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父母过世时,兄弟姐妹要懂得:遗产三不分,分了害子孙

情感橘子姐
05-06

老人一去世,最大的考验不是悲伤,而是:兄弟姐妹之间怎么处理“分家”这件事。

太多家庭,父母还没下葬,儿女就围在桌子前争遗产,一点情面不留。

原本亲如手足,转眼成了冤家对头。

有人常说:遗产分明是为了公平,但其实,有三种遗产,最好不要分。

01

父母没立遗嘱的老宅子,不能急着分。

老宅子,在中国家庭里,是极特殊的存在。那不光是一栋房,更是一个家族的根。

父母没立遗嘱的情况下,很多人一见老人生前有房,就觉得“这是钱”,要第一时间分清楚。

但你要明白:这种没有明确归属的房产,分,是分不明白的。

我认识的一个熟人,父母去世后,他几个兄弟姐妹立马吵翻天。

房子才值几十万,光是吵、请律师、找关系,各家花了十几万,最后关系也闹崩了,房子也被低价卖掉,损失得不成样子。

最关键的是,孩子们从小就看着大人争来抢去,学会了“家不如钱重要”。

老宅子,最好几个兄弟姐妹坐下来商量,愿意保留就共同维护,实在不愿意要,也要以“和气”为前提,再议处理方式。

一旦因房反目,福报从此断了。

02

家中传下的老物件,千万不要乱分。

你以为分的是古董,其实伤的是祖上留的“气运”。

有些家庭里,老人去世后,子女开始分字画、玉佩、祖上传下的器皿,觉得这是“值钱”的东西,不分白不分。

但其实,有些东西不是给你卖的,是给你传的。

老人常说一句话:“不义之财不留身。”

如果你是用“抢”的手段拿来的东西,就算拿到手,也留不住福气。反而成了报应的源头。

这种老物件,宁可供着,也不要乱拿乱卖。

03

明面上不值钱、背后却藏情感的东西,别动。

有些遗产,不是房,不是存折,而是一封信、一张老照片、一张小凳子、一本字典。

兄弟姐妹分遗产时,常常把这些当“无用之物”一脚踢开。

可你要知道,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往往藏着老人最深的爱。

我楼下的邻居,父亲去世后,哥哥姐姐抢房抢存款,唯独那个最小的妹妹,把父亲留下的手工木椅抱回家。

几年后她说:每次坐在椅子上,仿佛老爸还在,一切烦心事都能放下。

而那些只抢钱的兄弟姐妹,不是家破,就是孩子不孝。钱没守住,家风也散了。

情感类遗产,不能按价值分,它代表的是“牵挂”。

真正有福气的人,不在分得多,而在分得有“道”。

别因一时的利益,让子孙背债;别因一个决定,让全家反目。

作者:AGINightingale;

关注我,让文字的音律谱写出生命的乐章;

"夜莺在月光下跳跃,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它的歌声像一阵美妙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灵魂。"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