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巍子:与妻子离婚净身出户抱着儿子大哭,如今儿子成他的骄傲

2024年夏天,电视剧《唐朝诡事录2》热播,其中最后一个单元《供养者》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登场,立马把悬疑气氛拉满。
他眼神深沉,说话轻柔,但一句一个拐弯,叫人摸不清是好是坏。
这人,正是巍子。

68岁了,没了年轻时的英俊锋芒,没了“铁梨花”里赵元庚的强悍气场,但光是一个眼神,就足以让镜头静下来。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老戏骨”,曾经为了一点自由,离开了国家剧院的铁饭碗;
也为了挣脱婚姻的束缚,什么都没带地净身出户;还在车站睡过、地下室挤过、抱着儿子哭得喘不过气。

一个男人,要什么没什么时还能扛过去,才是真本事。
一、宁夏少年,靠一口气“熬”进了北京
1956年,巍子出生在宁夏银川,原名王智刚,家里是干部家庭。
小时候不乖,整天疯玩,邻居们都叫他“小皮猴”。但调皮归调皮,脑子却很灵光,学习成绩年年靠前。
文革一来,父母被下放“牛棚”,巍子也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

17岁那年,他被送到黄河边杨家寨当知青。农村的苦,不用多说,光是“为了一个馒头打架”,就能看出当年多难熬。
但他挺了三年。不是因为有多能吃苦,是因为他知道,只有出头,才有希望回城。
奖状贴满了一整面墙,也累得两次吐血。
1976年,宁夏师范学院来招艺术生,巍子报了名,稀里糊涂就考进了艺术系——他也说不清怎么上的。
毕业后进了宁夏话剧团,干的是“跑龙套”。演戏的机会少,但巍子没闲着。

他天天在排练厅练形体、练发声,别人下班他练,别人聚会他读剧本。
后来考进中央戏剧学院进修,1987年,他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品,一举拿下导演、编剧、演员三个奖,风头很足。
接着又凭话剧《桑树坪纪事》拿了梅花奖。北京各大文艺单位抢着要他。
最后,他选了北京人艺。
理由很简单:有人帮他解决户口、调动、还安排房子,一家三口总算团聚。

当时巍子风头正劲,谁都觉得他在北京人艺能干一辈子。
但巍子不是那种“等着领导提拔”的人。他想自由。他想闯。
二、成名不久,他选择“出走”,也选择了离婚
北京人艺那会儿工资不高,一个月八十多块。巍子留三十块自己用,其它全给家里。日子紧得很。
再加上剧院排戏节奏慢,一部戏排一年不稀奇,演员还不能随便接戏。
1993年,广东那边的《情满珠江》剧组找上门来,巍子想接,得一层一层请假审批,折腾了一个多月。

但这部戏让他红遍大江南北,片酬也水涨船高。
尝到甜头后,他动了离开的心。
人艺的领导极力挽留,连老艺术家都劝他:“你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怎么能走呢?以后退休国家养着你!”
巍子只回了一句:“我想为自己做决定。”
他辞职了。不光辞职,还和妻子夏立言离了婚。
这段婚姻维持了十几年,聚少离多早就磨光了耐心。两个人一冷战就是好几天,家里像冰窖,空气都凝固。

巍子受不了。也不想演“将就”。
他净身出户,所有财产都留给了妻子和儿子,自己只带走了600块钱。
走那天,他蹲在门口,抱着儿子哭了一场。
三、北漂的苦,他尝了个遍
没有剧团的光环,没有房子、车子,巍子一夜之间成了“北漂”。
朋友收留了他一阵子,他也住过地下室、睡过车站,为了省钱,他什么戏都接。
有人笑他:“你穷疯了吧?连三线剧都接?”
巍子不在乎。他说:“我不能倒下,还有儿子。”

1995年,他凭《留村察看》拿下小百花奖男主角奖,终于翻了点身。
接下来几年,《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铁梨花》里的赵元庚、《打狗棍》里的戴天理……一个个角色把他重新推回了高峰。
不夸张地说,有他在,其他人就只能当陪衬。
可私生活,还是一团乱。
那几年,他和史兰芽谈了五年,女方是著名导演史践凡的女儿,两人因戏生情。

但史兰芽性格太强,巍子天生又爱自由。
买调料买错品牌都能吵一架,这段感情,最后也散了。
巍子说:“她事儿太多,太累了。”
从那之后,他再也没高调谈过恋爱。传闻他后来低调再婚,但对方身份保密得严,至今没人知道是谁。
四、儿子的成长,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安慰
巍子的儿子王紫逸,1982年生,从小跟着妈妈生活。
巍子离开那年,儿子才12岁,对父亲又怨又恨。他觉得爸抛弃了自己。
巍子也不多解释,反而更沉默。

后来,儿子说要去加拿大留学,巍子点头支持。可没过两年,王紫逸却悄悄退学,回国考中戏。
巍子是从朋友口中得知的,当时惊得下巴差点掉地上。
他一边骂儿子不打招呼,一边咬牙把学费交了。
王紫逸在中戏四年,巍子一分钱生活费没再给。
儿子问他借钱买西装去戛纳,他说:“你穿裤衩上红毯都行,只要是你自己争来的角色。”

很多人批他太狠。但王紫逸后来也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2010年,王紫逸凭《日照重庆》崭露头角,《喊·山》更是让他提名多个电影节奖项。
2017年,父子俩第一次合作,在电影《拆弹专家》里演对手戏。
王紫逸叫他“巍子老师”,一声一敬,破冰就此开始。

如今的王紫逸,已经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地心危机》《猫妖奇谭》里都有他身影。
巍子偶尔提起儿子,嘴角都是笑意。他说得不多,但别人一夸王紫逸,他立马挺起胸膛。
五、到了这个年纪,他只想过自己喜欢的日子
过去这些年,巍子没停下脚步。
拍戏,指导新人,偶尔参与公益,也开始幕后转型。
他不靠流量,不搞炒作,没开社交账号,也几乎不出席娱乐活动。
有人说他老派,有人说他清高。

他笑笑,没回应。
他从黄河边的泥巴里爬出来,靠一股不服输的劲,走到今天。
他曾被命运压在地上,靠一张嘴和一双眼重新站起来。
他信命,但更信努力。

一个男人,从拿刀去给父亲讨公道的小孩,变成一位话剧舞台上举手投足皆有分寸的老艺术家,靠的不是幸运,而是底气。
这底气,来自他吃过的苦,熬过的夜,还有无数次选择自由的勇气。
年过六旬,他不再追名逐利,也不靠感情安身立命。

他演戏,是因为喜欢。他活着,是为了舒服。
真正的男人,从来不怕一无所有,只怕没有方向。
而巍子这一生,方向始终在他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