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2025春拍|经典流行美学创造师张鸿俊《兵马俑与马2》


张鸿俊( b.1960)
兵马俑与马2
亚麻布油画,180x250cm,2016年作
签名:Adam C 2016(左下)
展览
2016年,远古遐想:张鸿俊个展,Nanda\Hobbs Contemporary画廊,悉尼
澳大利亚私人藏家
作为有40多年创作经历的张鸿俊Adam Chang是一个很特殊的实力派艺术家。他从办个展入国展上美院到隐居澳大利亚。再从令人振奋地拿下西方国家绘画大奖到创造备受国际赞誉的中国标志,最终成为自华人现代艺术大师赵无极、朱德群之后,海外板块中坚力量(40后至60后)最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2011年,悉尼新南威尔士州
美术馆(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ell),
张鸿俊获得澳大利亚国家绘画大奖,
受到媒体热捧,采访现场
纵观中国当代艺术界,张鸿俊的创作区别于绝大部分人向观念主义和图像绘画倾斜, 而是通过经典流行的理念去突出表达中国绘画语言的“ 本体 ” 精神。
张鸿俊说:“ 不追逐风潮,坚持自己的创作需要有一种批判和超越的艺术精神。我很幸运,我背后有中西方艺术史两种不同的极致支撑我一生的创作。我的画是一直在持续性研究,有点像绘画里搞科研。打开我创作的路线图,我从印象派到意象行动绘画包括其它一些形式的尝试,再到具象(写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艺术阶段的探索,最后才递进到现在的将山水意象和具象挪进几何抽象的 “ 三象合一 ”新样式且呈现出冷峻的绘画技术风格。在混乱的宇宙中通过挪进的策略找到自身的秩序感和构成意识,连同绘画艺术的原创性、真相性与身份认同的概念去创作具有历史意义的绘画作品,它是一条周期很长很艰难的艺术道路。”

2013年,
澳大利亚官方出版的艺术史册,
张鸿俊作品被编入其中
初露锋芒的中国时期
ArtAlpha News
/ 01
张鸿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已经极为自觉的开始摸索中国绘画创作范式的个人化路径。
他的创作始于对宋代山水画的敬仰,但尽可能不受制于传统的理想视觉和媒介。他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哪里得到灵感创作意象行动绘画。整个过程是先进行中国式的景观创作,然后进行复叠处理出现斑驳,之后再采用 “ 滴画法 ” 加以“ 变异 ”,捕捉中国绘画语言具有实际结果 “ 似与不似 ” 的朦胧意境。完全属于感性意识下的即兴创作,所有作品都在一天之内完成,也因此作品均以名字加日期命名。
他的作品先后在86首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89首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和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上亮相,为他艺术生涯赢得了早期的声誉。

张鸿俊《歇86.01. 06》
1986年 纸板油画 120x120cm
首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入选作品(已被烧毁)
做一个自由画家随心所欲继续去创作一些作品,还是去接受新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艺术发展如火如荼,中国绘画语言国际化和前卫艺术两条路放在张鸿俊的面前。1989年,他毅然选择进入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重心完全偏向了前者。
张鸿俊在日记里写道:“ 我有了艺术新的座标-我要从中西方艺术史中-在那些有绘画深度的古典主义、传统艺术里找到持续性的创作源泉,在理性的意识下去创造这个世界。”
张鸿俊的这个转变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震痛,卡拉瓦乔、伦勃朗等欧洲古典绘画大师个个身怀绝技。张鸿俊意识到与他们的本质差距。这使他更加刻苦,每天很早就去画室很晚才离开。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技法。在上海美术学院四年里,姜建忠老师给了他很大的点拨。在这期间他很少参加画展。
尽管1992年他的作品获得上海艺术创作奖,但他还是对自己的作品很不满意,并烧毁了绝大部分作品(包括全部中国重要画展的获奖和入选作品)。用张鸿俊的话,这主要是对世界大师的作品研究越深,看自己的东西感觉越浮躁。

张鸿俊《水乡89.02. 06》
1989年 纸板油画120x180cm
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入选作品(已被烧毁)
1993年离开美院后,张鸿俊并没有选择去艺术机构任职,而是远离社会,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那个时候卢西安-弗洛伊德作为当代艺术家流传入中国,他从弗洛伊德的创作中发现造型艺术中最有力量的结构排列和最直击灵魂的精神表现。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他开始独立聘用模特儿创作。同时研习西班牙当代绘画大师洛佩斯-加西亚、尼加拉瓜当代绘画大师阿尔曼多-莫拉莱斯等作品,实现了自己对绘画抽象肌理的更深刻的理解。
从上海画家到国际艺术家
ArtAlpha News
/ 02
张鸿俊1997年移居澳大利亚。以弟弟为原型创作的《大卫与他架上的画》,也是他在海外的第一幅大型油画作品。首次参选在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举行的“ 1998 Doug Moran 澳大利亚国家肖像奖 ”,就一鸣惊人地获得了决赛奖。作品还破例展示在美术馆大厅最醒目的中央。随后,被国际评委提名为第三最佳作品,新具像为澳大利亚写实油画设立了新的高度让他迅速引起当地艺术界的关注。
国际评委,英国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 美术学院院长阿利斯泰尔-罗云(Alistair John Rowan) 评论张鸿俊作品具有永恒的品质。墨尔本《时代报》评论张鸿俊能画出如此高水平的画作,归功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训练和对世界绘画大师研究的结果。《澳大利亚人报》在“澳大利亚具像绘画复兴”一文中将张鸿俊列为当代最出色的画家之一。

张鸿俊《站在的人: 维尔-帕索》
1999年 布面油画 204x125cm
2000 Doug Moran澳大利亚国家肖像奖决赛奖作品
张鸿俊短时间内很快就在海外取得成功,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艺术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澳大利亚是一个富裕的西方国家,它的美术馆收藏体系很完善。当置身于西方艺术进程的各种形式之中时,他的思路反而变得更加清晰和简单。直面西方当代艺术单向输出的语境不仅激发了他对中国绘画语言探索的终身志向,还在此后把绘画当作修行的一种生活方式,立志在作品的境界、品格等角度与西方绘画大师展开对话。
几十年来。他深入研习中国和西方艺术史的精髓,不断地向绘画领域的纵深开掘,并以卓群的感悟力及渊博学识打破了古典的,现代的,流行的,中西方地域性的界限。近年来,张鸿俊的作品已经很好地融入了国际艺术大展,其中包括参加2015佛罗伦萨双年展和2019英国艺术在萨奇美术馆展。
其作品《中国人像》、 《兵马俑》、 《12生肖》、 《西藏孩子》、《山水与熊猫》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中国标志,也是当代艺术中尤为特别的符号。而具有大众流行、治愈等属性的《山水与熊猫》更被推崇为超级IP,涉及包括在衍生品、公共艺术、科技数字、文创、品牌联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开发价值。

2021年,张鸿俊与《山水与熊猫》超级IP
在他自己开设的悉尼AC艺术空间
2021年,澳大利亚马林出版社(Marling Press)开始发行的《山水与熊猫》限量丝网版画,它成功地将其独特技术风格的油画作品转换到二创的空灵视觉版画。2021年至2024年,他与毕加索、达利等西方大师一道连续4年登上澳大利亚领军的线上销售马蒂尼斯艺术(Martinez Art)畅销榜单。2023年,首进日本市场。

《山水与熊猫》超级IP(红、紫、蓝、绿),
西悉尼大学文化&艺术研究院
张鸿俊“ 熊猫与宝藏 ”学术展宣传海报
2022年,中国官方在中澳名家“无境”双个展上
发布张鸿俊《山水与熊猫4》版画制作宣传片
在海外艺术市场中,张鸿俊的作品一直占有一席之地的状态。西方本土主流的Nanda/Hobbs Contemporary(悉尼)和Tanya Baxter Contemporary(伦敦)等画廊代理并选送参加英国、香港、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今年,位于上海M50创意园,来自意大利普麟元科技与艺术机构,正式宣布代理这位澳洲华裔艺术家。

2017年, 张鸿俊《西藏孩子》作为
标志性作品展示
在伦敦顶级富人区切尔西的主干道国王路上
历史意义的兵马俑绘画
ArtAlpha News
/ 03
提笔画兵马俑完全是一个巧合。2007年,张鸿俊应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董事会邀请出席晚宴,得知 “ 秦始皇及其地下大军 ” 展览将开进澳大利亚。据介绍,此次展览预计将有超过30万的观众前来参观。张鸿俊被兵马俑在国际上的地位所触动,他骨子里的中国情感一瞬间全部打通并激发出创作“兵马俑系列”的动力。
在这个系列中,张鸿俊在绘画上有很大的抱负。他渴望把历史感和沧桑感的兵马俑画出当代气质,同时把永恒不朽的兵马俑塑像 画了“ 活 ” 起来去守卫人类世界的观念潜藏在作品之中。
通过对起翘剥落的兵马俑雕塑进行新的绘画塑造难度是极大的。而张鸿俊能够以创造性的绘画技术风格恰好地把握住形象,完全应该归功于写实主义的那段路。他的绘画技术风格与西方绘画大师完全迥异,他在油画创作中发展了马赛克浮雕的抽象肌理融入了流淌、中国画的点皴,而充满激情的书写性方笔触就像塞尚喜欢用斜笔触,梵高喜欢用短促的线条使作品构筑出一种 “ 呼吸 ” 感的特质。他试图在艺术上做一些有效的突破,努力把中国人特别懂的气韵在油画的具象绘画中传达出来。
2011年1月27日,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 秦始皇及其地下大军 ” 展览的平行展,张鸿俊首个大型回顾展“毛、兵马俑和我的人生”在悉尼中国link画廊举行。
在开幕式上致词的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馆长埃德蒙-卡彭(Edmund Capon)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领袖,他摧毁过去来建立未来。他打造的地下大军-兵马俑有很多有趣的解读。张鸿俊抓住了秦兵马俑背后蕴含的文化隐喻和心理暗示,用精准的造型,活力动感的笔触,最诚实的绘画手法,创造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将2200年的历史表现在一幅当代的架上绘画中------”。

2011年, 新南威尔士州美术馆馆长埃德蒙-卡彭
在张鸿俊 “毛、兵马俑和我的人生” 回顾展上

张鸿俊( b.1960)
兵马俑与马2
亚麻布油画,180x250cm,2016年作
签名:Adam C 2016(左下)
展览
2016年,远古遐想:张鸿俊个展,Nanda\Hobbs Contemporary画廊,悉尼
来源
澳大利亚私人藏家
北京保利2025春拍呈现的此件拍品《兵马俑和马2》创自张鸿俊重要的具象表现主义 & 抽象艺术探索阶段,彰显其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
此优秀大作宽二米五,整个画面场景的气势有如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基弗绘画中的广袤和雄浑,兵马俑专注地凝视前方,充满张力,震撼人心。本作是2016年创作。相信是最后几幅展示张鸿俊兵马俑系列的重要杰作。其作品里渗透着对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理想主义传统的重新挖掘。

张鸿俊《山水三联画-汶川大地震12.05. 08》
2015年 布面油画 140x480 cm
2015马耳他蒙迪纳大教堂当代艺术双年展参展作品
只有最纯净的色彩才能
让经典焕发出流行的光芒
ArtAlpha News
/ 04
《兵马俑和马2》艺术家采用了紫色,富含着强烈而紫气东来的美感。关于绘画色彩的问题,张鸿俊有他自己的见解,他说:“ 差不多40年前,我就开始运用纯度极强的单色或极简色彩创作。如今,已经发展成多达十多种大家偏爱的颜色。我感觉当色彩的使用纯粹到一定程度时,由此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力量。明亮而醒目的视觉会给观众带来愉悦,也能治愈我们的心灵。我画鲜艳的单色画,完全不同于随处可见的极简主义冷抽象,我要的是一种‘ 经典流行 ’。当然,我也画黑色,偏好中国水墨画的浓墨淡彩。2017年,受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启发,我调配出自己的草绿色,这个观念色让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张鸿俊《山水与熊猫-致敬大宋1》
2024年 布面油画 160x140cm
北京保利2024年秋季拍卖会,Lot 1600
成交价: RMB 59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