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田惊现天价水费!1小时180元浇地费,村委回应:合情合理

田间地头
前天

近日,山西闻喜县薛店镇南张村的农田里,一场关于“水价”的争议炸开了锅。

有村民爆料:自家地里用冯家墓机井浇地,一小时竟要收费180元!而隔壁村同样是机井灌溉,每小时仅30元。

悬殊的价格差让农民们直犯嘀咕:“这水是金子做的”?

更揪心的是,现在正值小麦灌浆期,不少农户却因“浇不起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麦苗干枯。

那么,同样是浇地,为何价格差能达6倍?这背后是“中间商赚差价”,还是另有隐情?

村委回应:我们是“二次提水”,300米深井抽的不是水是“成本”!

面对质疑,南张村村支书紧急发声,抛出了“二次提水”的概念。

原来,冯家墓机井属于300米深的地下水井,抽水成本本就高于普通浅井。更关键的是,村里采用的是喷灌模式——水从井里抽出后,需通过管道输送到1000米外的蓄水池,再用加压泵二次提升灌溉。

电费、设备损耗、人工管护,哪样不要钱?

听起来“成本合理”的解释,为何难平村民怒火?当“官方算法”遇上“农民体感”,谁该为高价水费买单?

镇政府介入!180元/h水费会降吗?三个关键问题待解。

目前,薛店镇政府已介入调查,这场“水价风波”走向成谜。

但有三个问题必须弄清楚:

1. 定价程序是否合规:180元/h是村委“一言堂”,还是真有村民代表大会表决?

2. 成本是否透明:300米深井的抽水成本、二次提水的能耗,能否公示明细?

3. 有无替代方案:既然喷灌太贵,能否恢复传统灌溉?政府是否有补贴政策?

如果“按成本定价”等于“农户全买单”,那农业水价改革的初衷——“保障农民利益”,又该如何体现?

在水资源短缺、农业成本高的今天,农民对“浇地贵”的容忍度已到临界点。当“靠天吃饭”变成“靠钱买水”,种地的“性价比”正在被重新计算。

结语

农田里的“水价战”,浇的是庄稼,考的是治理。180元/h的水费是“成本刚需”还是“定价失当”?我们期待当地用透明的调查、务实的调整,给农民一个交代,也给所有关注粮食安全的人一个答案。

你们觉得浇地费该“按成本算”还是“按民心定”?如果是你家农田,能承受多高的水价?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看法!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