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去世 享年101岁

历来现实
05-16

文|六六鳞

编辑|六六鳞

前言

2025年5月15日上午,伴随着南京初夏的微风,一位见证了中华民族苦难与坚韧的老人永远闭上了双眼。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在家中平静离世,享年101岁。这位曾亲眼目睹父亲被日军杀害、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数十年如一日讲述历史真相的老人,带着她的记忆与使命,走完了101年的漫长旅程。而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传扬。

血泪童年

1924年9月26日,谢桂英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家庭。童年的她,与千千万万个中国孩子一样,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然而,战争的阴云很快笼罩了这座古城,也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1937年8月15日,日本军机开始对南京上空投掷炸弹。轰炸声日益频繁,年仅13岁的谢桂英和家人生活在恐惧之中。那时的她,还不知道更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同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城,南京大屠杀正式开始。谢桂英的母亲带着她和几个兄弟姐妹逃到了长江中的八卦洲避难,而父亲和叔叔则躲在老家,不愿离开自己的房子和财产。

"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多年后,谢桂英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我们在八卦洲整天提心吊胆,听着远处的枪声,不知道家里人是否安全。"

几个月后,当家人听闻南京城里局势稍有缓和时,谢桂英和母亲决定回城查看父亲的情况。然而,等待她们的是一幕终生难忘的惨剧——父亲已经被日军杀害,尸体惨不忍睹,"脸都被打碎了"。

这一刻,深深地刻在了谢桂英的记忆中。多年后谈起此事,她仍然泪流满面。"当时家里没有药,母亲用炭火灰撒在他头上止血,但已经无济于事。父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在那段恐怖的日子里,谢桂英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她曾回忆道:"那时我看到日本兵抓住一个妇女,拖到墙角去......"每当讲到这里,老人总是泣不成声,无法继续。这些血腥的记忆,伴随她走过了漫长的一生。

谢桂英的经历只是南京大屠杀中无数悲剧的缩影。在那场长达六周的杀戮中,超过30万中国同胞惨遭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无数孩子像谢桂英一样过早地面对了生死离别。

战争的阴影笼罩下,谢桂英的童年提前结束了。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她曾三次遭遇日本兵的威胁。她回忆道:"有一次,日本兵看到我,就把刀解开,朝我走来。我害怕极了,连忙说'洋车生,洋车生,我是小孩',但他还是不饶我......"幸运的是,每一次她都侥幸逃脱。

这段童年的经历,铸就了谢桂英坚韧不拔的性格,也埋下了她日后不断讲述历史、警示后人的种子。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史中,谢桂英的证言是最为珍贵的历史资料之一。

苦难与坚强

战争的阴霾终会散去,但生活的艰辛却未曾停止。1945年抗战胜利后,谢桂英的家庭早已支离破碎。为了生存,16岁的她早早结婚,很快生下两个孩子。然而,命运再次对她开了个玩笑——丈夫在孩子出生不久后就离世了。

"那时候全国都很困难,我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想想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谢桂英曾这样描述她的苦难岁月。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谢桂英靠着做工、洗衣等体力劳动维持生计。她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为了能给孩子们买到一点可口的食物。尽管生活艰苦,但她从未放弃,也从未向命运低头。

"我那时就想,无论多苦多累,也要把孩子们养大成人。"谢桂英的坚强和毅力,成为她战胜困难的最大武器。在她的努力下,两个孩子都健康成长,逐渐成家立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谢桂英开始了另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传递历史记忆。

1985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立,开始系统收集幸存者证言。谢桂英是最早站出来提供证言的幸存者之一。"我活下来,就是要说出真相,不能让历史被忘记。"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从那时起,谢桂英开始接受各种采访,参加各类纪念活动。她的证言,成为了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中的重要部分。每次讲述,都是对那段痛苦记忆的重新经历,但她从未退缩。

"说出来很痛苦,但不说出来更痛苦。"谢桂英常常这样表示。她相信,只有让更多人知道历史真相,才能防止悲剧重演。

随着年龄增长,谢桂英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但她对讲述历史的热情丝毫未减。即使在90多岁高龄,她仍然坚持参加各种纪念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历史真相。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眼中,谢桂英是一位倔强而坚定的老人。"谢奶奶每次来纪念馆,都是自己坐公交车来的,从不麻烦别人。"一位工作人员回忆道,"即使腿脚不便,她也坚持站着讲述自己的经历,直到讲完为止。"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帮助谢桂英度过了人生中的种种困难,也使她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历史见证者。

传递记忆

进入21世纪,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数量的不断减少,谢桂英的证言变得越发珍贵。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她深感责任重大,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历史证言活动。

2002年,已经78岁的谢桂英跨越国界,前往日本参加南京大屠杀证言集会。在东京、大阪等多个城市,她向日本民众讲述了自己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亲身经历。

"我去日本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谢桂英说,"我希望日本年轻人能够了解真相,知道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

在日本的演讲中,谢桂英的朴实无华但感人至深的讲述,打动了许多日本听众。一位日本学生在听完她的演讲后写道:"通过谢奶奶的讲述,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这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段段撕心裂肺的记忆。"

回国后,谢桂英继续活跃在各种历史见证活动中。2010年,她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历史的记录工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她的证言被收录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中,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

2014年12月13日,中国首次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作为幸存者代表,90岁高龄的谢桂英出席了仪式。她颤巍巍地站在公祭台上,为死难同胞献上了一束白菊花。那一刻,她不仅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所有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同胞。

2017年,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尽管身体已经虚弱,93岁的谢桂英仍坚持参加了纪念仪式。"只要我还能动,就要来参加。"她说,"这是我对逝去亲人的承诺,也是对后人的责任。"

2021年,谢桂英参加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活动中,她再次回忆起那段恐怖的经历:"日本兵看到我,把刀就解开,我说'洋车生,洋车生,我是小孩',但他还是不饶我..."即使过去了80多年,那份恐惧仍然清晰地刻在她的记忆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谢桂英成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的"常青树"。每年的公祭活动,她几乎都会出席。她常说:"只要我还活着,就要讲述真相,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

在谢桂英看来,讲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爱和平。"我们讲历史,是不想让悲剧重演。"她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我希望年轻人能够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因为这来之不易。"

通过不断地讲述和见证,谢桂英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转化为了一种历史记忆的传承。她的故事,超越了个人的苦难,成为了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百岁人生与永恒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桂英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建设的新时期,从物资匮乏到生活富足,这些变化都让她感到欣慰。

"现在的生活,是我们那时候想都不敢想的。"谢桂英常常这样感慨。在她看来,和平与发展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

2022年重阳节,谢桂英参加了纪念塔百岁宴活动。尽管已是98岁高龄,她仍然精神矍铄。在活动中,她高兴地对周围的年轻人说:"美女们帮忙,谢谢,等我100岁再来!"这句充满乐观与希望的话语,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2024年9月26日,谢桂英迎来了自己的100岁生日。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为数不多的百岁老人,她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祝福。在生日会上,她微笑着说:"我很幸运能活到这个年纪,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这是对我们这些经历过苦难的人最大的安慰。"

此时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登记在册的已不足50人,而且大多年事已高,健康状况不佳。谢桂英成为了这段历史最重要的见证者之一。她的每一次讲述,都显得格外珍贵。

2025年初,尽管身体状况已经不如从前,谢桂英仍然坚持接受了几次采访,向年轻一代讲述自己的经历。"趁我还记得清楚,趁我还能说话,我要把这些事情都告诉你们。"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2025年5月15日上午,101岁的谢桂英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纪念馆附近的家中平静离世。消息传出后,各大官方媒体迅速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缅怀。

5月18日,谢桂英的追悼会在南京举行。众多市民自发前来送别这位历史见证者。追悼会上,人们献上白花,表达对这位百岁老人的敬意和怀念。

"谢奶奶走了,但她的精神和她讲述的历史不会消失。"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悼词中这样说道。确实,谢桂英虽然离开了,但她留下的证言和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谢桂英的一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从战争的苦难到和平的建设,从个人的奋斗到民族的复兴,她的经历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

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那段黑暗的历史;作为一名普通中国人,她用自己的坚强与勇气战胜了生活的重重困难;作为一名历史传递者,她用自己的讲述与见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在谢桂英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对和平的不懈追求。她的离去,标志着南京大屠杀从"亲历者口述"向"后人传承"的转变,也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重要性。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