量避免重复,确保展览作品的首发率超过50%。围绕“人智时代”的主题,艺术家们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如唐晖的《庄严的机器》、李琳琳的《山寺桃花始盛开》等。此外,部分作品根据展览场地进行量身定制,由马良、孙昊、郭鸿洋组成的艺奇客创作团队带来的《妄想代理人》,在特定的展览空间中进行艺术素材的再组合,展现了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刘澍摄影,山东美术馆
艺术门类的不断拓展使得观展体验更加丰富多彩。此次展览首次引进表演艺术、大地艺术、电影艺术等新门类,艺术家陈宇飞和刘东东将在双年展现场带来各自的表演作品,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艺术观看视角。同时,展览还探讨了自媒体艺术的无限可能,反映了人人都是记录者和传播者的时代特征。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朱塞佩·洛·夏沃(意大利)作品,济南市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赵伯祚作品《魅影轮回》,济南市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薛雷&赵伯祚 ⽣成AI沉浸式电影短⽚《马可·波罗》,济南市美术馆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罗霄作品《CyberFish-正面系列》,济南市美术馆
济南市美术馆展区中,朱塞佩·洛·夏沃(Giuseppe Lo Schiavo)的《机器人》、薛雷&赵伯祚合作的⽣成AI沉浸式电影短⽚《马可·波罗》、赵伯祚的《魅影轮回》、章愳的《重屏》、罗霄的《CyberFish-正面系列》、肖维的《无题》等影像作品,让观众通过艺术了解从算法时代到AI生成时代的理论逻辑和特征。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黑川良一(日本)作品,济南市美术馆
再比如,日本当代著名艺术家黑川良一的大型装置作品《构件》,通过激光扫描技术采集现实中的建筑与森林等三维数据,重构出全新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深刻体会到自然与艺术的澎湃力量。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AI生成“济南小妮儿”全息交互柜, AI虚拟人,语音交互,济南市美术馆
而四门塔、济南老火车站、虚拟人“济南小妮儿”等突出济南历史文化特征的艺术作品,也以新的“技术+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本次展览中。这些艺术作品将本土文化与人工智能、全息交互、3D打印等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独具城市情感记忆的艺术作品,引导公众在AI时代探索人类情感的艺术表达。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武宁亚作品《蜈蚣计划:人、虫、茧》,山东美术馆
展览结构的大胆创新与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使得双年展不仅限于传统的观展体验。新增的艺术特展板块,通过公益免费的主体展与售票制特展的形式同步呈现。依托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艺术内容开发资源,展览引进了与主题高度契合的《灵境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充分释放了大型展览活动的带动效应。
新锐力量的崛起也是本届双年展的一大亮点。大量青年艺术家,尤其是80后、90后的艺术家们,如数字艺术家胡帅、苏永健、甘浩宇等,展示了他们对人类与科技、人类与社会、自然而生命等艺术话题的深刻反思。这些青年艺术家以敏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赋予双年展新鲜的艺术气息。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装置作品《济南的冬天》。济南市美术馆
配套活动的丰富多彩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互动体验。展览期间,济南各大公共艺术空间将同步举办8场平行展,邀请相关学者、策展人和艺术家围绕“人与机器的关系”、“AI时代,艺术何为?”、“中国水墨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等话题开展学术活动。此外,“双年展漫游”、“双年展市集”、“展厅音乐会”、“舞动美术馆”、“儿童话剧演出”、“艺术脱口秀”等跨界活动贯穿展览周期,进一步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激发了观众的参观热情。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刘澍摄影,山东美术馆
“文创+市集”项目凸显了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潮流元素。山东美术馆研发设计了数十款主题文创产品,如主题徽章、纪念币、变色马克杯等,并同步推出双年展主题的文创糕点和咖啡。在“M+有点艺思”艺术市集上,展售内容更多聚焦“艺术+科技”,与展览主题契合的原创设计和趣味潮玩尽在其中。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刘澍摄影,山东美术馆
观众服务方面,双年展期间首次引入了自助导览机,数百台机器扫码即可取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统一服装与双年展主视觉色调的志愿者团队,通过明确的岗位标识,切实提高了服务质效。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山东美术馆
可以说,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不仅展示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通过“人智时代”这一主题,探讨了智能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通过国内外策展团队的共同努力,济南国际双年展正在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重要艺术交流平台,彰显出中国气质与国际视野的完美融合。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刘澍摄影,山东美术馆
在传统与科技交汇的艺术探索中,济南国际双年展以其独特的定位与前瞻性的主题,持续引领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成为山东乃至全国艺术界瞩目的焦点。未来的济南双年展,在深耕地域文化与全球化对话之间继续寻找独特性,还是进一步强化某一特定方向的学术深度?它能否以“山东”这一地域文化符号为依托,形成区别于国内其他双年展的独特议题生态?期待济南双年展将在不断创新与包容中,继续书写属于山东与中国的艺术新篇章。

▲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现场,《往昔今昔》,AI互动作品,济南老火车站,山东美术馆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艺术家名单

山东美术馆
作为方法的水墨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自媒体与当代社会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绝对的抽象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轻松的、但也是时代的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后人类主义的女性创作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重塑感知的人类实验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作为哲学的大地与乡村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永恒的、永恒的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观念之后的观念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作为表演的艺术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济南市美术馆
土地与时间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形貌与组构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感知与痕迹
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The Age of Human Wisdom.
人智时代

展期:
2024年12月15日-2025年4月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山东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
🎫门票:免费不免票,携带有效身份证件领票入馆参观;部分特展需购票参观
🚌公交:
省博物馆(公交站):K115、K202、K187、BRT-5、K160、K139、K171、K119等
文化艺术中心三馆(公交站):K156、K133
腊山河东路威海路(公交站):K216、K215
(凤凰艺术 济南报道 编辑/王清扬 索菲 采访/肖戈 摄像/张红涛 剪辑/湛湛 责编/dbk 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