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的“乌克兰之光”——BTR-4步战车

兵工科技
2023-07-04

作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的乌克兰自然继承了大量苏式装备,这其中就包括了数量庞大的BTR系列轮式装甲运兵车,包括450辆BTR-80、2000辆BTR-70以及200辆BTR-60BP。时间进入21世纪后,乌克兰急需一款现代化轮式步兵战车以增强自身的国防实力,但糟糕的财政情况又限制了新型装备的开发。因此,对这批苏联遗产进行改进就成为乌克兰的唯一选项,在这一背景下,2000年,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KMDB)联合多家外国企业设计出BTR-3U “守护者”;2006年,KMDB设计的BTR-4 8×8步战车公开亮相,日后的“乌克兰之光”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从设计理念上看,BTR-4步战车明显带有西方步战车的特点,BTR系列上的前置炮塔、后置发动机和承载式底盘布局被改为中置发动机,后置炮塔和乘员舱以及非承载式底盘。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BTR-4可以选装多种型号的发动机、武器站和装甲升级模块。

BTR-4步战车通常装备BM-7遥控炮塔,其配备一门ZTM-130毫米机炮,一挺7.62毫米机枪,三座三联装烟雾弹发射器,两枚9M113M“竞赛”反坦克导弹或两枚“斯图格纳-P”反坦克导弹。

BTR-4步战车的BM-7遥控炮塔

ZTM-1机炮的技术来源是BMP-3步兵战车上的2A72机炮,也就是2A42的减重版,其在使用M929尾翼稳定脱壳曳光穿甲弹(APFSDS-T)时1000米穿深达到了50毫米/60°均质钢板,可对未挂反应装甲的T-72、T-80等主战坦克的侧后产生严重威胁。“斯图格纳-P”反坦克导弹则是乌克兰自研产品,采用PN-I瞄准/制导系统,最大射程5000米,采用激光制导,静破甲厚度达到800毫米,在俄乌冲突中甚至取得过击落Ka-52武装直升机的战果。

防护方面,BTR-4车体全向可防7.62毫米步枪弹直射,车体前部可防12.7毫米重机枪直射。得益于模块化装甲的设计,其可安装附加装甲和隔栅装甲以提升防御力,在加装全部附加装甲后BTR-4可达到北约2级防护标准,即全向可防7.62毫米钢芯穿甲弹直射。

加装附加装甲的BTR-4步战车

动力方面,BTR-4步战车装备一台3TD 柴油发动机,动力输出达500马力,这使其在基础状态下的推重比高达28.5马力/吨,在加装附加装甲后也能达到20马力/吨。中置的发动机也使得车内乘员可以从车尾舱门快速上下车,一改苏式装甲运兵车只能从侧门下车的缺点。

虽然BTR-4步战车性能不错,但乌克兰并没有止步于此,2017年10月10日,在基辅第14届军工展会上,KMDB展示了BTR-4的深度改进型BTR-4MV1步战车,其主要对车体进行改进,车头外形优化,完全没有了任何BTR系列的痕迹,在装甲防护上,BTR-4MV1正面达到了北约4级防护标准,即能够抵挡200米外14.5毫米穿甲弹的直射,侧面可防12.7毫米重机枪直射,后部舱门位置可防7.62毫米钢芯穿甲弹直射。同时换装了新型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但输出马力没有提升,这导致其加速性有所降低。总体技战术水平上,BTR-4MV1已经与西方新一代轮式步战车基本相当。

从外观上看,BTR-4MV1已经与西方轮式步战车十分接近

从实际性能和设计理念上看,BTR-4步战车在苏式装甲运兵车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的设计思路,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基本基本追上了世界一流轮式步战车水平,是一款高性价比装备,不过受制于乌克兰本国的国情,虽然其自身也有极大的换装需求,但KMDB设计BTR-4的初衷却是瞄准国际军贸市场力求出口赚取外汇。伊拉克、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都曾订购过BTR-4步战车,根据这些国家的使用反馈来看BTR-4的品控相当不严,伊拉克就曾反映其订购的第三批40辆BTR-4被发现车体生锈、有焊缝等问题,而乌方则通过喷漆刻意掩盖,随后伊拉克拒接接收这批BTR-4,这批步战车最终被乌克兰军队接收。

作为乌克兰军工的拳头产品,BTR-4曾有品控不严的问题

虽然早已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崭露头角,不过让BTR-4成为“乌克兰之光”的还是本次俄乌冲突,在战场上,BTR-4曾多次击毁俄方步战车与坦克,甚至有BTR-4绕至俄军T-72B3主战坦克侧后方用机炮将其击毁的战例。这些战例被乌克兰及西方媒体广泛宣传以塑造乌军以小搏大,以弱胜强的形象。虽然BTR-4的确性能较好,对主战坦克薄弱的侧后部装甲有极大威胁,但在俄乌冲突这种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战果也并不令人惊讶。

但受战争破坏,原本还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乌克兰军工全面衰落,目前已经基本无法生产新型装备,只能进行一些基本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而随着战场上的消耗,乌军的武器装备越来越依赖西方援助。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进入2023年后,有关BTR-4的报道也是越来越少,虽然BTR-4曾为乌军抵挡俄军的进攻矛头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未来还能否再看到这款武器大放异彩,还要打个问号。

继续阅读(剩余50%)
查看全文
我要举报