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土耳其的中国公羊救援队背后,还有这样一支民间力量

凤凰网公益
2023-02-07

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据土耳其报道,此次地震震级破坏力相当于130颗原子弹,是1999年以来土耳其最严重的地震,已经发生至少78次余震。目前土耳其正值冬季,寒冷的天气给搜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图源:视觉中国

图源:视觉中国

灾难面前,中国力量不会缺席。据央视报道,中国首支社会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队于北京时间2月7日上午派遣第一支国际城搜救援队由杭州基地出发赶赴土耳其此次地震受损最严重的灾区。先遣队由8名富有国际救援经验的地震救援专家组成,他们携带了先进的雷达生命搜索仪、破拆救援装备和一条搜索救援犬。

图源:红星新闻

图源:红星新闻

公羊救援队并非首次执行跨国地震救援任务。从2008年5月成立至今,公羊队多次走出国门,参加了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多次跨国地震救援。这支队伍拥有经过严格挑选、培训并有扎实实战经验的成员,配有应急救援车辆、冲锋艇、充气船、无人机、卫星冬训等专业救援装备。成立至今已经承担国际国内救援任务287次、成功救援生命7888人。

这样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知识丰富的救援队并非来自政府官方部队,而是中国民间的公益救援组织,由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组成。

事实上,中国的民间公益组织还有很多。从实施灾害救助的蓝天救援队和公羊救援队,立志去温暖全世界的“一带一路”善行团,到想用卫星巡河的民间环保组织青赣,公益事业在中国已经铺开了一条“群众路线”。而民间公益的起点,还要追溯到2008年的汶川。

“中国现代公益元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大地震让4000多万名同胞深陷危难之中,唤起了无数中国人的恻隐之心,同时也让中国公益在“裂痕”中野蛮生长,在中国大地上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救灾行动。

图源:视觉中国

图源:视觉中国

汶川地震之前,几乎所有的灾害救助都由政府主导和实施,即使是地震救灾都必须是由政府指定的慈善组织来募捐。而心系公益、扎根一线、灵活性高、协调性强的民间组织在抗灾实践中展现出了自身的强大力量,这使得中国的公益慈善从官办慈善、边缘化的小圈子走向了平民化、主流化。“2008年之后救灾权的垄断被逐步打破。在中国的治理结构中,第三部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后‘ 社会治理’的概念出现于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学者唐昊这样论述。

汶川支援的盛况,堪称一次伟大的逆行。据统计,当时有超过300万名志愿者深入灾区,民间捐款捐物达76214亿元,超过300家民间组织赶赴一线,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筹集调度、灾后重建等工作。

汶川地震成为我国公益史上的一个节点,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现代民间公益元年”。

此后,中国民间组织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中国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甚至曾经用“人类历史最精彩的一幕”来形容中国民间组织在汶川救灾之后的发展。南开大学教授朱健刚表示,2008年后的这十年见证了一个相对独立、广泛参与和普遍自主的社会在逐渐形成。

图源:视觉中国

图源:视觉中国

因“灾”而生的公益路上,荆棘丛生

汶川地震是许多民间公益组织的起点。对于四川原点公益慈善中心的创始人刘剑峰来说也是如此。

图源:华夏时报

图源:华夏时报

时年35岁的刘剑峰是绵阳市的受灾人员。2008年5月15日他成立了一支网络发起的“四川抗震就在志愿者QQ先遣队”,这也就是原点公益的原型。在绵阳市志愿者名额饱和之后,他和一批摩托车友一起进驻北川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北川是重灾区。刘剑峰看到过遍地的尸体,一不留神就会踩到脚边的遇难者。刘剑峰感叹道:“我见过北川老县城曾经的模样,所以……太震撼了……”

为了照顾无人照看的孩子,刘剑峰开始做帐篷学校,希望通过上课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陪伴孩子度过内心恐慌的阶段。孩子们开学之后,帐篷学校也随之停办,志愿者们陆续开始做助学和物资援助。志愿者们渐渐离开,剩下的成员在“再干一干、再干一干”的想法中咬牙坚持了下来。

然而在漫长的公益道路上,刘剑峰心中也充满了困惑。通过自筹款做助学,资源和资金都比较匮乏。用爱发电终究不够长久。直到2009年8月的一次公益交流活动,他才得知只有注册NGO才能得到基金会帮助,拿到项目资金和运营费用。而拿到基金会项目之后,还需要学习更专业的知识,这无疑是新的考验。“以前组织内所有的物资进出和资金往来都是我记流水账,所以当时我们对专业化的诉求特别强烈,争取多个基金会支持的同时还接触了很多老师。”

不仅刘剑峰提出了关于公益组织专业化运营的诉求和困扰,蓝天救援队的许安平也指出了相似的问题。

“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截止到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有600多支队伍,正式队员达十几万人,负责应对台风、地震、雪崩等自然灾害和其他大型意外事故。

图源:视觉中国

图源:视觉中国

这些队员的营救活动没有收入。相反,往返的路费、吃喝,都是自费。如果是一名经常参加营救的队员,一年的花费至少2万。许安平说:“资金匮乏是民间援救组织面对的痛点,他们必须依靠民间捐款让组织得以维持运行。”

除了收入之外,这些从事危险作业的队员连基本的保险都难以保障。保险公司会以“明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前去救援的行为不符合理赔范围”为由拒绝他们投保。

在高山险滩中继续披荆斩棘

民间公益体系距离完全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如此,从汶川地震到河南洪灾,民间救援队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到救灾第一线,为挽救更多生命而拼搏,满怀激情,不求回报。

然而,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不能仅凭借志愿者们的一腔热血。从资金支持、专业培训、行业标准到政策保障,民间公益组织需要多方面的保驾护航,才能免于后顾之忧。

图源: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

图源: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

在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会救援力量保障提升计划”获评“年度十大公益项目”。从特定事件支持拓展到常态化资助,从装备资助、经费支持等初级保障到能力培训、协作机制,以及数字化赋能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提升社会救援队能力。这一项目在构建应急救援协作网络,打造灾害救援枢纽机构的探索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公益的道路其实是一条逆行道。高山险滩,不畏艰难。

应该有更多人站在他们身后,让这些挺身而出的凡人去时无畏,归来无恙。

部分资料来自于华夏时报、新京报、新华社、新闻晨报、2008-2018中国公益十年高峰会暨2018年《慈善蓝皮书》发布会上的主旨报告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