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态环境最好的10个省份,四川第3,浙江第6,有你的家乡吗?

1、云南

(怒江大峡谷)
彩云之南,当之无愧的中国“动植物王国”与生态宝库。这里拥有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草甸的完整垂直生态系统,孕育了中国超过一半的动植物种类。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滇西北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的生物走廊带,共同构成了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5% ,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持续深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省份。
2、贵州
“山地公园省”是贵州最闪亮的生态名片。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赋予了它奇峰、异石、溶洞、飞瀑的壮丽景观,也带来了石漠化治理的挑战。贵州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生态移民,实现了森林覆盖率的惊人跃升,2023年已达62.8%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高位,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爽爽的贵阳”和遍布全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是其生态优势的最佳注脚。
3、四川
天府之国坐拥“华西雨屏”,水热条件优越,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川西横断山区是众多珍稀物种(如大熊猫、川金丝猴、珙桐)的最后家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即位于此。四川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超过40%,并拥有若尔盖高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尽管盆地地形对大气扩散有一定影响,但其在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贡献无可替代,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地位至关重要。
4、福建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是中国最“绿”的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长期稳居全国首位(2023年为65.12%),连续四十余年领跑。绵延的武夷山脉是东南重要生态屏障,拥有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补偿机制、流域治理等方面大胆创新,“清新福建”的空气质量、优质的水环境(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高)是其绿色发展最直观的成果。
5、江西
赣鄱大地以“绿色崛起”为战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最大生态瑰宝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被誉为“长江之肾”和“候鸟天堂”,每年吸引数十万只珍稀候鸟越冬。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位居全国前列,“风景这边独好”的生态优势日益凸显。
6、浙江
浙江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浙江在高速发展中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1%,持续提升。千岛湖作为重要战略水源地,水质领跑全国。通过“五水共治”、“千万工程”等有力举措,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指数全国领先,生动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7、广西
壮美广西,喀斯特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德天瀑布等是其生态美景的代表。广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覆盖率62.55%)和独特的岩溶生态系统。尽管面临石漠化挑战,但通过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北部湾拥有中国最洁净的海域之一,红树林保护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白头叶猴等特有物种的家园。空气质量整体优良,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8、黑龙江
中国东北的生态重镇,拥有广袤的森林(覆盖率44.74%)、湿地和黑土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是重要的木材储备基地和生态屏障。三江平原湿地是全球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华大粮仓”,黑土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黑龙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常居全国前列。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标志着其对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决心。
9、广东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生态转型之路颇具示范意义。面对早期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广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珠三角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国领先,PM2.5浓度持续下降。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3.03%,并拥有丰富的红树林资源(全国第一)。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万里碧道建设串联城乡水网,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展现了经济强省守护绿水青山的担当。
10、湖南
“三湘四水”的湖南,坐拥洞庭湖这一长江中游重要调蓄湖泊和生态湿地。湘、资、沅、澧四水纵横,滋养三湘。近年来,湖南狠抓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现。森林覆盖率达59.98%,武陵山、雪峰山、南岭山脉构筑了绿色屏障。长株潭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进展。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湖南在守护“一江碧水”、建设生态强省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