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军事强国的舰船都在进步 只有满清的水师 和日本水军看齐


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军事强国都展开了装备竞赛,但只有满清是个例外,用范大将军的话说,就是满清它没有那个能力知道嘛,它的舰船技术不但输给了英法,还输给了埃及和阿曼,还在很长时间内要和日本水军看齐。

大航海时代就是一场黑暗森林状态下的军事技术革命,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使用六磅炮、12磅炮大杀四方,到了16世纪末的无敌舰队出征时,英国人已经普及了18磅炮;荷兰人独立后,又用24磅炮吊打了西班牙人到18、19世纪英法舰队的战列舰主要火炮已经升级到了32磅。哪个军事强国不主动升级火炮和舰船防御,它就是其他国家海上力量眼中的肥肉,要被端上蛋糕。

就连网友们眼中落后的埃及、印度等国也升级了海上力量,它们的舰船跑到西太平洋也是无敌的存在。印度海军在17世纪末就已经有了装备数十门火炮的战列舰级船只,1695年8月英国海盗抢劫了奥朗则布的船队,这个船队的主力舰是拥有62门火炮“冈依沙瓦”号。印度海军的表现很失败,但印度人的远航能力可比大清水师强多了,这个26艘船的船队是要到麦加朝圣的。

埃及的阿里政权的海军也能秒杀满清,埃及海军在9世纪初已经拥有装备100门火炮的战列舰,埃及海军在希腊海域和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主力进行了PK。就连北非海盗政权,为了从西方国家抢钱抢女人,也被迫升级了海军装备。阿曼海军不但击败了葡萄牙人,还能跑到2900公里外的桑吉巴尔开创了非洲殖民地。

在同时期的军事大国中,只有满清达成了海军技术、战术大退步的成就。早在嘉靖年间,戚继光等人就不再把接舷战当做海战的杀伤手段,戚继光的海战原则就是“斗船力而不斗人力”,要明朝舰船“车碾螳螂”一样A过去。到了郑成功时代,火力碾压成了海战原则,“海战三道,首重炮击,次则火攻,末乃接舷”,接舷在汉人海上力量眼中成了最后不得已的手段。郑成功水师舰船携带24门红衣大炮出行,一次可以发射120磅左右的炮弹(只计算红衣大炮),比荷兰人的火力差,但数量多,可以围殴取胜;对上日本船只,那就是秒杀了,因为后者根本就没火力对轰的本钱。


明末清初的倭寇、日本水军主要选择接舷作战,他们的《水军诸法度》给出的标准战术是“弓矢为先,铁炮继之,最终斩込”,各地海贼大名们最多加上一个扔火药罐子的战术备用。丰臣秀吉和德川幕府的水军主力是小早船,它又被日本人叫做“弓小早”,因为它的主要武器就是弓箭,一般不装备火枪手。小早船的升级版是关船,它才能携带一些火枪手作战。日本最大的安市船,每艘才携带2门轻型火炮。那种倭寇船只火力全开、给明朝反派送军火的情景,只存在于徐克等人的影视剧中。

满清混了那么多年,装备却在不断落后。到了鸦片战争前,满清水师的主力舰船(广东水师)变成了大中小三种型号的米艇。米艇主要装备红衣火炮两门,和郑成功当年的船只比起来,火力削弱了十倍以上。满清水师的战术也下降成了接舷战为主,他们的战术主要是“ 攻首尾跃中舱 ” 法(就是水师士兵跳上敌船,用 “ 喷 筒 ” 、 “ 火 罐 ” 、 火 砖 ”杀伤敌人),“ 攻首尾跃中舱 ”(撞击敌船后,跳船厮杀),全方面和日本同行看齐。

大清以马上夺天下,海

上战术、舰船,它从来都是能用就行,发展海战作战技战术反而对它不利。因此满清在没被敌人暴打前,真没主动改进海军技战术的动力,常年和日本水军一样充当海军界的卧龙凤雏。只是满清末年,时代变了,明治政府全民豪赌发展海军,满清还是老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